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3篇
  免费   210篇
  国内免费   57篇
测绘学   83篇
大气科学   44篇
地球物理   443篇
地质学   122篇
海洋学   42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3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21.
从2010年8月4日至2013年4月24日在福建仙游共发生记录到地震667次,其中最大地震为2012年4月15日发生的ML4.1级地震。本文利用矩张量反演方法 ,反演得到2012年4月15日ML4.1、2012年11月25日ML3.8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这两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都为走滑断层,断层走向为北西向,主压应力轴方向为近南北向。分别利用波形拟合和sPL深度震相方法确定2012年4月15日ML4.1地震的震源深度,认为该次地震的震源深度在8~9 km。  相似文献   
722.
选取15个地震台站数据,利用数字地震体波和面波“Cut and Paste”(CAP)波形反演方法,得到2013年7月18日重庆石柱县 MS 4.3地震的矩张量解,发现地质构造结果与前人地质勘查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723.
目前液体检查是地铁、机场安检工作中极为迫切的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基于全局和局部特征的高原子序数液体容器识别方法。该方法基于全局区域提取其组合矩特征,在识别初期首先迅速找到与模型库中相似的物品和差异较小的姿态,然后根据局部特征即容器壁投影特征和瓶底特征进行判断和提高识别精度。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很好地结合了目标的整体和局部信息,能够解决容器在与高原子序数物品局部遮挡问题,同时具有较高的识别精度。  相似文献   
724.
作为青藏高原南东向“挤出逃逸”的重要通道,青藏高原东缘中南部具有大型走滑断裂广泛发育和地震活动强烈而频繁的特征.本文使用线性球面块体模型理论,在前人活动地块研究的基础上吸收新近研究成果,建立研究区三维块体几何模型,使用1999—2007年的GPS数据反演得到青藏高原东缘中南部主要活动断裂滑动速率.使用反演得到的滑动速率和最优断层闭锁深度估算了川滇菱形块体主要边界和其内部断裂的地震矩积累,并利用历史强震目录估算了地震矩释放,在比较两者差异的基础上得到了研究区地震矩亏损(未释放的地震矩)较大的断层和断层段,该结果可以作为研究区强震中长期危险性研究的参考.  相似文献   
725.
利用IRIS全球地震台网30°—90°的长周期P波记录, 反演了2008年3月21日新疆于田MS7.3地震的破裂过程, 得到了此次地震的破裂时空图像, 并初步分析了余震分布与主震断层滑动量分布的关系. 结果表明, 此次地震是一个破裂尺度长100 km、 宽20 km的破裂过程; 破裂持续时间约为40 s, 在第13 s时地震矩释放速率达到峰值, 断层面上一次大的破裂行为几乎构成了整个地震的破裂过程. 地震所释放的标量地震矩为4.23×1019 N·m, 其矩震级为MW7.02. 由主震断层静态滑动量分布图可以看出, 整个破裂区以正断左旋走滑为主, 显示出双侧破裂特征, 最大滑动量为151 cm, 位于初始破裂点沿断层出露地表处. 精定位后的余震在断层面上的投影结果显示, 80%以上ML4.0—4.9余震和全部ML≥5.0余震均发生在初始破裂点附近区域及其南西方向, 位于主震破裂滑动位移量迅速减小的区域, 反映了震源区介质强度的不均匀性.   相似文献   
726.
正1地震现象的"尺度不变性"海岸线的形状,在不同比例尺的地图中是相似的;一条海岸线到底有多长,在不同比例尺的地图上量出来的结果是不一样的。野外拍照时,通常一定要放上一个可以表示尺度的参照物(如一支钢笔),才能知道照片所反映的究竟是1cm尺度还是1km尺度的地质现象。这种"局部和整体相似"的"自相似性"(self-similarity),是复杂性物理的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地球科学中,这种"自相似性"可谓司空见惯——不过在地球科学  相似文献   
727.
采用Brune的圆盘震源模型,反演计算得到2009年1月—2015年1月河北地区M_L≥2.0级88次中小地震的震源参数,并研究震源参数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近震震级M_L与地震矩M_0和矩震级M_w之间呈现出较好的线性关系。拐角频率明显呈现出随着震级的增大而显著减小的特征。河北地区中小地震应力降的优势主要分布在0.1~5MPa之间,并体现出在小震区域应力降分布较为集中,随着震级的增大,分布较为的离散现象。  相似文献   
728.
本文利用秦岭周边和南美地区的部分台站2012—2014年记录的地震事件垂直分量数据,获取了166个台站对之间的互相关函数,从中观测到了近对跖点台站之间的体波格林函数.在此基础上,我们计算了理论地震图的互相关,其结果与实际数据获得的结果很相似,推测格林函数的能量来源应主要是大地震引起的地球自由振荡.更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不同的震源机制对于互相关结果中不同震相的振幅有较大影响,走滑断层引起的地震并不能产生较好的互相关结果.通过对比不同位置台站对的互相关结果,本文认为互相关得到的体波格林函数包含了传播路径信息.  相似文献   
729.
岩土工程可靠度分析中,功能函数往往呈隐式且具有强非线性性质,而目前最为实用的矩方法,如JC法、二次二阶矩法,主要适用于显式功能函数情形。为此,将高效的统计矩估计方法和可靠度分析的高阶矩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岩土工程可靠度分析的改进四阶矩方法。首先,通过引入变量的独立化变换和线性变换将功能函数转换为参考变量的函数,并结合多变量函数的单变量降维近似方法和参考变量计算节点与权系数的确定方法,建立了功能函数前四阶矩的高效点估计法。然后,将上述统计矩与立方正态变换假设相结合,提出了易于实现的岩土工程可靠度分析的改进四阶矩方法。最后,由数学算例验证了统计矩估计方法的效率和精度,并通过经典的岩土工程算例验证了建议的改进四阶矩方法具有高效率、高精度且操作简单等特点。  相似文献   
730.
末次冰期旋回风成沉积物图解法与矩值法粒度参数的对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GRADISTAT粒度处理软件,分别计算了末次冰期黄土高原西部等地的黄土古土壤和风成砂的粒度参数,并对图解法与矩值法粒度参数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对黄土古土壤来说两种方法所获得的平均粒径基本相同,分选系数、偏度和偏态的相关性逐渐降低。对风成砂和砂黄土来说,除了平均粒径呈较好的线性相关外,其它参数则差别很大。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它们的粒度组分的分布不同。黄土古土壤的粒度分布尽管呈双峰分布,但次峰通常较小,故尾部部分对粒度参数影响不大;而风成砂和砂黄土的次峰的频数较大,对粒度参数的影响很大。图解法主要反映了主要粒度组分的粒度特征,而矩值法则反映了样品的总体特征。在沉积环境的分析和比较时,应充分考虑这两种方法的差异,建立不同的等级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