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7篇
  免费   803篇
  国内免费   1706篇
测绘学   66篇
大气科学   332篇
地球物理   814篇
地质学   3531篇
海洋学   633篇
天文学   57篇
综合类   189篇
自然地理   21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158篇
  2019年   171篇
  2018年   169篇
  2017年   141篇
  2016年   169篇
  2015年   200篇
  2014年   272篇
  2013年   302篇
  2012年   261篇
  2011年   282篇
  2010年   236篇
  2009年   284篇
  2008年   267篇
  2007年   302篇
  2006年   314篇
  2005年   255篇
  2004年   227篇
  2003年   225篇
  2002年   166篇
  2001年   169篇
  2000年   160篇
  1999年   124篇
  1998年   130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91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渤海海域的郯庐扭断裂及含油气盆地的发育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相似文献   
992.
Although China was one of the countries with the fastest-growing aging population in the world, limited scholarly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migration among older adults in China. The full picture of their migration in the entire country over time remains unknown.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older interprovincial migration flows and their drivers in China over the period 1995 to 2015, using four waves of census data and intercensal population sample survey data. Results from eigenvector spatial filtering negative binomial regressions indicate that older adults tend to migrate away from low cost-of-living rural areas to high cost-of-living urban and rural areas, moving away from areas with extreme temperature differences. The location of their grandchildren is among the most important attractions.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family-oriented migration is more common than amenity-led migration among retired Chinese older adults, and the cost-of-living is an indicator of economic opportunities for adult children and the quality of senior care services.  相似文献   
993.
利用超声波透射-反射法,测量了0.6~2.0 GPa、最高1 085℃条件下角闪辉长岩的纵波波速(vp),详细统计了部分熔融阶段实验产物组分的体积百分含量,利用矿物含量和弹性参数,计算了角闪辉长岩的纵波波速.实验测量和理论计算显示了较一致的vp-t关系,即高压下角闪辉长岩的vp随温度升高先缓慢降低,在温度约800~900℃后转而大幅下降.实验产物显示,样品在温度达812℃(0.6 GPa)、865℃(1.0 GPa)和919℃(2.0 GPa)后发生矿物脱水和部分熔融,熔体含量随温度升高显著增加.熔体是导致高温阶段岩石vp快速降低的主要原因.在初熔阶段vp随熔体增加而降低尤为显著,可能是初熔时矿物脱水生成的自由水及含水量高的熔体,以微细熔体薄膜浸润矿物边界或裂隙所导致.  相似文献   
994.
针对某大型水电站揭露的原状层间错动带试样,模拟现场快速施工可能会产生的不排水边界条件,在围压5~30 MPa的高压力条件下开展了不固结不排水三轴试验,并结合试样物理性质的差异,分析讨论了原状层间错动带的力学特性。试样试验曲线和破坏模式主要由高围压控制:其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均为应变硬化型且破坏后呈腰鼓状为塑性破坏。此外,较湿颗粒发生了大规模的颗粒破碎,其是造成高饱和度试样强度包线的趋势线随围压降低的根本原因。试验结果明显受物理性质影响造成了试验数据离散性,敏感性分析表明,围压P和饱和度 对初始弹性模量 和破坏强度 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孔隙比e,颗粒粒径( )分布对其影响程度最小。根据试样剪切特性建立的强度特征( 和 )初步预测公式可供实际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995.
基于弹性力学的诱导劈裂注浆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明利  管晓明  吕奇峰 《岩土力学》2013,34(7):2059-2064
针对隧道内水平超前劈裂注浆中浆液劈裂方向随机性的问题,提出一种诱导劈裂注浆方法,可以控制和改变浆液的劈裂方向。首先,基于弹性力学理论及其基本假定,分析竖向地应力大于水平地应力条件下对单一土层进行劈裂注浆时浆液沿竖向劈裂的力学机制,在此基础上探讨改变浆液劈裂方向为水平劈裂的必要性和诱导方法,并从应力集中的角度分析诱导劈裂注浆的力学机制;其次,采用有限元法研究注浆孔孔周劈裂方向控制点的应力随侧向压力系数和诱导孔与注浆孔间距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得出实现诱导劈裂注浆时两孔间距及侧向压力系数应满足的条件,并拟合两孔间距临界值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在离注浆孔上、下方4倍注浆孔径以内对称布设诱导孔,改变了注浆孔孔周劈裂方向控制点的应力场。当两孔间距小于实现诱导的临界距离值时,注浆孔孔周控制点的应力大小发生转换,浆液的劈裂方向发生改变,将沿水平方向劈裂。诱导孔与注浆孔间距的临界值会随着侧向压力系数的增大而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996.
周龙寿  丁立丰  郭啟良 《岩土力学》2013,34(10):2869-2876
为研究不同压裂介质影响下的绝对应力测值,利用大尺寸真三轴模拟水压致裂试验系统,用清水及密度分别为1.1、1.2、1.3、1.4 g/cm3的泥浆介质对400 mm×400 mm×400 mm的花岗岩试样进行了水压致裂室内试验,成功获取了连续的压力-时间曲线。利用6种方法识别压力-时间曲线的闭合压力点,与实加最小水平主应力( 5 MPa)对比,得出单切线等4种方法较为符合实际情况;在考虑试验系统柔度影响前提下,对比了实测和理论重张压力;最后分析了在持续泵压作用下岩石裂缝延伸的压力。试验结果表明,密度为1.1、1.2 g/cm3的泥浆介质对压力特征参数的取值影响较小,误差不超过1 MPa,但密度为1.3、1.4 g/cm3的泥浆介质对特征参数值影响很大。试验结果对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技术在不同压裂介质影响下的适用性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7.
在温度 1 2 .1~ 60 .5℃范围内测定了地下卤水体系的饱和蒸汽压 ,并采用Clausius -Clapeyron方程进行关联 ,计算水活度 ;比较强电解质混合体系水活度的理论计算模型 ,探索计算地下卤水体系水活度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998.
We have investigated the phase relations of iron and iron–nickel alloys with 18 to 50 wt.% Ni up to over 300 GPa using a laser-heated diamond-anvil cell. The synchrotron X-ray diffraction measurements show the wide stability of hcp-iron up to 301 GPa and 2000 K and 319 GPa and 300 K without phase transition to dhcp, orthorhombic, or bcc phases. On the other hand, the incorporation of nickel has a remarkable effect on expanding the stability field of fcc phase. The geometry of the temperature–composition phase diagram of iron–nickel alloys suggests that the hcp–fcc–liquid triple point is located at 10 to 20 wt.% Ni at the pressure of the inner core boundary. The fcc phase could crystallize depending on the nickel and silicon contents in the Earth's core, both of which are fcc stabilizer.  相似文献   
999.
地球磁尾中重联产生的磁流通管的运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MHD理论研究了细磁流通管在二维静止平衡介质中的运动.用地球磁尾中的一维细丝来表示流通管,通过数值模拟可以得到细丝随时间变化的一些性质.重联产生的细丝磁场比周围磁场偶极性更强,运动时表现出了很强的地向流.结果还显示了阿尔芬波、慢激波等MHD波从磁层的赤道面传播到地球电离层上并部分地反射回来.细丝在电离层上的足点的赤道向运动滞后于赤道面上的地向运动.虽然在模拟中细丝的初始等离子体压强低于周围压强,但是当它开始迅速向地球方向运动时,它的等离子体压强很快上升到与周围压强相当,甚至有时候大于周围压强的值.  相似文献   
1000.
南印度洋副热带偶极模在ENSO事件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晏红明  李崇银  周文 《地球物理学报》2009,52(10):2436-2449
南印度洋副热带偶极模(Subtropical Dipole Pattern,SDP)是印度洋存在的另一种很明显的偶极型海温差异现象,在年际和年代际尺度上均有十分明显的表现.而目前有关印度洋海气相互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赤道印度洋地区,针对南印度洋地区的工作还比较少,特别是有关南印度洋海温与ENSO(El NiDo-Southern Oscillation)事件关系的研究.本文初步探讨了年际尺度上南印度洋副热带偶极型海温变化差异与ENSO事件的关系,发现SDP与ENSO事件有密切的联系,SDP事件就像连接正负ENSO位相转换的一个中间环节,SDP事件前后期ENSO的位相刚好完全相反.进一步,本文通过分析SDP事件前后期海温、高低层风、低层辐合辐散、高空云量和辐射等的变化特征研究了南印度洋偶极型海温异常在ENSO事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SDP在ENSO事件中的作用不仅涉及海气相互作用的正负反馈过程,还与热带和副热带大气环流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特别是与东南印度洋海温变化所引起的异常纬向风由赤道印度洋向赤道太平洋传播的过程等有十分直接的关系;同时,SDP对ENSO事件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大尺度平均气流随季节的变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