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90篇
  免费   1381篇
  国内免费   1563篇
测绘学   195篇
大气科学   466篇
地球物理   1182篇
地质学   5653篇
海洋学   490篇
天文学   133篇
综合类   419篇
自然地理   396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32篇
  2022年   191篇
  2021年   303篇
  2020年   225篇
  2019年   311篇
  2018年   250篇
  2017年   269篇
  2016年   325篇
  2015年   324篇
  2014年   357篇
  2013年   385篇
  2012年   438篇
  2011年   480篇
  2010年   396篇
  2009年   449篇
  2008年   438篇
  2007年   480篇
  2006年   396篇
  2005年   354篇
  2004年   325篇
  2003年   312篇
  2002年   284篇
  2001年   220篇
  2000年   218篇
  1999年   185篇
  1998年   155篇
  1997年   123篇
  1996年   112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51.
藏南沉错钻孔沉积物金属元素分布特征及其与粒度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君波  朱立平 《湖泊科学》2008,20(6):715-722
从沉积物磷的化学形态特征、沉积物-水界面的环境条件和水库的水文参数等角度探讨了山仔水库沉积物磷对上覆水体的磷浓度贡献,并从沉积物间隙水与水体垂向溶解性磷的浓度梯度估算对水体磷浓度的贡献大小.结果表明:山仔水库沉积物具有大的释放磷的潜力,沉积物间隙水和水体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溶解性磷的浓度梯度,沉积物的溶解性磷释放通量在0.0420—0.167μg/(cm^2·d))之间,沉积物磷对水体营养贡献大小在0.7%-6%之间,其中秋冬季节沉积物磷对水体的贡献大于春夏季节,当外源减少时,沉积物磷负荷在一定时间内将成为水库营养状态的重要贡献因子。  相似文献   
952.
对于裂缝型油气藏,基于叠前方位角地震数据体,利用AVAZ方法进行裂缝属性预测是目前较为有效的裂缝描述手段,然而,由于地震数据通常为窄方位采集,使得不同方位角数据覆盖次数差异较大,导致各方位振幅能量分布不均,最终造成裂缝属性预测中产生趋势性误差。振幅归一化处理技术应用到现有的AVAZ方法中,该方法能够有效地降低因数据采集所造成的趋势性误差,预测结果会更为真实、可靠。在实际油田的应用中,振幅归一化技术显著改善了AVAZ方法对裂缝属性预测的准确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53.
南海北部陆缘珠江口盆地岩石圈热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沉积盆地岩石圈热结构特征是岩石圈构造-热演化过程的综合反映和盆地热史恢复的约束条件,对盆地动力学研究和油气资源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海洋勘探难度大、勘探程度低,相对于大陆地区,边缘海盆地比较缺乏岩石圈热结构方面的研究.本文在收集整理珠江口盆地及邻区大地热流数据的基础上,补充收录了自2003年以来发表的新数据,绘制了研究区最新版的大地热流等值线图;基于中美合作双船地震剖面揭示的深部地壳结构计算了研究区的壳-幔热流、深部温度以及"热"岩石圈厚度.研究表明,珠江口盆地地壳热流介于18.7~28.6 mW·m-2,地幔热流介于36.9~91.4 mW·m-2,壳幔热流比值0.23~0.75;由陆架、陆坡至中央海盆,在地壳热流逐渐减小的情况下地表热流逐渐递增,说明地表热流分布主要受深部热作用控制;盆地"热"岩石圈厚度介于34.0~87.2 km,平均65.5 km,反映出显著拉张减薄的特征.  相似文献   
954.
地震油气储层的小样本卷积神经网络学习与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储层预测是油气勘探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完成该项工作往往需要经历多个环节,而多工序或长周期的研究分析降低了勘探效率.基于油气藏分布规律及其在地震响应上所具有的特点,本文引入卷积神经网络深度学习方法,用于智能提取、分类并识别地震油气特征.卷积神经网络所具有的强适用性、强泛化能力,使之可以在小样本条件下,对未解释地震数据体进行全局优化提取特征并加以分类,即利用有限的已知含油气井段信息构建卷积核,以地震数据为驱动,借助卷积神经网络提取、识别蕴藏其中的地震油气特征.将本方案应用于模型数据及实际数据的验算,取得了预期效果.通过与实际钻井信息及基于多波地震数据机器学习所预测结果对比,本方案利用实际数据所演算结果与实际情况有较高的吻合度.表明本方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为缩短相关环节的周期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55.
欧阳晓莹  周书贵 《遥感学报》2021,25(8):1633-1645
基于卫星数据的热红外图像模拟可以为热红外大气校正、地表温度和发射率反演和前期验证提供数据支撑,同时也可以为热红外传感器的波段设置和优化提供参考。热红外图像模拟是进行热红外定量遥感研究的有效手段。本研究利用Terra星上搭载的ASTER(Advanced Spaceborne Thermal Emission and Reflection Radiometer)遥感数据所反演得到的地表温度和发射率产品,基于高光谱辐射传输模型,模拟8—14 μm(714—1250 cm-1),波谱分辨率为0.25 cm-1的星上TOA(Top of Atmosphere)高光谱热红外成像模拟数据。在此基础上,结合高光谱热红外图像数据的特点,实现了温度和发射率分离算法,以及对比了不同的基于图像的大气校正算法。结果显示,本文提出的热红外图像模拟方法可行,能够为评价不同的大气校正、温度和发射率分离算法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56.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content in the variably saturated subsurface are two of the most important physical parameters that govern a wide variety of geochemical and ecological processes. An understanding of thermal and hydraulic processes and properties of transient vadose zones is therefore fundamental in the evaluation of such processes. Here,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thermal regime and subsurface properties of a tidally affected, variably saturated streambed is presented. Field and laboratory measurements, as well as a forward numerical model, are jointly employed in the investigation. Temperature, soil moisture, surface level, and water level data were recorded in a transect perpendicular to a tidally driven stream. Frequency‐domain analysis of the subsurface temperature measurements revealed the rapid decay of the tidal temperature driver within the top ~30 cm of sediment. Several techniques were used to evaluate subsurface thermal and hydraulic properties, including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the soil water retention curve. These properties were used to constrain a forward numerical model that included coupled treatment of relevant variable saturation thermal and hydraulic physics. Even though the investigated vadose zone is intermittent and relatively shallow ( 20 cm), the results illustrate how error can be introduced into heat‐transport calculations if unsaturated conditions are not taken into account.  相似文献   
957.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古近系花港组储层为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基于大量岩心物性、粒度、薄片、压汞等资料,对N气田目的层储层岩性、物性和孔隙结构特征进行精细评价。结果表明:N气田花港组储层岩性以细砂岩为主,矿物成分构成稳定,以石英为主,黏土含量低,岩性较纯;随着埋藏变深,孔隙变差,粒间孔减少,溶蚀孔增加,孔喉半径减小,连通性变差;局部发育砂砾岩,且渗透率大于细砂岩一个数量级以上,可作为甜点储层开发。基于实验和试油资料统计结果,建立了一套适用于花港组储层的综合分类评价标准,包含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和地质特征4类储层重要参数,分类结果特征鲜明,分类依据科学可靠,为该区域低孔、低渗储层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58.
山东省菏泽郓城地区地热资源丰富,主要赋存于奥陶系和寒武系灰岩中,为估算评价该区的地热资源,在收集资料、野外勘查的基础上,施工1眼地热井,结合收集该区30余眼地热井资料,基本查清了郓城地区的地热赋存条件,确定奥陶系和寒武系热储为本次研究对象,对郓城地区地热流体质量进行了评价,地热资源量进行了计算。评价结果,为持续做好郓城地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构建能源节约型社会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59.
Because of the outstanding brightness of comet Hale–Boppreliable production rates of several moleculescould be measured over a wide range of heliocentric distances.The H2O-activity of a comet is closelyconnected with the energy balance and the composition of itssurface. It is often assumed that more volatilemolecules originate from subsurface regions. The CO observationsprovided an important data base for a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is matter. A thermal model has beenapplied to calculate gas production rates ofHale–Bopp. The strong obliquity of the spin axis causespronounced seasonal effects and, therefore, anasymmetry of water activity with respect to perihelion. By comparingmeasured and calculated rates properties of the nucleus have been derived.  相似文献   
960.
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深层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中寒武统张夏组为寒武系勘探的重要目的层系。通过野外剖面详测和岩心、薄片观察及实验分析,对张夏组储层的特征、成因及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预测了有利储层发育区。研究表明:①张夏组主要发育台缘鲕粒白云岩和台内鲕粒白云岩2类储层。②台缘带鲕粒滩累计厚度集中在50~300 m之间,鲕粒粒径平均为1.25 mm,鲕粒白云岩储集空间以溶蚀孔洞、粒间溶孔和晶间(溶)孔为主,平均测井孔隙度和渗透率分别为2.0%和0.038×10-3μm2。③台内鲕粒滩厚度在50~120 m之间,鲕粒粒径平均为0.85 mm,鲕粒白云岩储集空间以溶蚀孔洞、粒间溶孔为主,平均测井孔隙度和渗透率分别为3.3%和2.787×10-3μm2。④张夏组储层受鲕粒滩相、白云石化以及三级/四级层序界面控制,台缘规模有利储层发育在四级海退层序中上部的鲕粒白云岩地层中,台内规模有利储层发育在寒武系顶部不整合面之下的鲕粒白云岩地层中。预测台缘岐山—旬邑一带和台内陇东地区为两大规模有利储层发育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