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5篇
  免费   655篇
  国内免费   1111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343篇
地球物理   221篇
地质学   2609篇
海洋学   35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88篇
自然地理   27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153篇
  2020年   128篇
  2019年   134篇
  2018年   130篇
  2017年   163篇
  2016年   169篇
  2015年   152篇
  2014年   166篇
  2013年   186篇
  2012年   249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173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160篇
  2007年   196篇
  2006年   183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181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91.
西秦岭寒武系硅岩建造喷流沉积作用与矿质聚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硅岩建造是西秦岭拉尔玛-邛莫层控金矿床的含矿岩系。含矿层状硅岩呈块状、条带状、层纹状、多孔状和同生角砾状等,单层厚度一般为30m-200m。主要成分SiO2平均含量高达95.30%,其余为FeO、Fe2O3和有机炭等。硅质的Al/(Al+Fe+Mn)比值低于0.35(平均0.153)。硅岩中微量元素十分丰富,不仅含具基性、超基性特征的元素群(如Cu、Cr、Pt、Pd、Os等),而且含具酸性特征的元素群(如W、Mo、U等).硅岩中稀土以总量低(32.9×10^-4~100×10^-4)、δCe亏损为特征.经北美页岩标准化后.稀土含量随原于序数的增大而增大.硅岩的δ180值为l7.60‰ ~23.24‰,其形成温度约为7O℃~l18℃.硅岩的δ30Si值主要在+O.4%~+O.8%之间,硅岩的上述特点均显示其与喷流沉积作用有美.喷流沉积作用不仅形成了特殊的硅岩建造,而且也使金等元素在硅岩建造中发生了明显的聚集。  相似文献   
992.
中低温开放含硫水热体系中水岩淋滤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湘中湘西矿区的地质实际在100 ̄300℃,20MPa压力条件下,对中低温开放含硫水热体系地层岩石中Sb、As、Hg的多元素进行了淋滤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随温度的升高,Sb和Hg的淋滤率增大;低温富硫热液有利于Sb和As的活化迁移。同时,水岩比值、岩性以及岩石中元素的存在形式也是控制元素活化能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3.
郭建华 《地质论评》1998,44(5):529-535
湖平面的升降旋回是控制储集岩分布的主要因素,因此,可根据这些客观存在的宙积旋回界面进行等时储层的划分与对比,辽河西部凹陷属断陷湖盆,这种湖盆中的旋回沉积层序的格架不同于被动大陆边缘型盆地的沉积层序格架,可用湖进一湖退(T-R)旋回来进行描述,区内不同级别或不同频率的T-R旋回分析对应于油层,油组及砂岩组,油层大致相当于全球三级旋回,是区内构造幕式性活动的结果,而油组及砂岩组侧分别相当全球四级及五级  相似文献   
994.
杨富贵  洪文兴 《矿物学报》1998,18(4):411-416
运用岩浆动力学原理探讨了西准噶尔东部碱性花岗岩浆侵位的驱动力、上升通道、通道最小临界宽度和定位过程。指出:碱性花岗岩体是由其岩浆主要在区域性挤压应力作用下,沿深大断裂以最小临界宽度1.33~301m的脉状上升,并在地壳浅部发生气球膨胀和岩墙扩张.定位于与区内深大断裂有关的次级张性裂隙发育部位后形成的。  相似文献   
995.
邛莫金矿床中的硒辉锑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家军  刘建明 《矿物学报》1998,18(4):445-451
硒辉锑矿产于西秦岭邛莫金矿床中。与其共生的矿物有灰硒汞矿、灰硒铝矿、硒锑矿、硒块硫锑铜矿、硒镍矿、自然金以及石英、重晶石等。该矿物显微硬度VHN50=68.25~128.0kg/mm2,平均101.26kg/mm2,相当于摩氏硬度3.15、30个测点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Sb57.75~66.79(平均63.25),S11.86~21.62(平均17.30),Se12.82~29.12(平均19.27),据其平均值计算的化学分子式为:Sb1.99(S2.07,Se0.93)3.00,简写式为Sb2(S,Se)3。代表性的反射率(%):(470nm)Rα’=45.33,Rγ’=31.03;(550nm)Rα’=46.75,Rγ’=33.63;(590nm)Rα’=46.06,Rγ’=:33.50;(650nm)Rα’=45.18,Rγ’=31.49。对两个Se含量仅达3%~5%的辉锑矿粉晶分析所得晶胞参数值为:a=1.1209~1,1212nm,b=1.1299~1,1303nm,c=0.3847~0,3849nm。与辉锑矿相比十分相似。  相似文献   
996.
周汉文  盛吉虎 《矿物学报》1998,18(4):385-389
本文报道了豫西东秦岭核部杂岩中大理岩919±53Ma的Ph-Pb等时线年龄测定结果,结合本地区变质作用及其年龄研究结果,指出大理岩919±53Ma的Pb-Pb等时线年龄是碳酸盐岩区域变质作用形成大理岩后近于等压冷却的年龄,为秦岭地区加厚的地壳均衡隆升,到达地壳一定深度后近于等压的冷却提供了同位亲年龄证据。  相似文献   
997.
西天山那拉提构造带成矿背景及找金前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西天山那拉提构造带成矿地质背景有利 ,具有与西邻国中天山相似的成矿条件及成矿特征。提出应将穆龙套型金矿作为主攻类型 ,同时兼顾韧性剪切带型及火山岩型金矿的找矿工作 ,并指出了相应的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998.
Through a study of the geotransect from Golmud to Ejin Qi published recently, the tectonics of the crust beneath the area from the northern Qinghai-Tibet plateau (Qaidam and the Qilian Mountains) to the border between China and Mongolia and its structure, composition and tectonic evolution have been revealed, and abundant information about the deep structures has been provided. Based on the research into the geotransect,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crust in this area was formed by the assembly of the terranes in different geological stages. Following the formation of the Palaeo-Asian continent, the north part of the corridor of the transect became a part of the huge unifying continent by the end of the Early Permian. In the Mesozoic and Cenozoic, as a result of the compression mainly by the push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on the south, the unique crustal structure and geomorphologic features on the northern Qinghai-Tibet plateau were formed. This geotransect together with the Yadong-Golmud geotransect co  相似文献   
999.
鄂西秭归、长阳、巴东等地奥陶系桐梓组一段中碳酸盐台洼重力流沉积主要有4种类型:塌积角砾岩、碎屑流砾屑灰岩、颗粒流含砾砂屑灰岩、近源浊积灰岩。沉积特征和时空分布情况表明它们发生在两河口期早期海侵背景下(TST)。最初的岩崩塌积沉积受控于被动大陆边缘板内应力作用产生的构造事件,后来的重力流沉积旋回明显受渐进式海侵海平面升降波动的影响。台洼重力流沉积提供了早奥陶世华南被动大陆边缘向前陆盆地演变之前奏幕式事件在碳酸盐台地内的地层记录。讨论鄂西乃至上扬子区奥陶纪两河口期碳酸盐台洼重力流沉积的背景、成因、受控因素及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以隆断区和断陷盆地地壳厚度的显著差异,隆断区与盆地分界的深大断裂(边缘断裂,与地幔斜坡对应),隆断区和盆地的岩浆作用及现代地热活动,盆地沉降历史四个地质特征为依据,作者认为本区盆岭构造形成的动力学机制是:中新生代上地幔起伏和下地壳不均匀岩浆熔融并由此产生的岩浆作用和热能、重力地质作用等引起的物质膨胀和岩浆侧向上侵入、岩浆冷凝和体积收缩导致同沉积断层运动,形成本区盆岭构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