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91篇
  免费   931篇
  国内免费   1310篇
测绘学   1179篇
大气科学   380篇
地球物理   592篇
地质学   2742篇
海洋学   919篇
天文学   36篇
综合类   540篇
自然地理   744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259篇
  2022年   283篇
  2021年   337篇
  2020年   255篇
  2019年   307篇
  2018年   219篇
  2017年   253篇
  2016年   240篇
  2015年   321篇
  2014年   465篇
  2013年   298篇
  2012年   314篇
  2011年   300篇
  2010年   317篇
  2009年   319篇
  2008年   297篇
  2007年   253篇
  2006年   268篇
  2005年   236篇
  2004年   196篇
  2003年   153篇
  2002年   139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7篇
  1975年   4篇
  1957年   5篇
  1943年   6篇
  1934年   7篇
  193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71.
本文以动三轴试验和原位测试数据为基础,以天津地区砂性土为例,探讨砂性土振动液化机理及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采用多种方法分析判别砂性土液化,为高烈度地区重要工程建筑抗震设计提供重要数据。  相似文献   
172.
通过碎石土和加筋碎石土的大型三轴试验,分析了土工带加筋碎石土的变形特性和土工带加筋对碎石土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采用双曲线函数拟合加筋土体的应力-应变试验曲线,建立了土工带加筋碎石土的非线性模型以克服经典的刚塑体模型不能反映加筋土体在达到破坏荷载前的变形形态的缺点,提出了土工带加筋土体切线模量的计算公式,该模型能正确反映土工带加筋土体的变形特性,在岩土工程方面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3.
“Three-component” method consists of three clase-connected aspects: geological anomaly,diversity of mineralization and mineral deposit spectrum. All these three concepts are not new separately, but it is a new approach to combine these three aspects in one single concept for quantitative mineral resources prediction and assessment and it is also the first time to conduct a more detailed study in each aspect. Investigation and clarification of geological anomalies, diversity of mineralization and spectrum of mineral deposits are realized by digitiz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ore forming controlling factors, oreexisting symbols or marks, characteristics of mineralization and regulation of ore-genesis and laws of distribution. These procedures lead to construction of a “digital model“ for mineral resources prediction andassessment.  相似文献   
174.
金志强 《探矿工程》2004,31(4):17-19
介绍了止水帷幕在北京恒润中心工程基坑开挖中的应用,对止水帷幕的设计以及三重管高压旋喷桩的施工工艺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5.
孙文盛部长的贺信代表国土资源部向中国土地估价师协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的召开表示了热烈祝贺,对土地估价行业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结合当前国土资源的新形势对行业下一步的发展及协会换届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为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这次大会是土地估价行业的一次盛会。来自全国的350多名会员代表、各界人士、港台同行齐聚一堂,共同回顾和总结土地估价行业的发展历程,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土地估价师协会的改革与发展大计,这对推动整个土地估价行业的长远、稳定、规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土地估价行业随着我国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76.
MODIS 1B影像几何纠正方法研究及软件实现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MODIS影像是一种新型和重要的数据。对MODIS 1B影像几何畸变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选择了一种合适的纠正方法。对于1km分辨率MODIS 1B影像,直接采用1km分辨率的空间坐标进行几何纠正;对于250m和500m分辨率的MODIS 1B影像,先用三次样条曲线对坐标进行插值生成同分辨率的坐标,然后利用坐标插值结果对其进行几何纠正。由于MODIS影像在空问分布上的特殊性,采用前向和后向映射相结合的方式确定纠正后某一像素点在原始影像中的位置。根据该位置的条带重叠度,可以确定参与计算像素个数、搜索窗口的大小以及窗口的精确位置;采用归一化反距离加权插值法计算纠正后像素点的属性值。上述优化算法不仅保证了纠正后影像的质量,而且提高了数据处理速度。作者在Visual C 6.0环境下开发实现了上述算法。从坐标插值和几何纠正结果分析,无论是数据处理速度还是纠正后的影像质量和精度均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177.
藏南定结铁镁质麻粒岩矿物化学、PTt轨迹和折返过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定结铁镁质麻粒岩出露于藏南拆离系和申扎-定结伸展构造系交汇处的高喜马拉雅岩系糜棱岩化片麻岩内, 以不同规模的透镜状包体沿着糜棱面理分布, 主要岩石类型包括退变石榴石斜长辉石岩、石榴石二辉麻粒岩和辉石斜长角闪岩等. 详细的岩相学分析表明这些铁镁质麻粒岩经历了至少四个阶段的变质演化, 早期形成了石榴石+单斜辉石+石英(榴辉岩)矿物组合(M1)、早期降压分解形成斜长石+单斜辉石后成合晶构成的高压麻粒岩矿物组合(M2)、晚期降压分解形成的斜长石+单斜辉石+紫苏辉石后成合晶构成的麻粒岩相矿物组合(M3)和最后降温水化形成的斜长石+角闪石退变质矿物组合(M4). 详细的矿物电子探针成分分析表明早期石榴石和单斜辉石(M1和M2)矿物成分与B类和C类榴辉岩同类矿物的成分特征相似, M3单斜辉石与麻粒岩相单斜辉石的成分特征一致. 早期残晶矿物组合形成于榴辉岩相(M1), 早期降压分解(M2)反应发生于1.35~1.48 GPa, 625~675℃, 降压分解的M3麻粒岩相变质阶段矿物组合形成于0.7~0.95 GPa, 775~900℃, M4退化变质的斜长石+角闪石矿物组合形成于4.0~7.5 GPa、660~700℃, 记录了俯冲增厚-构造隆升的PTt轨迹. 矿物化学特征和不同阶段变质作用的P-T条件表明早期经历了榴辉岩相变质作用. 折返过程中经历了榴辉岩相构造隆升、榴辉岩-高压麻粒岩相到麻粒岩相均衡隆升和伸展隆升的三阶段折返过程.  相似文献   
178.
介绍了上海市公共卫生中心空调通风的设计特点,突出反映在呼吸道传染病区、呼吸道门诊、呼吸道临检、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系统设计中,并介绍了空调水系统的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179.
《沉积学报》2005,23(4):603-603
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于2005年9月22~24日在成都举行。本次大会由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发起,并联合国土资源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西南石油学院、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中国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成都理工大学、中国石化西南油气田分公司、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中国石化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国际岩石圈计划中国委员会等单位或学术团体共同主办,由国土资源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承办。  相似文献   
180.
“地圆”还是“地方” 古代人的活动范围有限,即使站在山顶上,也只能看到地球表面很小的一部分。对古人来说,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是一个谜。古人凭借直观感觉推理,对地球的形状曾有许多猜测。我国古代有地方和地圆两种观点,最早出现的天圆地方的“盖天说”,后来修改的“盖天说”认为,天穹像一个倒扣着的斗笠,大地像一个倒扣的大盘子;后来又提出大地是一个整体球形的“浑天说”。在古希腊也是如此,存在“地圆”与“地方”之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