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0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采用测量水中油滴在矿物表面接触角的方法,利用接触角测量仪测量了不同矿化度水中,不同单组分油和混合组分油在不同矿物表面的接触角,提出了一套合理的测量方法,保证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经过测量润湿角的大小,对比发现水中矿物的亲油性由强到弱依次为:云母>黄铁矿>方解石>白云石>石英。矿物类型、油组分类型和水的矿化度都对接触角有较大影响:不同的矿物表面油水的润湿性不同;随着油滴中正十八烷含量的增多,油滴在云母表面的接触角变小,润湿性变好,在其它矿物表面的润湿性略有不同;随着水矿化度的提高,油滴在云母表面的接触角呈现出明显变大的趋势,润湿性逐渐变差,在其它矿物表面的润湿性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22.
针对电极材料润湿性、正负电极合理间距、各电极对合理间距等问题,在电阻法检测剩余油分布物理模拟实验中,根据模拟油饱和过程中电阻变化规律,从导电性和润湿性角度出发,通过化学镀改性处理取得检测电极材料.在此基础上,对电极合理布置方式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由铜材料作为基质进行化学镀镍磷合金,所得电极不仅导电性好,而且表面润湿性呈现中性,减小了由电极表面亲油或亲水给检测结果带来的误差;此外,电极对间距越小,电极对数量越多,测试结果精度越高;推荐正负电极间距为1~2cm,各电极对间距为1~2cm.  相似文献   
23.
安塞油田长6油层组长期注水后储层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注水开发模拟实验及现场测试资料的基础上,以压汞实验、物性测试等方法对模拟实验前后岩芯进行分析,研究了安塞油田长6油层组长期注水开发后储层特征变化规律及成因。结果表明,随着注水量增加,渗透率总体明显降低,渗透率平均变化4.72%;水驱后孔隙度平均增加0.15%,而孔隙组合类型未发生明显变化;退汞效率平均降低4.39%;喉道中值半径变小但分布类型没变化;储层润湿性整体向亲水方向发展。低渗透储层特征发生变化的机理主要是:储层中颗粒和填隙物在注入水的冲刷作用下发生溶解、破碎和迁移,一部分被水冲出,一部分滞留在细喉道处形成堵塞,导致孔喉连通性变差,储层非均质性增强;注入水冲刷作用使储层岩石表面及孔喉表面性质发生变化,进而引起储层润湿性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4.
在氧化铝表面添加有机镀层可以降低其表面能,然而有机镀层具有附着力低、不稳定及污染环境等缺陷。PAOF(多孔氧化铝薄膜)在仿生学上具有类似自然界低表面能生物的表面微结构,为达到进一步提高其表面接触角目的,本研究采用加热冷却等对其进行处理。通过SEM观察,制得的低表面能材料具有约176 nm孔径的规则光滑多孔结构。表面元素分析表明加热处理后和处理前的表面具有一致的化学组成。推断是加热冷却过程使阳极氧化生成的铝氢氧化物和水合物复合结构发生失水,从而露出基底部规则的多孔结构。根据计算,当多孔表面的孔径约为176 nm时,孔中的水滴表面张力和孔隙大气压力将和水滴重力形成力学平衡。电化学实验结果表明,低表面能多孔氧化铝比普通氧化铝具有更低的腐蚀电流。  相似文献   
25.
重非水相(DNAPLs)是地下水常见的有机污染物,理解其运移机制对于污染物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为解释实验中多孔介质润湿性对DNAPL的流动速度及残余饱和度的影响,使用多相流相场法,在构造的二维孔隙中模拟DNAPL液滴的下落过程.结果表明:模拟能准确刻画多相流界面的不稳定性,重现与实验室尺度相似的现象.文章提出的双界面模型...  相似文献   
26.
Based on 1971-2005 monthly mean maximum/minimum temperature,wind speed,relative humidity,sunshine duration,and precipitation data at 25 stations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a study of the largest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LPE)is performed by using the Penman-Monteith model.The surface wettability index(SWI)is calculated and examined,together with its space distribution,interannual and seasonal variations,as well as associated causes.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annual area rainfall exhibits a pronounced increasing trend at 15.0 mm per decade; the annual LPE shows a different-degree decrease at-4.6-71.6 mm/10 yr.In the southwestern Ngari prefecture and Nyalam county,the annual SWI displays insignificant decline trends compared to increasing trends in other areas of Tibet(0.02-0.09 per decade).For Tibet,on average,the SWI experiences a noticeable rise at 0.04/10 yr,particularly in 1981-2005.On a seasonal basis,the SWI shows increasing trends,especially in summer.In the 1970s-1980s,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 is characterized mainly by lower temperature and lower humidity.From the 1990s,air temperature keeps on rising,leading to an appreciable increase in SWI,displayed as a type of warm and humid climate.The salient increases(decrease)of precipitation and relative humidity(mean temperature daily range)are the principal causes of the greatly enhanced SWI in the region.The pronounced decrease in mean wind and sunshine duration also plays an active role.  相似文献   
27.
3种二八面体型层状硅酸盐矿物的润湿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高岭石、伊利石和叶蜡石的晶体结构特性与润湿性的关系,以及在不同的药剂作用下矿物的润湿性变化。实验结果证明这3种二八面体型层状硅酸盐矿物亲水性的大小顺序为:高岭石≥伊利石 叶蜡石,这与其(001)层间静电能的大小有关,即这3种二八面体型层状硅酸盐矿物随其(001)层间静电能的增大则矿物的亲水性变大。在碱性条件下,随着pH值的增大,矿物经油酸钠溶液浸泡之后的接触角则随着减少,而经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溶液浸泡之后的接触角则随着增加。经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2×10-4mol/L)的溶液中或在油酸钠(2×10-4mol/L)的溶液中浸泡之后比在蒸馏水中浸泡之后,这3种矿物的接触角相应的增加值的大小顺序为:△θKa≈△θIl>△θPy,这与其(001)层间静电能和矿物端面各相应晶面Al—O键断裂的单位晶面键数有关。  相似文献   
28.
核磁共振测量技术已能够快速而无损地获得孔隙介质的物性信息, 但对于颗粒表面润湿性的测量还处于定性到半定量的水平.采用毛细管法和玻璃板法对经不同浓度二甲基二氯硅烷溶液处理的玻璃表面润湿性测量, 然后对核磁共振方法测量的孔隙介质润湿性结果进行标定, 进而得到孔隙介质润湿性系列的刻度特征.实验表明, 对于玻璃颗粒孔隙介质, 核磁共振测量的结果在作为表面处理剂的二甲基二氯硅烷溶液浓度0 %~ 0.7%变化范围内才与孔隙介质润湿性的变化有着明确的对应关系.在此范围之外, 对应的驰豫时间的变化虽然较大, 但其对于润湿性的刻度已没有明确的作用.   相似文献   
29.
粘土矿物广泛分布于地表土壤和沉积地层中,粘土矿物的表面润湿性与泥质烃源岩的油气初次运移、土壤中污染物 的赋存形式和活动性等重要过程密切相关。本文着眼于探究泥质烃源岩中粘土矿物表面润湿性对初次排烃的影响,分别构 建了由高岭石和伊利石基面构成的狭缝型孔隙,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孔隙体系中有机分子癸烷和水的分布情况,分析 了纯水和低盐度孔隙流体条件下表面润湿性的差别以及烷烃、醇、苯等不同有机物在矿物表面分布的不同趋势。研究表 明:伊利石表面总是表现出亲水性,而高岭石的两种表面具有不同的润湿性,羟基面更加亲水;NaCl会使粘土的硅氧面由 部分亲水向完全亲水转变;另外,有机质的类型不同,极性有机分子在倾向于吸附在粘土表面的同时,还受其他有机分子 聚集的影响而呈现不同的分布。  相似文献   
30.
基于数字岩心的岩石电性微观数值模拟(英文)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本文利用x射线CT获取反映岩心微观结构的三维数字岩心,利用数学形态学中的开运算模拟了岩石的油驱水排驱过程中,不同含水饱和度下油和地层水在孔隙空间中的分布。利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了岩石电阻率,进而得到岩石地层因素和电阻率指数,并考查了岩石润湿性对岩石电阻率指数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基于数字岩心的水湿岩石地层因素和电阻率指数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拓展了岩石电阻率实验的能力;岩石润湿性对岩石电性有重要影响,在相同含水饱和度下,油湿岩石电阻率高于水湿岩石电阻率,油湿岩石饱和度指数远大于水湿岩石饱和度指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