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8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41.
1992年大气甲烷增长速率异常 下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仁健  王明星 《大气科学》2000,24(3):355-362
应用初步建立的全球二维大气化学模式,模拟了甲烷、一氧化碳和OH自由基自工业革命以来的长期变化,对1992年大气中甲烷增长速率突然下降这一异常现象的可能原因如平流层O3下降,皮纳图博火山引起对流层温度下降、甲烷排放源减少等逐一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还发现一氧化碳排放源的减少是另一重要影响因子,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1992年甲烷增长速率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来自甲烷和一氧化碳排放源的减少。  相似文献   
42.
利用在胶州湾中不同位置取得的3个水样,对溶解有色物质进行了不同时间的光脱色,探讨了有机物含量随脱色时间的变化趋势,得出有机物吸光系数和溶解有机碳随脱色时间的增长而呈指数减小,说明光脱色可以明显降低溶解有机物的含量。对不同光脱色程度的水样进行了光化学降解,测定了其主要产物一氧化碳的光致生成速率,发现在8个不同波段下一氧化碳光致生成速率与350 nm的吸光系数和溶解有机碳之间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350 nm的吸光系数和溶解有机碳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均可较好地表示海水中CDOM的含量。  相似文献   
43.
Using molecular dynamics (MD) simulation, the diffusion of oxygen, methane, ammonia and carbon dioxide in water was simulated in the canonical NVT ensemble, and the diffusion coefficient was analyzed by the clustering method. By comparing to the conventional method (using the Einstein model) and the differentiation-interval variation method, we found that the results obtained by the clustering method used in this study are more close to the experimental values. This method proved to be more reasonable than the other two methods.  相似文献   
44.
首先利用臭氧探空资料验证了Aura-MLS卫星反演臭氧产品在青藏高原地区的可信度, 然后基于2005年和2006年夏季的数据产品确定了亚洲季风区夏季对流层向平流层的输送通道。结果表明, 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区域上对流层-下平流层(UT/LS)中, 一氧化碳(CO)和臭氧(O3)浓度散点分布大体上呈现出典型的“L”型分布, 夏季季节内变化反相关特征表现最明显的高度位于150 hPa附近。从时间变化上看, 7月份相关系数最大, 说明该月份对流层-平流层物质交换最为强烈。100 hPa高度位于对流层顶高度以上, 具有对流层特性的大气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东南侧、 孟加拉湾、 印度半岛、 阿拉伯海以及阿拉伯半岛等区域上空, 说明该区域可能是亚洲季风区夏季对流层向平流层物质输送的一个主要通道。  相似文献   
45.
46.
47.
海水中的一氧化碳(CO)主要由溶解有色有机物(CDOM)光降解产生,且CO的光致生成量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采集了胶州湾及其河口表层水样,通过实验室模拟实验开展了不同的环境条件(辐射强度、光照时间、温度、pH和盐度)以及水体中CDOM的来源对CO光致生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胶州湾海水中CO的光致生成速率随辐射强度的增强、水温的升高和水体pH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水体盐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不同来源的CDOM对水体中CO的光致生成速率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48.
温带森林土壤消耗大气CO总量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CO虽然不是温室气体,但人为活动释放到大气中的CO可引起对流层中CH4、O3等温室气体含量增加,从而间接的产生温室效应,因此,对全球性CO源和汇的研究应给予重视。本研究利用静态箱式方法,对温带落叶森林土壤年释放CO进行了长时间测定,表明该类型土壤年净消耗大气中CO平均强度为46.3±25.5ng/m2·s-1,对调节大气中CO浓度增加有积极意义。文中详细分析了影响土壤消耗CO的环境因素、土壤消耗CO的强度和释放温室气体CO2、CH4之间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49.
辽宁省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气象预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统计学方法,对2003年11月至2007年3月辽宁冬季采暖期的气象资料进行普查,分析可能引发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天气形势和气象条件。结果表明:不利于一氧化碳扩散的主要天气因子包括存在混合层且混合层高度较低、地面风速小、空气湿度大等。根据普查结果并借鉴了大气污染潜势预报等级划分标准,将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气象条件潜势预报分为五级,其中五级为最严重级别。结合高等级(四级和五级)天气实况和烟、霾和雾等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天气现象出现日期对天气环流形势进行了普查,得出4种主要的天气环流型。利用2007年11月至2008年3月辽宁冬季采暖期实况资料对预报等级标准和天气形势场分型进行检验,结果显示本预报方法所定义的等级划分标准以及天气形势场分型具有实际业务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0.
搭载于ENVISAT卫星上的SCIAMACHY是目前唯一采用近红外波段观测大气温室气体(CO2,CH4,CO)的高光谱传感器.与其它热红外卫星传感器如AIRS、MOPITT、IASI等相比,SCIAMACHY用于CO探测的近红外波段对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底层大气具有更高的敏感性.但无论从光谱角度(该波段CO吸收强度较弱,且存在很强的CH4和H2O重叠吸收),还是从SCIAMACHY仪器问题的角度(近红外波段探测器容易出现结冰现象),都给CO反演带来很大的挑战.由于探测器结冰问题造成SCIMACHY CO反演误差高达100%,并且该误差随时间和空间而变化.多个研究机构发展了各种不同的算法用于该误差的校正,但校正结果的时间一致性较差.本文基于IMAP-DOAS的CO反演算法,发展了一种针对SCIAMACHY探测器结冰问题的新校正算法,校正后的CO柱浓度反演误差以及时间一致性都比较理想,并与不同地基FTIR观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表明该校正算法的CO反演结果与地基观测一致性较好,相对偏差由校正前的60%减小到了5%,能够准确地获得CO的时空变化信息.经过校正后的CO柱浓度结果不仅可以用于准确获得CO排放源与汇的时空分布信息,还可以为政府部门制定碳减排相关政策提供重要参考,有效控制全球温室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