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10篇
  免费   868篇
  国内免费   840篇
测绘学   172篇
大气科学   211篇
地球物理   561篇
地质学   3377篇
海洋学   829篇
天文学   24篇
综合类   252篇
自然地理   592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166篇
  2021年   210篇
  2020年   190篇
  2019年   233篇
  2018年   185篇
  2017年   220篇
  2016年   237篇
  2015年   218篇
  2014年   267篇
  2013年   254篇
  2012年   291篇
  2011年   273篇
  2010年   255篇
  2009年   287篇
  2008年   263篇
  2007年   265篇
  2006年   295篇
  2005年   209篇
  2004年   185篇
  2003年   172篇
  2002年   207篇
  2001年   137篇
  2000年   174篇
  1999年   117篇
  1998年   122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77年   3篇
  1971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滩坝砂是一种发育在滨浅湖高能环境的薄互层沉积,是以往未被重视的、认识程度较低的碎屑岩储集体。围绕滩坝砂成因与成藏的难点,研究了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滩坝砂沉积特征和分布规律,明确了滩坝砂成藏要素与富集规律。提出了滩坝砂沉积受古地貌、古水动力(波浪、湖流)和古基准面控制的"三古控砂"机制和油气成藏受断裂裂隙、有效储层、烃源岩超压控制的"三元控藏"认识,指出断陷盆地中长期基准面持续上升,短期基准面频繁震荡形成了大面积分布的滨浅湖滩坝砂沉积,烃源岩生烃增压与成岩过程中耗水降压共同作用下的"压-吸充注"是滩坝砂岩大面积含油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2.
基于钻井、测井、地震及分析化验资料,开展了松辽盆地青山口组一段油页岩成矿条件及有利目标区分析。研究发现,松辽盆地青山口组一段油页岩最大厚度达15m;埋深几十米~2 000m,盆地东南部农安-登娄库一带埋深在500米以浅。将青山口组划分出3个三级沉积层序,青一段油页岩形成于SQ1层序下降半旋回,为深湖相沉积物,油页岩分布受该时期深湖相沉积范围的控制。根据研究区整体地质勘查程度,选取油页岩埋深和油页岩厚度为主要评价指标,并以含油率作为参考指标,建立了青一段油页岩有利目标区优选方案,确定了A类选区为农安-增盛-长春岭-朝阳沟勘查区和白城东北部勘查区,B类选区为登娄库背斜带南部地区,C类选区为农安-增盛-长春岭-朝阳沟勘查区外围。  相似文献   
993.
柴达木盆地石炭系油气资源调查评价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大型含油气盆地之一,已经发现的油气主要来自中新生界地层。作者通过近年来对柴达木盆地石炭系油气资源的调查研究,证实柴达木盆地内石炭系地层分布广泛,厚度大。石炭系分布范围达10万km2。厚度大于1000m的范围达5.71万km2。盆地石炭系发育良好的烃源岩,石炭系地层普遍发育厚层油砂,显示石炭系具有很好生烃能力和油气运移过程。石炭系构造变形主要发生在新近纪末,之前的构造变形较弱,有利于石炭系油气保存。初步评价柴达木盆地石炭系油气资源量为6.14×108~7.23×108t。显示柴达木盆地石炭系油气资源潜力很大,是油气资源战略突破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994.
在选定的试验区内同时分两序和三序进行施工,以确定帷幕灌浆两序施工的合理性,并与三序施工进行工效及成果对比。  相似文献   
995.
刘维鹏  许青海  白宝云 《探矿工程》2012,39(7):21-23,27
分析并研究了硅酸盐聚合物冲洗液体系的作用机理,配制了一套专门针对砂岩性铀矿岩心钻探中复杂地层孔段长、极易引发多种孔内事故的冲洗液体系。生产实践证明,该冲洗液体系完全能够满足绳索取心钻进工艺各项性能要求,并在对付砂岩性复杂地层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6.
以岩芯、测井、分析化验和生产动态等资料为基础,通过静态和动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东濮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厚油层内部夹层类型、成因和展布特征,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及其在挖潜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濮凹陷厚油层的夹层类型主要有泥质、物性和钙质夹层三类,以泥质夹层为主,前两者属沉积成因,而钙质类层主要属成岩成因。从厚油层内部夹层的空间分布特征来看,可将其分为层状连续分布夹层、片状不稳定分布夹层和不规则冲刷一充填夹层3种。统计结果表明:横向延展非常稳定且井间对比性较强的夹层数量约占30%,而横向延展稳定性较差且连片程度不高,具空间随机性分布特征的夹层数量约占70%。夹层空间分布特征与注采配置方式共同控制了厚油层内部的不同剩余油分布模式,对夹层的深入研究有效提高了对厚油层内部剩余油的认识精度。从不同空间分布夹层所控制的剩余油分布特征出发,采用水平井、井网整体调整、补孔等方法和措施可获得较好的挖潜效果。  相似文献   
997.
为了确定四川盆地原油裂解气的有利分布区,利用镜质体反射率古温标重建了四川盆地的热演化史,分析了四川盆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原油裂解的有利地温场分布范围及其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四川盆地各构造单元自三叠纪以来的热流演化是不一致的,川东北地区热流在地质历史时期最低,川中地区热流也较低,而川西北和川西地区热流演化最高,这种差异与青藏高原隆升及峨眉山玄武岩地幔柱有关;四川盆地在二叠纪时期热流明显高于其他时期,但高热流持续时间较短,这主要受岩浆侵入的影响;四川盆地飞仙关组原油裂解气的有利地温分布区是不断变化的,侏罗纪末期其几乎遍及整个四川盆地,白垩纪末期其范围缩小,古近纪末期其收缩至川西和川中部分地区,现今范围则最小,主要分布在川西部分地区;控制原油裂解气分布区的主要因素是古地温场,尤其是地温最高时期的地温场,而与现今地温场的关系并不密切。  相似文献   
998.
根据对祥探8井华力西末期风化壳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原油具有饱和烃含量高,芳烃、非烃、沥青质含量低和全油C同位素轻的特点,生物标志化合物藿烷系列具有C30藿烷含量高,伽马蜡烷含量相对较高等特点,指示生烃母质类型好,沉积环境为高含盐的还原环境,烃源岩演化程度较高。与祥探9井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一致,指示与石炭系烃源岩具有良好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999.
在收集整理低阻油层资料的基础上,对低阻油层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根据研究区的具体情况对王集油田低阻油层成因进行了分析,确定了相控低阻和复杂水系低阻为王集油田低阻油层的主要模式。这为王集油田老井复查和提高油气层的解释符合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塔北隆起雅克拉油气田原油成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雅克拉油气田多个含油气层位的原油,进行了一系列的地球化学测试分析,对雅克拉油气田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成因特征进行了解剖。研究结果表明,雅克拉油气田深浅不同层位原油轻烃组成与轻烃单体烃碳同位素、类异戊二烯烷烃组成以及原油与馏分碳同位素组成具有明显的海相原油特征;深浅层原油三环萜烷、C28甾烷、三芳甾烷和甲基三芳甾烷以及原油与馏分碳同位素组成皆具有典型上奥陶统来源油的特征,与寒武-下奥陶统来源油特征差异明显,暗示雅克拉油气田原油来源于上奥陶统烃源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