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0篇
  免费   479篇
  国内免费   396篇
测绘学   581篇
大气科学   370篇
地球物理   709篇
地质学   977篇
海洋学   262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227篇
自然地理   148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63篇
  2022年   209篇
  2021年   205篇
  2020年   135篇
  2019年   193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62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149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971.
未来全球变化可能带来极端事件的强度增加、频度提高,加之海面上升加快,给海岸带防灾减灾工作带来更新防护标准的课题。由于台风的器测记录时间较短,需要从其他载体寻找替代指标以延长台风记录的时间跨度,这样才能更好地估计极端事件的强度–频率关系。陆架泥质区的风暴事件沉积记录和历史文献中的有关灾害记录,是拓展台风记录的两个方向。本文试图通过台风观测记录与沉积记录的耦合,重建百年尺度东海内陆架泥质区的风暴事件沉积记录,并与气象灾害记载的台风暴潮成灾事件相印证,以期探讨陆架泥对台风事件的保存潜力,及其可能反映的台风信息(如路径和强度)。2018年在浙江温岭近海采集了2 m长的柱样沉积物(J1),通过多指标(粒径分布、D90、Zr/Fe、Sr/Al、Ca)综合识别出台风沉积事件;采用放射性同位素210Pb定年法确定沉积物的年代序列,将识别的台风沉积记录与器测台风记录通过时间标尺进行耦合分析。结果显示,J1的沉积速率约为1.1 cm/a,年代跨度大约是1836年至2018年;整根柱样共识别出25次台风沉积事件,其中气象观测时期(1950?2018年)有10次台风事件留下了沉积记录,这10次台风的平均风速与影响J1的所有台风平均风速比较接近,且大多数属于登陆浙闽、成灾较严重的III型和IV型台风。通过多变量综合分析,发现就J1而言,沉积记录中台风事件的保存潜力约为30%;另外,历史文献中记载的台风事件可能偏重于登陆、成灾的较强台风,因而文献记录的台风数量显著少于实际产生影响的台风数量。这些认识有助于更好地利用沉积记录中保存的台风事件拓展台风记录的时间跨度,也有助于指导未来的采样地点,以尽可能多地获得保存更完整的台风沉积记录。  相似文献   
972.
为对比分析Himawari-8(葵花8号)静止气象卫星在不同地区反演火点效果,选取2017—2019年山东区域火点统计资料和卫星多通道监测数据,分析自适应阈值判识算法在山东的火点识别效果,针对算法中背景亮温(T_(3. 9bg)),背景窗亮温差(ΔT_(3. 9_11bg)),以及背景系数n1和n2进行林、草下垫面参数敏感性试验,并通过选取阈值干预算法检验了识别效果。结果表明,自适应阈值算法可多时次连续观测山东区域的火情监测信息,火点数具有明显季节变化特征,遥感识别准确率达71. 5%;不同下垫面类型在四个参数试验中识别准确率变化趋势近似一致,但对阈值变化较为敏感;阈值干预算法对林地和草地的火点识别准确率样本均值为72. 7%和81. 6%,比原始算法分别提升了5. 8%和3. 8%;阈值干预识别算法能有效过滤误判像元,但两种算法均有漏判区域,根据本地化的下垫面属性优化阈值设定能够有效提升火点识别准确性。  相似文献   
973.
在比较全面的梳理当前国内外海岸线测量技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LiDAR测量法相比传统人工实地测量法、摄影测量法和SAR/InSAR测量法在海岸线测量方面的优势,并进一步论述了在我国开展LiDAR技术测量海岸线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为我国海洋测绘领域研发或引入新技术、新装备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74.
针对传统的人工识别浅剖图像层界方法精度不足、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浮泥流变特性与灰度共生矩阵的航道底质层界智能识别方法。利用航道浅剖数据计算灰度共生矩阵特征值来描述底质层界纹理,粗略提取层界边缘;通过浮泥流变特性模型智能识别、连接同一层层界矢量点,准确识别底质层界。对比智能和人工提取连云港航道浅剖数据层界实验的结果表明:结合浮泥流变特性与灰度共生矩阵算法的层界识别方法,可以准确描述底质分布情况,快速自动识别层界线,智能化提取航道底质层界。  相似文献   
975.
在大词汇连续语音识别系统中,统计语言模型是该系统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整个识别系统的识别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分析了统计语言模型原理和相关技术,基于HTK设计了适合大词汇连续语音识别系统的统汁语言模型,同时对该语言模型的复杂度、精确识别率进行分析,指出了影响统汁语言模型性能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976.
提出了利用HTMLParser和PDFBox工具包来编程实现对Web网页文本内容自动提取和PDF文档格式的转换并这些数据进行处理来适合HTK语言建模工具的要求。最后通过实验证明了采用该方法可以较好地实现语言模型的自动更新从而适应识别对象不断变化,同时减少了识别过程中的集外词并提高了语言模型的性能。  相似文献   
977.
针对地震仪表系统受电磁干扰易发生误报警的情况,提出运用有限状态机来实现电磁干扰识别及排除。运用该方法 可有效地降低系统的误报警率,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78.
点群状(包括图斑群)目标在GIS数据中有大量的实例,由于它不同于单个独立的点状要素,在海图自动综合中如何对其分布特性进行识别并加以定量描述,是进行点群综合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主要介绍如何利用Delaunay三角网与Voronoi图两种模型对点群状目标分布特性进行描述,并通过对Delaunay三角网与Voronoi图的“蚕食”以及引入图像处理概念将密度问题转化为图像处理问题的方法,直接或间接对点群状目标进行识别与量测。  相似文献   
979.
对传统的GMRF模型进行了扩展,建立了基于立体环形邻域的GMRF模型,并设计了分步模型参数求解方法。这种新的模型不仅全面考虑了多光谱高分辨率影像中各波段内像元之间的空间相关性,而且还顾及了波段间像元的相关性。与传统的GMRF模型相比,基于立体环形邻域的GMRF模型提取的纹理信息更为丰富。采用Forrest彩色纹理图像和QuickBird卫星遥感影像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立体环形邻域GM-RF模型的纹理识别算法具有较强的普遍适用性,对不同情况的纹理影像(即空间相关性主要存在于波段间还是波段内)进行识别均能获得较好的分类效果。  相似文献   
980.
高光谱技术的发展使得通过光谱匹配进行地理目标识别成为可能。围绕光谱分解、分类以及匹配算法进行研究,设计了一套规范实用的高光谱数据库系统,构建了高光谱影像样本库。提出了基于高光谱影像数据库进行地理目标识别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