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2篇
  免费   183篇
  国内免费   110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341篇
地质学   303篇
海洋学   59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11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821.
辽宁区域地震台网的地壳剪切波分裂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主要利用辽宁区域地震台网8个台站记录到的1999年6月至2004年12月的波形数据,采用剪切波分裂SAM分析方法,对辽宁地区的剪切波分裂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大部分台站的快剪切波优势偏振方向为NEE(近EW)向,与原地主压应力方向一致,也与华北北部的区域构造应力场方向一致。然而,辽宁中部的SJ台站和东部的KD台站的快剪切波优势偏振方向分别为近NS向和NW向,与其他台站的结果有差异,可能是受到复杂的局部构造的控制和影响,这2个台站的结果还需要更多资料的证实。根据GPS、地震和地球物理等其它资料,对该地区断层的区域分布、主压应力以及剪切波分裂参数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22.
823.
This is the first of two papers that describes a regional tomography investigation, which combines P-wave arrival times of both regional and teleseismic earthquakes to obtain 3D mantle structures of East Asia up to 1 000 km depth. The most important findings of this tomography study are reported in this paper as follows. (1) No fast P-wave velocity anomalies can be related to subducted oceanic slabs beneath the 660 km discontinuity; instead the subducted oceanic slabs become flattened and stagnant within the transition zone. (2) The high velocity anomalies in the transition zone extend up to 1 500 km to the westward of the active trenches, which is a unique feature in the worldwide subduction systems. (3) Slow P-wave velocity anomalies are visible up to ~250 km underneath most of the East Asia on the east of 115°E, similar to the area of the stagnant slabs. These observations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the geodynamic process at depths beneath the East Asia, which might in turn control the widespread Cenozoic volcanism and associated extensional tectonics seen at the Earth's surface.  相似文献   
824.
青海地区S波分裂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国家地震台网及中国地震局“十五”期间在青海布设的30个宽频带地震台站记录到的远震波形数据,分别采用最小能量法和旋转相关法对SKS、SKKS和PKS波震相进行了偏振分析,计算了台站下方介质的各向异性分裂参数:快波的偏振方向(φ)和慢波延迟时间(δt).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多数台站下方的地震各向异性参数都表现出随方位角变化而变化的特征,可以用双层各向异性模型来解释.其中上层各向异性的快波偏振方向位于N65°E~N95°E之间,可能与中下地壳物质的流动有关;而下层各向异性的快波偏振方向位于N105°E~N135°E之间,可能为祁连块体NEE向的推移及导致的岩石圈缩短有关.此外,我们还发现,与周边的台站下方各向异性分裂参数相比,昆仑断裂附近两个台站GOM和DAW的各向异性特征急剧变化,其快波方向都与该断层近乎平行,这很可能暗示昆仑断裂已经切穿整个岩石圈;阿尔金断裂附近两个台站(LEH和HTG)无效分裂事件的方位分布与阿尔金断裂走向缺乏相关性,我们推测研究区内阿尔金断裂可能为地壳尺度的断裂.  相似文献   
825.
多边形是GIS研究和应用中使用最频繁的几何对象,该文描述了基于简单要素模型的任意多边形分割算法。从计算几何出发,结合GIS空间数据的特点,将基于简单要素模型的多边形分割算法设计为:1)对多边形及分割线的边界排序,基于扫描线及外包矩形检测查找可能相交的线段,提高相交线段的搜索效率;2)计算交点生成结点信息(包括交点坐标、线号及交点的出入),并存储在独立的单向链表中;3)根据结点链表和原多边形坐标搜索结果多边形。该算法能够分割任意简单多边形(凹凸、曲线边界和带洞的多边形)以及有共享边的多边形。最后在MapGIS7.0平台上,实现了基于简单要素类的多边形分割功能。  相似文献   
826.
刘廷  田有  朱洪翔  周超  乔汉青 《世界地质》2017,36(1):293-298
将人工鱼群算法和Pearson相关系数结合,引入到进行裂缝属性识别的横波分裂方法中。结果表明,本文使用的方法能快速准确地识别裂缝属性,相比于模型空间扫描、粒子群算法及遗传算法等识别方法,收敛速度增快了约3倍,稳定性上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827.
陶忠平 《岩土力学》2006,27(Z2):507-510
简要地介绍了对水工地下洞室施工中对围岩不稳定体,即碎裂岩体、松动岩体、软弱结构面、楔形体结构面等围岩喷锚支护结构的作用,喷锚支护结构的使用。  相似文献   
828.
孤北地区断阶式坡折沉积层序特征与隐蔽圈闭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地质、钻井及地震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将下第三系划分为1个一级层序、4个二级层序、10个层序组、17个三级层序和54个体系域,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并以体系域为单位恢复了古环境和沉积体系。研究表明,可容纳空间的变化可与裂陷作用、盆地底板沉降作用、基准面变化、海洋与大陆气候影响作用、局部褶皱、断裂、底辟、火山活动等、多物源沉积物充填及古环境变迁等相联系。在孤北地区通常具有3阶坡折,沉积物具有逐阶搬运、扩散的特征:首先在靠近盆地的三阶坡折附近形成低水位扇,在靠近孤岛凸起的一阶坡折之下形成特殊的低水位期冲积扇或辫状河道沉积或沉积物呈过路作用;接着在二阶坡折和三阶坡折之间形成低水位楔;最后在一阶坡折之下和二阶坡折附近发生下切河谷充填作用。低水位期形成的低水位扇、低水位楔、辫状水道及下切谷充填砂都可能构成有效储层,成为非构造圈闭赋存的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829.
8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