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8篇
  免费   283篇
  国内免费   601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114篇
地质学   1473篇
海洋学   128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17篇
自然地理   4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56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安永康  缪淑君  李百祥 《甘肃地质》2010,19(2):62-66,70
红山铁矿床产于青白口系变质岩中,属低品位大型沉积—变质型磁铁矿床。此类矿床的岩矿石组合中磁铁矿石具有较强磁性,围岩几乎无磁性。矿床的航(地)磁异常一般呈条带状展布,延伸范围较大,且与铁矿层的走向基本一致。当矿体出露或埋深浅时,磁异常连续性好、梯度陡、强度高的单峰异常,并伴有一定的负值异常,当矿床埋藏深度大时,表现为强度不大的低缓异常,是磁测找隐伏矿的地质—地球物理标志。经系统研究矿区以往磁测和勘探资料,提出预测隐伏矿及其赋存的构造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32.
通过塔里木地台北缘找矿研究,在库鲁克塔格地区首次发现磁铁石英岩型铁矿床,铁矿赋存于前寒武系兴地塔格群沙依提组地层中。对该矿床含矿岩系特征、岩矿石化学组成、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组成与矿床地质特征的调查与研究表明,鲁克塔格地区古元古界兴地塔格群沙依提组含铁石英岩主要分布于兴地河—辛格尔一带,含铁建造呈东西向展布。在兴地河-辛格尔地区发现含铁石英岩建造出露长约160km,找矿前景可观。  相似文献   
133.
在汞丹山凸起中分布的基性一超基性岩体,其磁铁矿含量高者可构成矿体。利用高精度磁测、钻探等方法开展了沂水县杏山官庄铁矿的普查工作,大致查明了该矿体的规模、形态和产状,认为该矿床具有低品位、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的特点,综合分析矿床成因属岩浆分异型磁铁矿矿床。  相似文献   
134.
在详细研究济宁市颜店铁矿区报告和以往资料的基础上,对济宁颜店铁矿部分钻孔济宁岩群的岩矿心进行了编录和系统取样工作,发现济宁岩群存在大量变碎屑岩和首次在钻孔中辨别出碳质岩,这对济宁岩群地层的研究和铁矿成矿作用的研究都提供了重要最新资料。对于铁矿的成因研究和原岩及沉积环境的恢复都有重大的意义。依据岩石组合特征和含矿性,济宁岩群自下而上可划分为翟村组、颜店组和洪福寺组。  相似文献   
135.
In this study, we applied chemical geothermometers to the estimation of formation temperatures of chlorites from various types of hydrothermally altered rocks in the Toyoha geothermal field, using core samples from six drill holes (TH-2 to TH-7) together with wasted ore samples from Toyoha vein-type ore deposit. Based on the preliminary examination of mineral assemblages by X-ray powder diffraction and optical microscopy,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observed through the drill holes was classified into four types of alteration zones: propylitic, mixed-layer minerals, kaolin minerals, and ore mineralized zones. The mineral assemblage of the ore mineralized zone observed through TH-2, TH-4, and TH-6 is similar to those of Toyoha ore veins reported previously. The Fe3+/ΣFe ratios of chlorites were determined by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in addition to the usual microprobe analyses. The ratios ranged from 0.20–0.26 for chlorites from the propylitic alteration zone and from 0.13 to 0.17 for those from the ore mineralized zone associated with sulfide minerals. After correcting the Fe3+ contents in the octahedral sites of chlorite structures, we obtained acceptable temperatures of the chlorite formation by application of geothermometers, for instance, a similar range of 150–300°C for chlorites from either the propylitic zone or the ore mineralized zone developed through TH-2, TH-4, and TH-6. Chlorites from the ore mineralized zone proximal to the Toyoha deposit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Fe and Mn contents compared to the propylitic chlorites, which is similar to the Toyoha vein-filling chlorites; the formation temperatures were close to both the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s of fluid inclusions and the present subsurface temperatures measured through drill holes. Chlorites from the Toyoha ore veins, however, gave slightly higher formation temperatures (180–350°C) than those of chlorites from the ore mineralized zone in the drill cores. This suggests that several types of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occurred at different stages in the Toyoha geothermal field and the composition of product chlorite was controlled not only by the temperature but also the composition of fluid related to the formation. Reliable estimation of temperature for the chlorite formation provides basic information on evaluating correctly other physicochemical conditions prevalent at the formation.  相似文献   
136.
立足国内保障国家铁矿资源需求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铁矿成矿地质条件有利,铁矿床类型齐全,以沉积变质型、岩浆型铁矿成矿潜力最大,但品位较低;矽卡岩型和火山岩型铁矿规模较小,但富矿较多;沉积型铁矿多为难选冶的铁矿,风化淋滤型铁矿的成矿潜力很小。全国已查明的铁矿资源储量丰富,多属易选铁矿石类型,多分布于东部铁矿生产基地及其附近,如果铁矿石50%立足国内供应,则基础储量可以保障供应超过10年,还有大量资源量可以转化为基础储量,延长保障年限。中国还有大量铁矿点、矿化点有待进一步评价,有大量磁异常有待查证,已知铁矿区的深边部近年来找矿不断取得突破,西部地区铁矿进一步找矿的潜力巨大,具有立足国内长期保障铁矿资源供应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7.
2010年以来,对研究区内水文地质背景及不同层位水质化学测试样品数据分析研究,重点阐述了微量元素Fe3+的富集与含水介质岩性、地下水的酸碱度、地层含水性和氧化还原环境的关系,认为地下水中Fe3+富集赋存的最有利的环境是变质岩类地层;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中水化学类型HCO3-Ca型水分布最广,碳酸盐岩的地下水中Fe3+平均含量最低;变质岩中硫酸型(包括复合型)的地下水中Fe3+的平均含量最高,对Fe3+的行为呈正相关关系。地下水中Fe3+含量赋存具以副井及其外围地区为中心高浓度分带性。  相似文献   
138.
利用济宁市翟村铁矿勘查过程中取得的体重测试值与磁性铁品位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为y=2.74+0.026x,经显著性、精度检验并结合实际实践,证明该一元回归方程具有显著性,预测精度较高。可以用该方程预测翟村铁矿区小体重值。  相似文献   
139.
现有的井群疏干、地下巷道集中排水、地表地下联合疏干方法都已比较成熟有效,但当矿区的地下水系统由非均质各向异性、低渗透性含水介质组成时,井群疏干受到低渗透性含水层和高倾角裂隙的制约,无法达到良好的疏干效果。地下巷道集中排水方法一次性工程投入很大,含水层富水性极度不均时易造成许多不必要的浪费;地表地下联合疏干方法的地面部分对矿坑边坡安全和采场作业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结合马钢集团南山矿业公司高村露天铁矿的地下水疏干技术研究专项,调查分析了矿区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含水介质特点及含水层富水特征,借助GMS软件建立了高村矿区地下水水流模型,提出了辐射井疏干技术的设想,并依据前人提出的"渗流-管流耦合模型"模拟辐射井,完成了此类矿山的地下水辐射井疏干方法的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0.
解析信号本质上是一种全通滤波器,由于其不受人为因素干扰,能够较好地反映原始信号包含的信息特征。该方法不仅是对非平稳信号进行分析的有效方法,也是检测信号局部特征的有力工具。本文通过对实信号的解析信号处理得到复信号,由该复信号的振幅,能清晰地刻画信号能量空间分布特征。模型试验表明,解析信号振幅方法减小了常规化极方法在勘探程度较低的地区引起假异常的问题,使地下磁性体与振幅中心位置对应。尤其在低纬度或地形切割较大的地区,该方法更具优势。将该方法应用于老挝爬立山铁矿区实测磁异常的分析,由此圈定了磁铁矿分布位置,并由区内56个钻孔证实该推断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