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4篇
  免费   930篇
  国内免费   2394篇
测绘学   300篇
大气科学   818篇
地球物理   1582篇
地质学   3622篇
海洋学   621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231篇
自然地理   27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191篇
  2021年   159篇
  2020年   269篇
  2019年   326篇
  2018年   306篇
  2017年   226篇
  2016年   336篇
  2015年   333篇
  2014年   423篇
  2013年   436篇
  2012年   414篇
  2011年   445篇
  2010年   357篇
  2009年   396篇
  2008年   352篇
  2007年   333篇
  2006年   351篇
  2005年   284篇
  2004年   241篇
  2003年   197篇
  2002年   155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97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51.
悬吊式钢混结构体系是一种新型结构体系,通过一榀1/2比例此种框架的拟静力试验,研究了这种结构在低周反复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特点、变形和耗能能力以及破坏机理等,试验表明此种框架与传统异形柱框架的性能不同,为此种结构体系的应用提供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52.
结构动力模型试验相似理论及其验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几何比尺为2的两个有机玻璃模型的结构动力试验,验证了结构动力模型试验的弹性相似律和弹性力一重力相似律。得到了以下结论:(1)大小模型频率符合相似律,一阶频率误差为2.7%、4.1%,二阶频率误差为O、6.05%。弹性相似律比弹性力一重力相似律更适合于频率预测的试验。(2)大小模型的加速度、应变符合相似律,弹性相似律的加速度误差为-1.55%~8.75%,应变误差为O.377%~7.297%。弹性力-重力相似律的加速度误差为3.07%~4.158%,应变误差为6.849%~12.959%。(3)不同相似律大小模型的时问比尺吻合很好。加速度与应变时程曲线的波形一致,既无漏峰也无错峰。  相似文献   
153.
从数据分析和处理流程和功能模块设计方面讨论了应用Visual Basic进行土动力学数据处理系统开发时的问题及可行的解决方案,介绍了编制的土动力学数据处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154.
已往测定氰化液中Ag的方法只适用于化学成分简单的样品,对于成分较复杂,尤其是Cu,Pb,Zn浓度较高的氰化液,其测定Ag的重现性较差。现场测定氰化液中Ag的方法是基于采用HNO3 H2O2(过氧化氢)破坏氰化液中的[CN]-,在10%HNO3介质中以CCX富集分离Ag。吸附在CCX上的Ag经灰化法解脱后在pH值为3.3的CH3COOH(乙酸)-CH3COONa(乙酸钠)缓冲溶液中,以Au试剂液珠萃取比色法进行测定。选择一个已知含量的氰化液进行10次测定,方法的测定下限为0.1μg/mL,RSD为5.8%,分析结果能满足选冶生产工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5.
上海地区扁铲侧胀试验计算地基承载力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扁铲侧胀试验和试验机理的研究和对试验指数的对比分析 ,提出了用扁铲侧胀试验计算地基承载力的方法 ;利用上海地区部分重大工程中的扁铲侧胀试验数据 ,在与室内土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及十字板剪切试验的相关分析的基础上 ,经数理统计后给出了上海地区用扁铲侧胀试验计算地基承载力的经验公式。最后 ,通过与室内土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和十字板剪切试验计算的地基承载力对比 ,分析了本经验公式计算地基承载力的精度。研究分析表明 ,可以用扁铲侧胀试验计算地基承载力  相似文献   
156.
笔 者 结合 工 作 实 践 ,概 述 了 马 家 沟 井 田 范 围 内 断 层 发 育 的 特 点 及 其 基 本 规 律 ;重 点 分 析 了F2断 层 的 赋 存 特征 ,简 要说 明 了根 据断 层赋 存 规律 对生 产 的指 导作 用 。  相似文献   
157.
为详细了解崇明越江通道南港隧道段地层情况 ,设计要求提供长江水域静探资料。简介了我院水域静力触探设备的研制和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58.
模拟试验法确定桩基承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室内中型剪切摩擦试验确定桩与地层间的C、Φ值,依据莫尔—库仑准则确定桩侧摩阻力。桩侧法向应力采用桩土上部荷载引起的作用于桩身的侧向应力,桩端承载力通过室内三轴试验确定,两者之和即为单桩承载力。该方法用于肇源松花江大桥桩基承载力的测试,得出的桩承载力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9.
Evaluation of soil liquefaction in the Chi-Chi, Taiwan earthquake using CP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uring the 1999 Chi-Chi, Taiwan earthquake, many sand boiling phenomena were observed in central Taiwan, which caused severe ground settlement and structure damages. According to the installed accelerograms, the peak ground surface horizontal accelerations in the liquefaction-affected areas range from 774.42 to 121.3 gal. The writers carried out an extensive investigation of soil liquefaction in this earthquake.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results of the CPT exploration and post-earthquake liquefaction analysis. Two hundred and seventy five (275) cone penetration test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liquefaction-affected areas, and 46 liquefaction case histories and 88 non-liquefaction case histories were derived that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of existing liquefaction evaluation models. In addition, the strength of the liquefied soils after earthquake and the implication of its liquefaction potential in the future event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60.
Two models are tested on a shake‐table. One of the models is a normal reinforced concrete megaframe structure and the other is a multifunctional vibration‐absorption reinforced concrete megaframe structure in which the laminated rubber bearings are placed between the major frame and the minor frames. Two earthquake motions (the El Centro wave and the Taft wave) are used during the test.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 the seismic responses and the failure mechanism of these two models under varying peak acceleration levels for each of the earthquake motions. The test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aseismic behavior of a multifunctional vibration‐absorption reinforced concrete megaframe structure is much better than that of a normal reinforced concrete megaframe structure. Copyright © 200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