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2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62篇
测绘学   250篇
大气科学   41篇
地球物理   101篇
地质学   299篇
海洋学   3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68篇
自然地理   1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851.
桩的轴向静载-沉降曲线的模拟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邵江  谢红强  周德培  胡德贵 《岩土力学》2004,25(7):1107-1110
根据桩在竖向静载下的荷载分布与传递规律以及桩的沉降组成,运用功能互等定律,对桩-土的共同作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在对桩侧介质进行常规勘察和力学性能测试的基础上,可对桩进行的沉降分析的数值模拟法,该模拟法能较精确地确定桩的轴向静载-沉降曲线。并运用实例论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852.
位于贵州省松桃县乌罗镇高地村的高地锰矿床,是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3地质大队应用南华纪锰矿裂谷盆地古天然气渗漏成矿理论和方法,在贵州铜仁松桃国家锰矿整装勘查区找矿实践检验中,继近年新发现普觉、道坨、桃子坪等三个隐伏超大型锰矿床之后,又新发现的隐伏超大型锰矿床。该矿床属于典型的古天然气渗漏沉积型锰矿床,地处李家湾-高地-道坨南华纪地堑盆地中心区域,位于古天然气渗漏喷溢成矿系统的中心相区,以致该矿床的矿体平均厚度、锰矿平均品位是目前该地区该类型所有锰矿床之最。地表发育成矿后期(燕山期)以冷水溪断层(F_3)为代表的犁式正断层,目前控制的隐伏菱锰矿体均分布在其下盘,由于地表相关系列断层均未穿过F_3断层,故深部隐伏锰矿体保存完好,尚未圈边,深部仍有较大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853.
测绘工程实验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根据测绘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特点,按照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测绘人才为目标,从基础实验、综合实验、研究性实验三个层次,建立客观、科学、完整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包括评价的内容、方式和标准,以引导、激励师生创新型的教与学,进一步规范实验教学.  相似文献   
854.
通过考察和学习温州测绘工作,总结了温州测绘行业管理和生产经营的特点,结合我省实际,借鉴温州测绘经验,探索加速发展湖北测绘行业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55.
塔河油田普查地下淡水的地球物理工作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阐述了在塔河油田地下淡水普查工作过程中建立和应用的地球物理方法的工作模式.论述了建立工作模式的原则和应用效果,并提出了利用新技术找水的建议.  相似文献   
856.
据GPS定位测量的工作实践,以及对已知点坐标和内业平差计算分析,总结GPS定位测量质量控制措施,从而有效地保证成果质量,对GPS定位测量工作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57.
作为一种新的旨在刺激举办地经济发展的、具有潜在高风险的公共政策,奥运会、世博会等重大事件有广泛的公众参与要求.而事实上公众很少能参与重大事件的决策过程。本文从参与领域、途径和保障等角度.对国外重大事件公众参与的实践进行了分析,并得出最终结论:在重大事件管理的全过程(研究-申办-筹办-举办-事后管理).公众都能以不同形式参与进来;而且,只要是事件管理者主动吸收公众参与.他们大都倾向于使用较高级的参与形式。另外,对国外相关事件的公众参与经验进行归纳总结.也能给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的组织者带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58.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工程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9,自引:11,他引:18  
孙永福 《冰川冻土》2005,27(2):153-162
青藏铁路建设需穿越高原多年冻土区, 在探明沿线多年冻土分布特征的基础上, 合理确定了青藏铁路线路的走向方案.在多年的冻土研究和工程实践的指导下, 有针对性地开展了 5 个不同类型冻土工程试验研究, 取得重要科研成果, 指导设计和施工.全面总结4 a来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工程的研究与实践, 提出了“主动降温, 冷却地基, 保护冻土”的设计思想, 制定了路基、桥涵、隧道成套工程技术措施和先进施工工艺, 对确保多年冻土工程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59.
中国沙漠科学的五十年   总被引:40,自引:20,他引:20  
王涛  赵哈林 《中国沙漠》2005,25(2):145-165
50多年来,在几代沙漠科技人员的不懈努力下,中国的沙漠科学从无到有,在从填补沙漠研究空白并取得长足进展的同时,沙漠化研究又以其创新性和系统性的理论进展,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实践成果,极大地充实了我国的沙漠科学,为我国北方地区国民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取得了包括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在内的一大批科研成果和上百亿元的直接经济效益。过去20 a来,北方约有 10%的沙漠化土地得到治理,12%的沙漠化土地有所改善,局部地区出现"人进沙退"的新局面。已形成了以中国科学院和国家林业局等有关研究所为主体的国家级沙漠和沙漠化研究机构,汇集了一批优秀的沙漠和沙漠化科学家,创建了我国比较完整的沙漠和沙漠化科学及其研究体系,在风沙物理与沙漠环境、沙漠形成演变与全球变化、沙漠化过程及其防治、沙区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沙漠化遥感与信息系统综合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积累了丰富的研究资料和数据。在全国主要沙漠和沙漠化地区设有一批长期野外试验站(点),已为国家在有关沙漠开发利用和沙漠化防治方面的决策提供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和理论依据。我国沙漠科学研究和实践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得到了政府、地方民众、科学界和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相似文献   
860.
In order to systemically summarize and integrate technology of highway construction in permafrost regions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we studied disciplines and mechanisms of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in highway engineer-ing in high-altitude permafrost regions based on construction experiences for 50 years and on 30 years of research regarding the Qinghai-Tibet and Xikang highways.Embankments,pavements,bridges,and countermeasures for ecosystem protection in per-mafrost regions were the main study objects.We combined extensive analysis of key problems of engineering stability with inter-action between permafrost and highways,theoretical models,indoor tests,and field tests to reveal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em-bankments,pavements,bridge piles,and permafrost.In this paper,we propose a series of engineering measures for highway sta-bility,design parameters,key indexes for pavement durability in low temperature,relationships between re-freezing time of bridge-pile foundation and strength development as well as ecosystem recovery in high-latitude cold regions;these eventually form a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package for permafrost reg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