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6篇
海洋学   54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51.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冬病夏治对吴地人群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风寒湿痹型KOA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口服并配合功能锻炼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穴位贴敷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调查表(WOMAC)评分的变化。结果:2组WOMAC各项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敷贴冬病夏治对吴地人群风寒湿痹型膝KOA疗效显著,操作简便,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2.
目的:观察推拿疗法配合中药自热贴治疗寒湿型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 例寒湿型腰肌劳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0 例。治疗组采用推拿合中药自热贴治疗,对照组采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2组均治疗20 d。观察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0%(97/100),优于对照组的86.0%(86/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OD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配合中药自热贴治疗寒湿型腰肌劳损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3.
目的:系统评价伏九天灸与非伏九天穴位敷贴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时效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WANFANG DATA),全面收集数据库中关于天灸与普通穴位贴敷治疗AR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自建库至2018年9月,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采用Rev Man 5.3.0软件对所得的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文献8篇,涉及795 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伏九天灸治疗AR的总有效率与非伏九天灸穴位贴敷治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59,95%CI(0.82,3.09),P=0.17];血清IgE水平的改善方面二者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MD=20.80,95% CI(-10.58,52.18)]。结论:天灸疗法与日常穴位贴敷对于AR的总体疗效无明显差异。故日常开展穴位贴敷治疗也能很好地治疗AR,为AR的治疗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54.
55.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对脑瘫流涎症患儿的影响。方法:将60 例脑瘫流涎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采用口部运动训练合冷热交替刺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穴位按摩合唇周肌内效贴治疗。2组以6 d为1个疗效,共治疗8个疗程。观察2组流涎疗效及治疗前后的流涎分级情况和口运动评分。结果:2组流涎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29/30),对照组为80.0%(24/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流涎分级情况、口运动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综合疗法治疗脑瘫流涎症,可改善脑瘫患儿流涎程度和口部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56.
目的:观察三伏膏肓保健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过敏性鼻炎患者6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治疗组采用膏肓保健灸治疗,对照组采用氯雷他定分散片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评价临床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6.67%(2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症状、体征总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或P<0.01),治疗组症状、体征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伏膏肓保健灸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疗效肯定,能有效改善过敏性鼻炎的症状、体征。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加味温胆汤联合耳穴贴压治疗痰热内扰型不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 例痰热内扰型不寐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中药组、对照组,每组各35例。联合组采用口服加味温胆汤联合耳穴贴压治疗,中药组单予加味温胆汤治疗,对照组予西药艾司唑仑治疗。观察3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结果:治疗期间,联合组脱落3 例,中药组脱落4 例,对照组脱落1 例,最终纳入97 例。总有效率联合组为96.88%(31/32),中药组为83.87%(26/31),对照组为64.71%(22/34),3组比较,中药组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优于中药组和对照组(均P<0.05)。3组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和PSQI评分均优于本组治疗前(P<0.05),而中药组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优于中药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在改善痰热内扰型不寐患者中医证候和PSQI评分方面,加味温胆汤联合耳穴贴压效果优于单用加味温胆汤及单用西药艾司唑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中药贴敷治疗肺癌胸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肺癌伴胸水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例。A组采用针刺联合中药贴敷治疗,B组单用中药贴敷治疗,C组采用常规胸腔用药治疗,即胸水抽吸完成后灌注白介素-2。观察3组胸水疗效,呼吸困难、咳嗽及胸痛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A组为53.3%,B组为40.0%,C组为20.0%,3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呼吸困难、咳嗽、胸痛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中药贴敷治疗肺癌胸水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59.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治疗痰浊阻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痰浊阻肺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7%,对照组为8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天数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痰浊阻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临床症状,并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0.
中药穴位贴敷是依据中医学“天人相应”理论,顺应四时气候特点的一种“内病外治”的常用疗法。现代医家对于三伏贴疗效的研究颇多,相比三九贴则研究甚少。本文旨在通过对三九贴有效性原理的探究,指导临床应用,以期达到治未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