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78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51篇
地质学   219篇
海洋学   5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1.
依据共和至兰州黄河河谷大量的实测数据,结合现有的研究成果,认为构造作用对该区河谷地貌的形成起到一定的决定作用。河谷地貌的抬升速率揭示出两次新构造事件:一次发生在20万年B.P.至15万年B.P.;另一次发生在1万年以来。黄河阶地纵剖面反映出青藏高原第四纪挤压力向北东方向逐渐减小,在兰州出现挤压力在某时段消减的情况。  相似文献   
92.
重庆奉节天坑地缝喀斯特地质遗迹及发育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寨天坑、天井峡地缝式喀斯特峡谷位于重庆市奉节县南部深切割峰丛谷地区,发育在一个流域面积280km2,落差1600m的喀斯特水文系统中,与巨大的地下河相连。前者深662m,口径626m,容积119×106m3,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天坑;后者长6162m,最大深度229m,最小宽度1m,为世界上罕见的地缝式喀斯特峡谷,具有很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天坑、地缝的形成条件,需要有连续沉积厚度巨大的碳酸盐岩层和平缓的岩层产状、高强度水动力作用地下河的存在、地表深切和地表地下排水基准面的长期大幅度下降、厚度相当大的包气带、地表与地下喀斯特作用协同等。天坑、地缝主要形成于峡谷期(三峡期),经历了3个演化阶段,即宽缓河流谷地阶段、峡谷及天坑地缝形成阶段和现代河谷持续深切阶段。  相似文献   
93.
针对立式钢制储罐在强烈地震作用下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的特点,遵循抗震设计规范的“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计原则,结合三水准烈度,提出了储罐的地震损伤性能目标,并给出了基于地震损伤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所提出抗震设计方法,更加准确地考虑了储罐的提离问题。  相似文献   
94.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反转构造对砂岩型铀矿成矿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振强  桑吉盛  金成洙 《铀矿地质》2006,22(3):151-156,181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嫩江组沉积期末形成了大量的正反转构造,主要发育断陷和坳陷层序反转背斜型、断陷层序中断层下正上逆型、坳陷层序中断层上下皆逆型、断陷层序中断层上下皆逆型4种样式.构造反转改变浅部坳陷层的构造形态、物理性能、地下水的循环方式和岩石地球化学性质,导致深部油气和CO2向上运移,有利于形成砂岩型铀矿床.因此,盆地东南部找铀矿应注重由反转构造形成的剥蚀天窗地区.  相似文献   
95.
According to the synthetic multi-disciplinary study on the lake sediments from core RM of Zoige Basin, i.e. the deepest wholly-collected core in Tibetan Plateau, the palaeoclimate and palaeoenvironment for the basin in the past 0.9 Ma have been reconstructed. The analytical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re distinctively exist 3 accelerated uplifting periods for the east Plateau in the past 0.9 Ma, i.e. 800, 360 and 160 kaB.P., with the study on the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the texture of sedimentary cycles and variations of depositional rates,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environment features of cold/warm to dry/wet combination. The paper also probes into the environmental effect under the 3 accelerated tectonic-upliftings on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 change.  相似文献   
96.
运用构造年代学方法对大别造山带中新生代隆升作用的时空格局进行了分析与确定.印支—早燕山期(240~180Ma)是大别山广泛的逆冲或楔冲抬升时期,中深层次为向北西或北北西方向的透入性韧性逆冲推覆或楔冲,浅表层次为向造山带两侧的背冲式逆冲推覆,体现出分层楔入—逆冲抬升作用特点.晚侏罗世—早白垩世(150~96Ma)大别山又一次发生广泛的隆升作用,有关隆升构造包括顶托式片麻岩穹隆、岩浆底辟穹隆及西大别的背向式剥离滑脱构造,其中对岩石抬升剥露影响最大的是顶托式片麻岩穹隆,且以东大别罗田穹隆区及岳西穹隆区的抬升剥露幅度最大.晚白垩世早期,在北西-南东向伸展条件下,麻城-药铺-青山弧形剥离断层形成,随之在晚白垩世晚期至老第三纪发生差异断块隆陷构造,引起东大别核部地区,特别是罗田穹隆区进一步掀斜抬升.  相似文献   
97.
大别山核部罗田穹隆形成的构造及年代学证据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从构造学和年代学两方面论证了东大别核部地区罗田穹隆构造的存在及发育历程,揭示了穹隆形成于大约150~95Ma期间.穹隆不同部位广泛显示的顺片麻理的正向韧性滑脱构造以及由边缘到核部矿物的冷却年龄逐渐年轻,表明了穹隆的形成是顶托式差异隆升的结果.穹隆发育过程中还叠加了多种型式的韧性剪切变形,造成穹隆构造面貌的复杂性.这些运动型式主要有环绕穹隆的高角度左旋走滑,北东-南西向高角度左旋走滑以及沿麻城-药铺-青山剥离断层发生向北西的滑脱等.穹隆形成的构造背景与印支—早燕山期碰撞而加厚的大别岩石圈在燕山期发生拆沉并引起地壳的伸展有关  相似文献   
98.
方爱民  赵中岩 《岩石学报》2004,20(5):1087-1096
从构造岩石角度将山东青岛仰口地区发育的超高压变质岩混杂带划分为构造整合单元和构造混杂单元两个组成部分,对不同单元的岩性组成及其超高压变质特征进行了描述。着重对不同构造单元中的构造变形期次进行了划分。总结了不同期次构造变形的宏观及微观特征。结合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在区域上构造变形期次的研究情况,初步提出形成仰口地区超高压变质岩中各种构造形迹的构造模式,并对它们所反映的仰口超高压带形成和折返的构造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
太行山南段赞皇变质杂岩中黑云母给出了1827~1793Ma的~(40)Ar/~(39)Ar坪年龄,代表了变质基底在经历高温热扰动后冷却到300℃时的热事件年龄。结合华北克拉通变质岩的其他年代学资料,认为1800Ma士华北克拉通内经历了一次广泛而强烈的构造热伸展事件,致使克拉通基底岩石快速抬升到中上地壳,其冷却速率>6℃/Ma,隆升速率>200m/Ma。赞皇变质杂岩内苍岩寺、岗西-榆底-黑水河东和坡底-郝庄韧性剪切带内糜棱岩中黑云母分别给出了1689Ma、1633Ma和1645Ma的~(40)Ar/~(39)Ar坪年龄,代表了剪切带变形的主变形时代,这一年龄也为约束长城系的底界年龄提供了新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热年代学资料,推断华北克拉通内部赞皇变质地区中元古代的冷却速率约0.4℃/Ma,隆升速率为15m/Ma。由此也表明,自中元古代以来华北克拉通内部未受到后期构造热事件的强烈扰动,赞皇变质杂岩并非中生代变质核杂岩,而是早元古代变质穹隆。  相似文献   
100.
内蒙古哈达门沟金矿成矿时代及成矿阶段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哈达门沟金矿床不同地质体的同位素年龄测定。野外观察各地质体之间的空间关系,研究矿床中各种矿物的形成阶段。矿物之间的蚀变交代穿插关系,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等,确定矿床的形成时代为华力西晚期,主成矿期可划分为金-石英-钾长石,金-多金属硫化物-石英,金-黄铁矿-石英,金-石英-碳酸岩4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