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41篇
海洋学   2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利用Cu作为催化金属与微米铁制成双金属体系处理主要污染物为六六六(HCH)和滴滴涕(DDT)的某污染场地土壤,探讨了不同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与Triton X-100(TX-100))对微米Fe/Cu双金属体系降解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空白和只添加零价铁与微米Fe/Cu的三组的稳定,添加了两种表面活性剂的Fe/Cu双金属体系,35 d后土壤氧化还原电位(ORP)随时间呈缓慢上升趋势,Fe/Cu+TX-100至55 d时ORP由–400 m V升高到–300 m V;除Fe/Cu+鼠李糖脂组外,0~25 d内各组土壤p H随时间逐渐升高,从初始的5.0左右提高到6.5~7.2;微米Fe/Cu对污染物的降解效果相比零价铁有提高,鼠李糖脂与TX-100的投加能强化微米Fe/Cu对土壤中HCH和DDT的降解,TX-100的增强效果更为显著。当Fe投加量5%,Cu负载1%,TX-100浓度5 mmo L/L,初始p H 4.5时,处理55d后,α-HCH、γ-HCH、P,P’-DDD和P,P’-DDT的降解去除率达到100%、92.2%、95.7%和85.4%,总污染物去除率为90.0%。  相似文献   
82.
本文介绍了α稳定分布的统计特征,并对比分析了实际地震信号与α稳定分布的动态样本方差特征,提出地震信号服从非高斯α稳定分布的假设.在此基础上,利用地震记录估计误差的p阶统计量作为代价函数,提出了基于非高斯α稳定分布的最小p范数地震反演方法.将该方法应用到单道反射系数理论模型及实际叠前弹性阻抗反演实例中,均取得了良好的反演效果.实际反演结果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地震信号服从非高斯α稳定分布假设的合理性,以及最小p范数地震反演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3.
海洋体系中有关表面活性剂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海洋体系中有关表面活性剂的研究概况。包括天然表面活性物质及人工合成表面活性剂的分布和作用,及表面活性剂在海洋体系中的应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84.
电阻率层析成像非线性反演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概率成像法、α中心法、遗传算法的有机结合, 实现了2-D电阻率层析成像非线性反演.首先,根据概率成像结果指示出的2-D地质异常体的相对电性和大致分布范围,合理地确定出α中心的位置与强度系数的变化范围.其次,以α中心法作为2-D地电结构的正演手段,采用遗传算法反演出各α中心的强度系数.在此基础上, 应用α中心法重新构建出地下介质电阻率的分布.通过对均匀半空间中赋存2-D地质异常体模型的反演试验, 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85.
锦州油田无碱二元复合驱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锦州油田的条件及开采现状,进行了α烯烃磺酸盐类表面活性剂HDS及SNF聚合物组成的二元复合体系(SIP)提高采收率的室内研究。考查了HDS表面活性剂的界面张力特性以及吸附特征;进行了二元复合体系的界面张力、表观黏度及岩心驱替等实验。结果表明:HDS表面活性剂油水平衡界面张力可以降低到超低数量级(10mN/m),吸附损失小(0.2%浓度HDS≤2.0mg/g);二元复合体系油水平衡界面张力也能达到超低;黏度保持率高(≥90%),配伍性好,相对水驱提高采收率20%以上。故HDS表面活性剂是性能优良的表面活性剂,HDS与SNF聚合物组成的无碱二元复合体系能大大提高锦州油田的采收率,无碱二元复合驱是适合锦州油田开发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86.
【目的】构建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酵母双杂交文库及α2-巨球蛋白受体结合区诱饵载体,检测其在酵母细胞中的自激活作用。【方法】利用CLONTECH SMART技术及酵母体内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马氏珠母贝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将α2-巨球蛋白受体结合区克隆至pGADT7载体,并转化AH109酵母感受态细胞,检测自激活作用。【结果与结论】酵母双杂交文库容量为1.11×107克隆/mL,重组率大于90%;菌落PCR结果显示,插入片段长度均在500bp以上;诱饵质粒成功转化至AH109菌株,且无自激活性,符合文库构建指标,可用于文库筛选。  相似文献   
87.
In this paper, the mα-tangent method is implemented in conjunction with elastic modulus adjustment procedure (EMAP) and an algorithm has been proposed for limit load estimation. This technique is applied to a number of ship structure components possessing different kinematic redundancies. Specifying spatial variations in the elastic modulus, numerous sets of statically admissible and kinematically admissible stress and strain distributions are generated, and both lower and upper bound limit load multipliers are obtained. Utilizing the lower and upper bound multipliers, accurate limit loads of ship structure components are then determined using the mα-tangent method.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inelastic finite element results and the available analytical solutions.  相似文献   
88.
补偿最小二乘估计在确定高程异常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常规最小二乘拟合求解高程异常存在的模型误差,本文提出将模型误差看作非参数信号采用补偿最小二乘法来处理,讨论了正则化矩阵R和平滑参数α的选取对拟合结果的影响,在对各种求解光滑参数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Xu(α)函数法,并对一个测区的GPS水准数据进行解算,结果表明,利用补偿最小二乘模型求解高程异常优于最小二乘法。  相似文献   
89.
应用已知的标签序列通过RACE-PCR和RT-PCR方法成功克隆红笛鲷(Lutjanus sanguineus)α-珠蛋白和β-珠蛋白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α-珠蛋白和β-珠蛋白基因的cDNA全长分别为560和563 bp,开放阅读框分别为429和444 bp,各编码143和148个氨基酸,理论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5690和16400,理论等电点为7.79和6.61。氨基酸序列BLAST结果表明,红笛鲷α-珠蛋白基因和β-珠蛋白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鱼类的相似性分别在59%~79%和55%~80%之间。用邻接法(Neighbor-Joining)构建的α-珠蛋白基因和β-珠蛋白基因的系统发育树表明,红笛鲷与真鲷(Pagrus major)、金头鲷(Sparus aurata)和鰤(Seriola quinqueradiata)等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90.
利用芳烃参数研究煤系烃源岩中重排藿烷成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红磊  张敏  姜连  程熊 《沉积学报》2016,34(1):191-199
研究发现鄂尔多斯盆地部分地区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存在较高丰度的17α(H)-重排藿烷和早洗脱重排藿烷,在对重排藿烷分布、组成特征及生标组成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应用芳烃参数对高丰度重排藿烷的成因进行了探讨。饱和烃生物标志物组成特征显示,高重排藿烷与陆源高等植物生源关系密切,主要在弱氧化沉积环境下演化形成。具有高-异常高丰度17α(H)-重排藿烷和早洗脱重排藿烷(C30*/C30H>0.2、C30E/C30H>0.1)的烃源岩二环+三环芳烃相对含量一般大于50%,四环、五环芳烃含量相对较低,普遍低于35%,未见芳香甾萜类,研究认为其生源主要为陆生高等植物;甲基菲指数MPI1、MPI2和甲基菲比值F1研究结果显示,Pr/Ph>1的弱氧化环境烃源岩17α(H)-重排藿烷和早洗脱重排藿烷在进入成熟阶段后开始大量形成,并随成熟度升高而增大;Pr/Ph<1还原环境下的烃源岩重排藿烷丰度相对较低,但在进入成熟阶段后仍有随成熟度升高而增大的趋势;三芴系列化合物参数表明,沉积环境的弱氧化性质对17α(H)-重排藿烷和早洗脱重排藿烷的形成有较大的影响,沼泽相沉积环境最有利于重排藿烷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