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14篇
  免费   7052篇
  国内免费   7335篇
测绘学   1021篇
大气科学   3229篇
地球物理   6581篇
地质学   21078篇
海洋学   4348篇
天文学   5200篇
综合类   1739篇
自然地理   3305篇
  2024年   148篇
  2023年   359篇
  2022年   909篇
  2021年   1250篇
  2020年   1221篇
  2019年   1512篇
  2018年   1239篇
  2017年   1258篇
  2016年   1303篇
  2015年   1477篇
  2014年   2029篇
  2013年   2295篇
  2012年   2092篇
  2011年   2300篇
  2010年   2202篇
  2009年   2565篇
  2008年   2464篇
  2007年   2484篇
  2006年   2334篇
  2005年   2017篇
  2004年   1853篇
  2003年   1611篇
  2002年   1428篇
  2001年   1306篇
  2000年   1167篇
  1999年   997篇
  1998年   880篇
  1997年   644篇
  1996年   577篇
  1995年   468篇
  1994年   465篇
  1993年   353篇
  1992年   284篇
  1991年   230篇
  1990年   151篇
  1989年   142篇
  1988年   109篇
  1987年   65篇
  1986年   57篇
  1985年   66篇
  1984年   41篇
  1983年   29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16篇
  1977年   18篇
  1971年   5篇
  18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91.
Riverbanks along the Arno River have been investigated with the aims of de?ning the main mechanisms of failure and retreat, their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their causes. Geomorphological aspects were investigated by a reconnaissance of riverbank processes, for a number (26) of representative sites. Laboratory and in situ tests were then performed on a selected number of riverbanks (15). Based on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six main typologies of riverbanks have been de?ned, with homogeneous ?ne‐grained and composite banks representing the most frequent types. Slab‐type failures are the most frequent mechanism observed on ?ne‐grained banks, while cantilever failures prevail on composite banks. The role of river stage and related pore water pressure distributions in triggering the main observed mechanisms of failure has been investigated using two different types of stability analysis. The ?rst was conducted for 15 riverbanks, using the limit equilibrium method and considering simpli?ed hypotheses for pore water pressure distribution (annulment of negative pore pressures in the portion of the bank between low water stage and peak stage). Stability conditions and predicted mechanisms of failure are shown to be in reasonably good agreement with ?eld observations. Three riverbanks, representative of the main alluvial reaches of the river, were then selected for a more detailed bank stability analysis, consisting of: (a) de?nition of characteristic hydrographs of the reach with different return periods; (b) modelling of saturated and unsaturated ?ow using ?nite element seepage analysis; and (c) stability analysis with the limit equilibrium method, by adopting pore water pressure values derived from the seepage analysis.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to those obtained from the previous simpli?ed analysis, and a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t responses, in terms of stability, to different hydrological and riverbank conditions. Copyright © 200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92.
GIS支持下的吉林西部水质预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借助于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采用共享软件,对水质进行预警,并将预警结果与其它地理信息相叠加,提出了GIS支持下的水质预警的方法和流程。以吉林西部潜水水质为例进行预警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已有25%的地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警性,并呈恶化趋势。  相似文献   
993.
应用结合水动力学原理,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研究相结合、宏观 观研究和粘土微观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粘土层的渗流特征进行了专门研究,确定粘土起始比降I0值,以确定测压水位与粘土不带水位、毛细力与毛管水上升高度之间的关系。在三维渗流电网络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了粘土层内含水带的埋深计算,并重新选定毛管水上升高度值和浸没临界深度。研究结果表明,副坝下游浸没范围和程度大大减轻,只要进行适当的工程处理,下游浸没影响当可消除,建筑物安全也是有保证的。  相似文献   
994.
陕西省地下水水质监测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晓利 《地下水》2003,25(1):11-12,25
本文针对陕西省地下水水质监测控制范围局限于农灌区,监测项目单一的现状,通过分析研究,提出水质监测的发展思路,剖析实现新思路的相关条件。  相似文献   
995.
崔运爱  魏景斌 《地下水》2003,25(1):28-30
地下水作用为平邑县工业生产、城镇居民生活及农村人畜用水的主要供水水源,其开发利用十分重要。通过研究地下水资源的分布特征及开发利用条件,分析用水现状和开采水平,提出存在的问题,探讨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的布局及角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对策,以保证地下水资源的合理、有效、持续利用,使其发挥更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996.
郝爱荣  王同兵  王辉 《地下水》2003,25(1):41-41,43
根据高青县城区的供水实际情况,分析开辟县城第三供水水源,实施水库连网的必要性。依据大芦湖水库的地理位置、水量及水质特点,把大芦湖水库作为高青县城理想的第三供水水源,技术可行,经济合理,从而解决城区供水矛盾。  相似文献   
997.
马能霞 《地下水》2003,25(1):55-56
本文通过对钻机老化过程及规律的探讨,找出了一种方便而有效衡量钻机老化程度的数量指标,用以定量地度量钻机老化程度,为钻机发挥最佳经济效益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8.
刘俊龙  范振铎 《地下水》2003,25(2):75-76,105
沧州市水资源短缺,深层地下水严重超采,已形成大面积区域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地面沉降已达2m,生态环境严重恶化.为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积极引调地表水,开发利用地下咸水,加强雨洪控制利用,逐步替代最后终止深层地下水的开采。从根本上修复和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99.
降水云中液水含量的空基遥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锦丽  吕达仁  张凌  段树 《遥感学报》2003,7(3):227-232
在建立不同降水云垂直结构模式的基础上,利用矢量微波辐射传扬模式进行空基云雨遥感的数值试验。结果表明:星载微波辐射计6.9GHz通道对降水云的冰层很不敏感,而对降水云校总液水含量(LWC)非常敏感;辐射亮温(Tb)随LWC呈单调变化关系;进一步考查这个频率下b的两个极化分量差△Tb(=Tbv—Tbh)和LWC的关系发现,不同云结构(对流云和层状云)对△Tb-LWC关系影响较小。研究分析表明,6.9GHz的v,h两个通道有可能用于遥感降水云的液水总量。  相似文献   
1000.
黑土的水土流失及其保育治理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黑土因其肥沃而闻名,但其退化和水土流失问题往往易被忽略。虽然在人类影响下的现代环境过程开始较晚,但黑土区的环境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黑土水土流失的现状进行了评价,指出了黑土保育治理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提出了治理保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