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13篇
  免费   2063篇
  国内免费   3342篇
测绘学   1466篇
大气科学   411篇
地球物理   1428篇
地质学   8553篇
海洋学   1490篇
天文学   85篇
综合类   908篇
自然地理   577篇
  2024年   90篇
  2023年   440篇
  2022年   460篇
  2021年   514篇
  2020年   457篇
  2019年   543篇
  2018年   404篇
  2017年   460篇
  2016年   471篇
  2015年   583篇
  2014年   780篇
  2013年   567篇
  2012年   658篇
  2011年   684篇
  2010年   620篇
  2009年   628篇
  2008年   616篇
  2007年   559篇
  2006年   529篇
  2005年   486篇
  2004年   400篇
  2003年   372篇
  2002年   364篇
  2001年   343篇
  2000年   338篇
  1999年   293篇
  1998年   269篇
  1997年   230篇
  1996年   186篇
  1995年   211篇
  1994年   213篇
  1993年   177篇
  1992年   187篇
  1991年   212篇
  1990年   158篇
  1989年   119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38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9篇
  1975年   6篇
  1957年   8篇
  1943年   5篇
  193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三疣梭子蟹肝脏的结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李太武 《海洋与湖沼》1996,27(5):471-475
于1989年9月-1990年8月,用电镜研究浙江舟山出产的三疣梭子蟹肝脏的结构。结果表明,三疣梭子蟹的肝脏主要由4种细胞构成;B细胞,大,长柱状,胞质中有许多液泡,粗面内质网发达;R细胞和F细胞,两者相似,均含丰富的粗面内质网,核糖体、脂滴、线粒体等结构,但R细胞脂滴数量多,体积大,F细胞的核糖体数量超过R细胞2;E细胞,多边形,核大而圆,粗面内质网少,线粒体小而狭长。  相似文献   
92.
植物硅酸体的研究及在我国第四纪地质学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简述了国外植物硅酸体(植物蛋白石)这门新兴学科的进展情况,介绍了植物硅酸体研究在我国第四纪地质学中如古气候与古环境、地层时代、考古等方面的初步应用。  相似文献   
93.
本文根据长江水下三角洲地区的五个钻水及3000km浅地震剖面资料,运用生物地层学和地震地层学方法分析研究,获得了水下三角洲分期和三角洲朵体的分布及发育等地质信息,首次提出,长江水下三角洲沉积体由六期朵体参错迭置而成,详细阐述了水下三角洲复合体的结构特征;并结合古海岩线,孢粉气候地层,测年资料等,探讨了其发育过程及形成时代,为预测长江下水三角洲的发民菜,提供了新的基础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94.
1、东方对虾的脑神经节由两对神经节合并组成,由它发出二对触角脑神经,一对视神经和一对皮肤神经。2、东方对虾的食道下神经节由五对神经节合并组成,由它发出五对附肢神经。3、东方对虾的腹神经链共有十一对神经节,其中除第五对由两对神经节合并组成并发出两对附肢神经外,余者各自发出一对附肢神经。4、东方对虾的胸动脉孔位手腹神经链的第四与第五对神经节之间的神经干上.5、三疣梭子蟹脑神经节结构与东方对虾相似。6、三疣梭子蟹的胸神经团由食道下神经节和腹神经链的所有神经节合并组成,所有口部、胸部、及腹部附肢神经,均由它发出。7、十足目动物腹神经链的演化,表现在神经节的不断合并上。其趋向是:首先胸部神经节逐渐与食道下神经节合并,形成胸神经团,其次腹部神经节逐渐前移并与胸神经团合并,最后食道下神经节与腹神经链所有神经节合并,形成完整神经团。  相似文献   
95.
三疣梭子蟹雌雄隔离养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193亩池塘中开展三疣梭子蟹雌雄分养和雌雄混养对比试验。其中雌雄分养面积93亩,亩产商品蟹182公斤,平均壳宽12.6厘米,平均个体重230.1克,成活率40.2%。与雌雄混养相比,亩产量提高了53.6%,成活率提高了1.51倍。专家鉴定认为,梭子蟹雌雄分养,方式新颖,效果明显,技术水平属国内先进。  相似文献   
96.
97.
在普遍利用海洋观测站标准层的温度、盐度数据估算稳定层化海水浮性频率的传统算法中引入自然三次样条插植方法,不仅可使计算结果的精度得以提高,而且还可方便地对观测深度范围内的任一水层进行插值,从而获得总体曲率最小的温度、盐度和浮性频率随深度的分布。本文以南海(13°30’N,118°30’E;9°30’N,lll°30’E)及北太平洋(40°00’N130°00’W)3个测站为例,说明了在浮性频率的传统算法中引入自然三次样条插值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8.
《海洋学研究》1989,(4):43-58
取样站位分布于南海北部大陆坡,中西沙地体及西南海盆等区(见图1-2)。本研究侧重分析KL14、KL41、KL37及KL84个柱样,其中除KL8位于陆坡外,其他3站均位于南海北部的坡前盆地。各站柱样长见表1-3,其中KL14站柱样长达13·20m,比1979—1980年间“维玛”号取得的柱样(12.87m)为长,是目前本区所获得的最长柱样。  相似文献   
99.
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基于能量平衡方程的第三代近岸海浪数值模式SWAN(Simulation Waves Nearshore)及其包含的物理过程(风生浪、底摩擦、白浪耗散、深度诱导波破碎、非线性波-波相作用等),并利用该模式对影响杭州湾-长江口沿岸海域的一次台风浪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模式所需风场由藤田台风风场模型嵌入对应台风特征等压线,并对相应时段的NCAR/NCEPT资料、单站资料进行同化后提供;利用自嵌套的方式提供波谱边界条件;模式模拟的结果与实际海浪观测资料相符较好,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底摩擦、深度诱导波破碎、三波相互作用等物理过程联合对近岸台风浪的影响,初步认识了它们在近岸台风浪生成、传播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0.
长江口徐六泾悬浮细颗粒泥沙絮凝体特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程江  何青  夏小明 《海洋与湖沼》2007,38(4):304-313
2003年6月14日-22日, 利用现场激光粒度仪LISST-100在不扰动颗粒物的情况下, 于长江口徐六泾定点连续观测了洪季大、小潮表层粘性悬浮细颗粒泥沙絮凝体的实有粒径、体积浓度, 配合OBS-3A现场测量的悬沙浓度计算了现场絮凝体的有效密度和静水沉速.观测结果显示, 徐六泾大、小潮表层絮凝体体积浓度、粒径、有效密度和静水沉速的平均值分别为98.0 μl/L、39.8 μm、1173 kg/m^3、1.14 mm/s和70.8 μl/L、64.4 μm、919 kg/m^3、2.32 mm/s.研究表明: ①长江口徐六泾表层絮凝体体积浓度主要受水流流速影响, 再悬浮现象明显, 体积浓度过程线滞后流速过程线, 落潮期间滞后10-30 min, 涨潮则滞后30-50 min; ②小于一定流速时絮凝体平均粒径随流速增大而增大, 大于一定流速时絮凝体平均粒径则随流速增大而减小, 徐六泾大、小潮表层絮凝体在50 cm/s的垂线平均流速时出现平均粒径与垂线平均流速关系的转折; ③徐六泾大、小潮表层絮凝体平均粒径在体积浓度75 μl/L时出现平均粒径与体积浓度关系的转折, 体积浓度小于75 μl/L时粒径随体积浓度增加而增大, 超过75 μl/L时粒径随体积浓度的增加变化不明显; ④絮凝体有效密度由粒径大小控制, 粒径大, 有效密度小, 反之亦然, 粒径和有效密度共同决定絮凝体静水沉速, 有效密度和沉速与平均粒径之间均存在良好的幂指数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