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7篇
  免费   179篇
  国内免费   325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465篇
地球物理   94篇
地质学   313篇
海洋学   114篇
天文学   37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5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1960年以来东亚季风区云-降水微物理的直接观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降水的直接观测结果是云微物理参数化的重要依据。自1960年以来,处于东亚季风影响下的中国实施了大量对云-降水微物理参数的观测和研究,旨在加深对云-降水微物理过程的认识,从而改进数值模式中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和指导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云-降水微物理参数包括气溶胶、冰核、云滴、雨滴、冰晶、雪晶、冰雹等粒子浓度和谱分布,以及云滴、雨滴含水量等。中国已有云-降水微物理参数的成果可归纳为:(1)通常云-降水微物理粒子浓度变化较大,但总体变化有一定的范围;(2)采用Γ函数拟合云滴谱更接近实际谱,但不同拟合谱参数差异较大;(3)可用指数函数和Γ函数来拟合层状云降水雨滴谱,Γ函数拟合积云和层积混合云降水雨滴谱精度更高;(4)中国冰核浓度较高,冰核浓度随温度的降低近似成指数变化;(5)冰晶谱、雪晶谱、冰雹谱通常采用指数函数来描述;(6)通常使用荣格(Junge)和Γ函数来分段描述气溶胶粒子谱拟合误差更小。由于云-降水过程及其反馈作用描述不准确是数值模式预报结果不确定性的最大因素,中国正在不断地推进云降水的微物理观测研究,以期进一步加深对东亚季风区云-降水微物理特征的认识,从而为模式中微物理参数化方案的改进提供观测依据和科学指导。基于数值预报模式中云微物理过程参数化发展的需要,总结了中国1960年以来云-降水微物理直接观测的研究成果,可为东亚地区云-降水微物理研究及其模式参数化方案的改进提供观测依据。此外,针对云微物理参化发展的需求,结合过去已有的大量观测提出了几点建议,为今后云-降水物理综合性观测方案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2.
郭海棠 《地质与勘探》2014,50(3):486-493
穆斯堡尔谱对确定铁离子占位、核外环境及氧化态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在红山铜金矿床氧化带硫酸盐矿物的XRD、TA、湿法化学分析和红外光谱测试的基础上,测定了板铁矾、针绿矾等8种硫酸盐矿物的室温57Fe穆斯堡尔谱,并根据常温下硫酸盐矿物穆斯堡尔谱参数和其晶体结构中Fe3+和Fe2+的占据位置对其谱峰进行了指派。结果表明本矿床氧化带硫酸盐矿物的穆斯堡尔谱的同质异能位移较小、四级矩分裂值分布范围较大、无磁超精细分裂等特征,且硫酸盐矿物结构中存在着共价键。通过与青海锡铁山铅锌矿氧化带硫酸盐矿物的穆斯堡尔谱相比较,两者在近地表风化及氧化过程中所处的物理化学条件基本相同,酸性和氧化性的环境为硫酸盐矿物的产生和保存提供了良好条件,但红山矿床更为干旱少雨,导致两者硫酸盐的穆斯堡尔谱参数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93.
充分考虑热演化过程中烃源岩干酪根、族组分、固体沥青及正构烷烃碳同位素相互关系及变化规律,通过地球化学分析并结合前人碳同位素及芳烃标志物研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古油藏各区域储层早期均存在下寒武统黑色泥岩来源,后期来源有较大差别,麻江古背斜以南各地沥青均不同程度与中寒武统都柳江组有关,北凯里液态原油及油苗为五峰组及龙马溪组印支期成藏产物,其保存环境为储层早期成岩过程中形成的独立封闭系统。在油源识别的基础上,结合构造地质背景、油气成藏条件及流体活动规律分析,认为黔南坳陷及邻区下寒武统、都柳江组、五峰组及龙马溪组烃源岩的分布控制了该区油气富集规律,黔南海西期断裂系统与加里东运动形成的不整合面构成不同期次油气运聚的输导系统,海西期形成的一系列正断裂是麻江古油藏成藏的关键。  相似文献   
94.
As a large and dynamic land‐use category, tropical secondary forests may affect climate, soils, and hydrology in a manner different from primary forests or agricultural areas. We investigated the saturated hydraulic conductivity Ksat of a Kandiudult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s in Rondonia, Brazil. We measured Ksat at four depths (12·5, 20, 30 and 50 cm) under (a) primary forest, (b) a former banana–cacao plantation (SF1), and (c) an abandoned pasture (SF2). At 12·5 cm, all three land uses differ significantly (α = 0·1), but not at the 20 and 30 cm depths. At 50 cm, Ksat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in the former pasture than in other land uses. Lateral subsurface flow is expected during intense rainfall (about 30 times per year) at 30 cm depth in SF1 and at 50 cm depth in the forest, whereas the relatively low permeability at shallow 12·5 cm in the SF2 may result not only in lateral subsurface flow, but also saturation overland flow. For modelling purposes, recovering systems seem to have Ksat values distinct from primary forest at shallow depths, whereas at deeper layers (>20 cm) they may be considered similar to forests. Copyright © 200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5.
We calculate the energy and momentum distributions associated with a Gödel-type space–time, using the well-known energy–momentum complexes of Landau–Lifshitz and Møller. We show that the definitions of Landau–Lifshitz and Møller do not furnish a consistent result.  相似文献   
96.
We studied a chalcopyrite from a Cu ore deposit in Rio Grande do Sul, Brazil, by Mössbauer spectroscopy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110 K. Supporting methods to check for sample purity and to characterize further sample properties were slow-scanning X-ray powder diffraction and optical and microprobe analyses of polished sections of selected grains. Chemical analyses obtained using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equipped with an energy-dispersive X-ray spectrometer showed the sample to consist of homogeneous and essentially stoichiometric chalcopyrite (CuFeS2). Mössbauer spectra taken at both the above temperatures consist of asymmetric magnetically ordered patterns with unequal intensities of the line pairs 1–6 and 2–5, pointing to the existence of non-equivalent or multiple Fe sites. Least-squares fittings evidenced that the resonance intensity ratio of subspectrum with lower quadrupole shift (indicative of a more symmetric environment) to that with higher shift is 69:31,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68:32, at 110 K. Rietveld refinement of the XRD data indicates the existence of tetragonal [a = 0.52855(1) and c = 1.0412(1) nm] and cubic [a 0 = 0.5273(2) nm] modifications in a proportion of 74:26,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Mössbauer data. The saturation magnetization of the sample was 32.7 J/(T kg), confirming the oxidation state of Fe as trivalent and pointing to little to no spin canting.  相似文献   
97.
周朝宪 《地质与勘探》2015,51(4):699-704
大地基准(含数学椭球体)和投影方式的组合形成多种投影坐标系。地质勘查工作者常遇到坐标转换问题和建立自定义坐标问题,尤其是当我国北京54坐标系和西安80坐标系地质数据的GIS化时。GIS软件已经成为地质勘查的基本工具,而地质数据GIS化的第一步就是建立坐标系统。本文论述了如何使用Map Info和GeosoftOasis MontajTM两种常见地质勘查GIS软件建立自定义坐标,主要是如何在该两个软件中构建自定义大地基准(datum),并且给出了如何使用两个软件进行坐标变换的步骤。  相似文献   
98.
在详细的钻井资料和岩心的宏观及微观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塔北隆起西部奥陶系中统一间房组礁滩体沉积相特征及展布规律的分析,结合礁滩体储层同生期溶蚀作用特征研究,按照古沉积地貌单元结合岩相的方法建立了一间房组礁滩体同生期溶蚀作用模式。研究认为一间房组开阔台地相包括台内滩、滩间海和台内点礁3个亚相,沉积相平面分布稳定;一间房组的同生期暴露溶蚀作用明显,普遍反映出滩体的间歇性暴露的特征:生物钻孔和溶蚀孔洞内充填礁滩体暴露形成的古土壤泥;发育潮间带的化石碎片堆积和软体生物活动遗迹;岩心观察和成像测井可以识别出渗流-潜流带溶蚀作用旋回。按照礁滩相沉积地貌结合岩相的模式,将一间房组开阔台地的浅滩和点礁沉积划分出潮上长期暴露滩、潮间间歇暴露滩、潮下高能滩、瓶筐石障积礁、潮汐水道等地貌单元。  相似文献   
99.
地热活动是地球脱气的重要形式之一,其过程常伴随大量温室气体排放。选取非火山地热区西藏玛旁雍热田作为研究对象,基于菲克扩散定律对地热田区土壤CO_2脱气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该区一般土壤CO_2脱气通量为0.167~0.771 kg/(m2·a),含喷气孔区域土壤CO_2脱气通量为2.054~7.877 kg/(m2·a),含喷气孔地区的土壤CO_2脱气通量是一般土壤脱气量的18.9倍;与全球火山区土壤脱气量(0.001~2.25 Mt/(m2·a))相比,其值显著偏低;但比青藏高原高寒草原生态系统土壤的CO_2排放量(187.46 g/(m2·a))大。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推测地热系统中的CO_2含量主要来源于岩浆脱气和热液同长石等围岩矿物的蚀变反应。区内土壤CO_2的低脱气通量受透水性较差的碎屑岩沉积盖层约束。  相似文献   
100.
李毅  张立凤  臧增亮 《气象科学》2020,40(4):449-457
利用WRF-Chem大气化学模式,选择2015年12月中旬发生在我国的大范围空气污染过程,在采用同样化学方案条件下,针对模式中不同物理过程及其参数化方案开展了地面PM_(2.5)预报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式能较好展示此次PM_(2.5)污染的演变过程,与实况也较接近,但对青海经宁夏至内蒙的PM_(2.5)高值区出现了漏报现象,这可能是模式外边界未对污染物做更新所致。对地面PM_(2.5)的预报,各物理过程的敏感度不同,边界层(含近地面层)过程的影响要明显大于积云对流及微物理过程的影响,不同的参数化方案会造成不同的预报误差。边界层过程QNSE和与其配套的近地面层方案的组合是预报的较佳组合;而TEMF和与其配套的组合以及ACM2和Pleim-X的组合则不佳。合理的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有助于提高PM_(2.5)预报质量。模式预报对排放源也有适应过程,其Spin-up时间较气象要素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