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341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652篇
海洋学   2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31.
边坡开挖卸荷松弛区的力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开挖卸荷松弛区对边坡稳定性分析与防护加固工程设计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重点体现在松弛区的分布特征及松弛岩土的强度衰减效应。基于典型边坡的开挖模拟,研究其最大主应力增量及塑性区力学特征与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边坡开挖应力调整引起的最大主应力增量的负值区与坡面塑性区的分布形态与发展规律吻合;基于边坡开挖卸荷松弛的基本力学原理,以开挖边坡应力张量增量的最大主应力分量增减变化作为开挖卸荷松弛区的划分标准,提出了接近开挖坡面的应力衰减塑性松驰区、远离开挖坡面的原岩应力区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应力集聚弹性挤压区的三场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732.
南京长江漫滩地层中地铁结构的沉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京地铁西延线位于长江漫滩饱和软粘土地层中,地铁施工完成后隧道结构出现了较大的沉降和差异沉降.本文首先提出了可能导致地铁结构产生沉降变形的因素有四个:施工因素、地质因素、堆载因素以及降水因素,然后详细分析了每个因素对隧道结构下沉的影响程度,找出了隧道结构产生沉降和不均匀沉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33.
彭泽波  吴毅 《探矿工程》2006,33(3):57-61
从路基施工规范出发,以满足铁路、公路路堑边坡施工质量要求为基础,最大限度地减少采用光面爆破法所增的工程量,针对一般路基施工条件给出了边坡开挖的实用爆破方法和技术参数,并从技术、施工等方面分析了采用实用光面和实用预裂爆破法的可行性、必要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734.
中国重要生态空间生态用地变化与保护成效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吉喜  刘晓曼  王超  王勇  付卓  侯鹏  吕娜 《地理学报》2021,76(7):1708-1721
定量分析重要生态空间建立前后的生态保护成效,对于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生态用地为切入点,从时间和空间双重角度,评估了中国重要生态空间构建的生态保护效果,以期能为国土空间分类分区管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① 2018年重要生态空间以生态用地为主导,具有良好的生态本底,体现了重要生态空间的发展定位和重要地位; ② 1980—2018年,重要生态空间内生态用地呈收缩趋势,但面积减少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定量反映了重要生态空间的构建对生态的积极保护成效,总体来说生态用地变化基本处于稳定状态,扩大区域主要分布在退耕还林还草生态保护工程实施区,缩小区域集中在东北平原的粮食主产区和新疆绿洲农业地区,今后要重点加强管控;③ 3类重要生态空间内部生态保护成效有差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用地面积比例最高,生态用地面积减少率最小、减少趋势最不明显、变化最为稳定,生态保护效果最好;④ 重要生态空间内生态用地面积比例高于周边外部区域,面积减少率低于外部区域,内、外保护成效具有明显梯度差异,说明重要生态空间的构建对生态保护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35.
断层是导致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保证工程项目的安全,正确判定断层的活动性是避免地质灾害的必要手段。拟建布袋沟尾矿库库区内存在一条NW走向断层,以该断层为例,通过地表调查、地球物理探测(高密度电法、电测深)、工程钻探、槽探等多种手段对目标断层进行调查研究,查明该断层为正断层,NW向延伸,长1.55 km,宽1.5~2.5 m,产状NE 70°∠72°,控制深度420 m,断层规模为一条小型断层,第四纪以来未有明显活动迹象,为非全新世活动断层。断层工程稳定性较好,对工程建设无大影响。但考虑断裂构造角砾存在,虽然已经固结,但相对围岩较容易风化,成为一定的松散层,可能形成地下水下渗通道,建议工程建设时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736.
建筑基坑监测是保证建筑施工质量的重要保证,文章讨论了RTK技术在建筑基坑监测中的应用问题。首先,对建筑基坑变形及引发原因、基坑工程监测及其作用进行了简要介绍;在此基础上,对RTK技术原理进行了阐述;最后,对RTK技术应用于建筑基坑监测中的关键环节及存在的误差因素进行了分析说明,并指出RTK技术在基坑监测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37.
刘强  吴文兵  段隆臣 《探矿工程》2014,41(11):77-80
西南某水电站导流隧洞K1+350~400桩号发育F13断层等多条节理,埋深大,地应力较高,地质条件复杂。运用三维离散单元软件3DEC对其进行数值模拟,并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对其围岩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段围岩稳定性主要受结构面控制,F13断层下盘右拱肩掉块较多,位移较大,支护后导流隧洞围岩稳定性得到加强,支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38.
侯公羽  李晶晶  杨悦 《岩土力学》2014,35(5):1357-1366
已给出弹塑性变形条件下围岩-支护相互作用的全过程解析求解,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3种常用支护结构的支护作用效果,是非常必要的。考虑开挖面空间效应,根据弹塑性变形条件下围岩-支护相互作用的全过程解析求解,针对6、5、4 m直径的工程算例,分别对素喷混凝土、锚杆和U型钢等3种支护结构的支护作用效果进行了理论计算与分析,主要包括:3种支护结构极限承载能力理论计算、基于开挖面空间效应的3种支护结构控制围岩弹塑性变形的理论计算与效果分析、剩余支护承载力对普氏围岩压力支护效果的计算与分析;研究了U型钢支架的荷载-径向变形本构关系、提出了剩余支护承载力的概念、分析了支护结构支护围岩各类形变压力的支护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3种支护结构能提供的支护承载力ip(<1 MPa)相对于原岩应力0p(>10 MPa)来说量级太低,控制56 m及更大直径的巷道围岩弹塑性变形是无效的,但控制4 m直径的巷道围岩弹塑性变形是有效的;(2)对于直径达56 m及更大直径的巷道围岩弹塑性变形是无效的,但控制4 m直径的巷道围岩弹塑性变形是有效的;(2)对于直径达56 m甚至更大的巷道围岩,若支护结构的剩余支护承载力i2p能有效地被保存,则支护结构还可以起到有效地支护普氏围岩压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739.
临海深基坑支护形式面临两个难题,一是选择合适的支护结构,二是动水位对基坑开挖产生的影响。刚性桩与塑性混凝土咬合桩组成的联合支护形式,既能有效地解决支护结构受力问题,又能有效阻截地下水及潮汐动水位落差水压力带来的问题,在临海深基坑支护中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40.
胡光云 《江苏地质》2014,38(1):159-164
以南京水游城深基坑工程的地质环境和周边敏感环境为出发点,探讨了该深基坑工程的设计原则、支护结构型式、对周边敏感环境保护和施工变形控制的措施,利用Plaxis软件对深基坑北侧敏感环境的开挖效应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显示:传统的基坑支护形式仍是深基坑工程变形控制首选方法;周边环境敏感、施工场地狭小的基坑,施工前可对周边敏感建(构)筑物地基进行加固;设计时可在支撑梁上设置材料堆放场地和栈桥,及在基坑内设置挖土操作平台;数值模拟能很好地预测深基坑支护结构和土体在施工过程中的变形;根据场地土体基本性质、周边敏感环境特性,因地制宜,使设计、施工方案更加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