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35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3篇
海洋学   12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曾庆伟  陈钢 《北京测绘》2011,(3):11-13,30
CP控制网平面测量精度要求高、外业观测数据量大。如何进行CP控制网外业观测数据的粗差探测并进行精度评定,是CP控制网测量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在充分研究CP平面控制网网形特点的基础上,引申出CP网纵横向较差的概念,并提出粗差检测方法。通过验证,该方法可以有效剔除含有粗差的外业观测数据,提高CP网的可靠性和...  相似文献   
52.
基于WAVEWATCH-Ⅲ模式的近10年南海波候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国际上较为先进的第三代海浪数值模式WAVEWATCH-,以QuikSCAT/NCEP混合风场为驱动场,得到南海1999年8月-2009年7月的海浪场,并据此对近10 a南海的波候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南海受季风影响显著,风场和浪场的对应关系在季风盛行季节明显好于季风过渡季节.(2)南海南部海域的浪场对海表...  相似文献   
53.
根据福建南部沿海气象站和水文站1961—2007年降水资料,分析其暴雨特征,应用概率论方法和水文气象法,推求福建南部沿海24 h可能最大降水。结果显示:①福建南部沿海的暴雨主要集中于春夏两季,冷暖空气交绥的锋面暴雨以及台风等热带天气系统所致的暴雨是福建南部沿海最主要的两种暴雨类型。即使同处暴雨一致区,暴雨强度及出现的区域也有一定的偶然性。②采用皮尔逊-型法计算不同重现期24 h的最大降水量时,如果不考虑降水的随机性,不做暴雨一致区的特大暴雨移置和特大值处理,将会影响概率论法计算结果的合理性。③暴雨模式的拟定是整个工作的基础,所选暴雨模式中地形对降水有显著的增幅作用,可认为是高效率暴雨模式,故选择水汽放大法计算,与概率论方法比较,计算结果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54.
偶氮胂Ⅲ褪色光度法测定土壤中的铬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蓉  张丽萍  邹时英 《岩矿测试》2011,30(2):230-232
偶氮胂是一种稀土显色剂,利用Cr(Ⅵ)的氧化性使偶氮类试剂褪色而建立的褪色光度法测定铬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文章基于在硝酸介质中,偶氮胂与Cr(Ⅵ)发生灵敏的褪色反应,建立了褪色光度法测定土壤中铬的方法。褪色体系△A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45 nm,摩尔吸光系数为4.67×104 L/(mol.cm),Cr(Ⅵ)的质量浓度在0~0.8μg/mL内符合比耳定律。建立的方法用于土壤中痕量铬的测定,测定值与原子吸收光谱法结果一致,6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3.1%,方法回收率为98.6%~102.6%。方法精密度好,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55.
雷达回波预测极端暴雨概率方法构建原理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局地雷达回波基数据强度与雷达体扫面内相应地区强降水量之间的统计关系,并通过LucasKanade局部光流法分析下一小时可能影响该地区的回波区域,将这些区域定义为强降水影响系统的动态回波上游。同时分析雷达各层体扫回波情况,即考虑强降水系统的空间伸展程度。通过分析这些动态回波区域在当前时刻内(每10 min多层体扫信息)的时空变化特征,建立回波强度特征与局地降水的相关,进一步与改善的降水极值概率预测方法相结合,构建对下一小时局地暴雨重现期极值预测预警指标,为应急保障方案和及时应对决策提供技术支持与专业参考信息。整体方案以2006-2011年6-8月盐城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强度的基数据资料和同时段盐城雷达体扫范围内建湖气象站的小时雨量序列为基础,采用Lucas-Kanade局部光流法确定回波强度反映的降水系统时空动态上游,并利用皮尔逊III型方法和广义帕累托方法建立回波类别与建湖局地白天与夜间降水序列的统计概率关系,计算回波类别对应的局地极端降雨极值以及极值重现概率特征,构建降水系统的雷达回波动态综合特征与下一小时局地强降水极值概率间的统计关系指标,指标的相关性检验达到70%。该方法具有强降水多等级重现期极值预测能力,为下一小时临近极端暴雨预测预警提供了雷达监测动力统计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56.
了解大坝变形,发现大坝安全隐患是人们所关注和关心的,而大坝沉降的变形监测数据是判断大坝是否变形最直接、最重要的依据。因此,获取监测数据并进行有效深入的分析及处理,不仅是相关规范的要求,更是反映了大坝现状的重要信息。本文比较了最小二乘法和IGG稳健估计法在处理12期大坝沉降数据过程中的优劣,由结果可知,IGG稳健估计法更能克服单一状态估计算法不能抗拒粗差的缺陷,同时具备精度高、运算速度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57.
石家庄市城区暴雨强度公式修正方法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石家庄市国家基本气象站1961~2012年近52 a降水资料,基于年多个样法和年最大值法进行选样,采用皮尔逊-型分布对暴雨进行理论频率分析,得出暴雨强度—历时—重现期关系曲线,并利用高斯—牛顿迭代法对暴雨强度公式进行求解,以绝对标准差和相对标准差作为暴雨强度公式评价指标。结果表明:基于年多个样法推算的暴雨强度公式精度比年最大值法高,且满足暴雨强度公式评价指标。新编制的暴雨强度公式计算的暴雨强度值大部分比1978年编制的大,且随着降水历时的增长,其偏大的幅度呈增加趋势,与近30 a来石家庄市极端降水事件呈增加趋势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58.
深入研究了CRTS型板式(简称型)无砟轨道布板设计关键技术,设计并研制了基于C/S(客户端/服务器)结构模式的型无砟轨道布板设计系统,可以实现双线铁路并行等高段的布板计算并获得轨道板各承轨台轨顶中心(简称承轨台定位点)的线路空间三维坐标信息。文中阐述了双线铁路型无砟轨道布板设计关键技术和系统设计实现流程,对我国型无砟轨道技术体系向智能化发展具有一定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9.
1988—2009年中国海波候、风候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长时间序列的CCMP(Cross-Calibrated,Multi-Platform)风场,驱动国际先进的第三代海浪模式WAVEWATCH-(WW3),得到中国海1988年1月~2009年12月的海浪场。对中国海的波候(风候)进行精细化的统计分析,分析了海表风场和浪场的季节特征、极值风速与极值波高、风力等级频率和浪级频率、海表风速和波高的逐年变化趋势,结果显示:(1)中国海的海浪场与海表风场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尤其是在DJF(December,January,February)期间;海表风速和波高在MAM(March,April,May)期间为全年最低,在DJF期间达到全年最大;MAM和JJA(June,July,August)期间,中国海大部分海域的波周期在3~5.5s,SON(September,October,November)和DJF期间为4.5~6.5s。(2)中国海极值风速、极值波高的大值区分布于渤海中部海域、琉球群岛附近海域和台湾以东广阔洋面、台湾海峡、东沙群岛附近海域、北部湾海域、中沙群岛南部海域。(3)吕宋海峡在MAM、SON、DJF期间均为6级以上大风和4m以上大浪的相对高频海域,JJA期间,6级以上大风的高频海域位于中国南半岛东南部海域,4m以上大浪主要出现在10°N以北。(4)在近22a期间,中国海大部分海域的海表风速、有效波高呈显著性逐年线性递增趋势,风速递增趋势约0.06~0.15m.s-1.a-1,波高递增趋势约0.005~0.03m.a-1。  相似文献   
60.
Pearson-曲线分布在气象、水文和农业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其概率密度函数包含形状参数(α)、尺度参数(β)和起始值(α0)3个待估计参数。应用Pearson-分布来估算强度的关键在于这3个参数估算的精度。由于原有最小二乘法在估算参数时未考虑各参数的有效区间,参数α0可能小于0,并导致估算强度出现负值,从而使雨强、水速、水位等强度估算出现异常值。经理论推导证明,若Pearson-概率密度函数中的参数α0非负,则估算出的强度值不会出现负值。以该推导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改进的Pearson-分布三参数估算算法。首先根据最小二乘法估算迭代计算一系列参数组合;然后按离差平方和的大小排列各组参数;接着利用各组参数分别计算α0值,过滤使α0小于0的参数组合;最后在剩下的参数中选取离差平方和最小的一组作为最优参数。以估算暴雨风险值作算法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模拟得到的α0值始终大于等于0,估算出的暴雨风险值均在合理范围之内。对比改进算法与传统算法的参数分布拟合检验结果,发现改进算法能使更多的气象站点通过了置信度为0.05的分布拟合检验。因此,利用改进后的算法估算出的Pearson-概率密度函数参数更合理,且强度估算结果更准确,对编制城市暴雨强度公式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