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9篇
  免费   698篇
  国内免费   1332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3182篇
地球物理   160篇
地质学   264篇
海洋学   342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60篇
自然地理   158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130篇
  2019年   147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129篇
  2014年   201篇
  2013年   208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163篇
  2010年   177篇
  2009年   216篇
  2008年   213篇
  2007年   247篇
  2006年   192篇
  2005年   186篇
  2004年   161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125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1篇
  1952年   1篇
  1951年   2篇
  1950年   3篇
  1936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东亚季风是全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6]。了解北大西洋地区温度变化和东亚夏季风之间的关系对了解东亚季风的控制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葫芦洞和董哥洞石笋δ18O记录显示距今75~10ka北大西洋地区千年尺度温度变化对东亚夏季风变化具有重要影响:较强的东亚夏季风与北大西洋地区较高气温对应,反之亦然[7,8]。但是,在此之前东亚夏季风变化与北大西洋地区温度变化之间是否具有类似的联系?到目前为止对这一问题尚没有明确的探讨。根据最近分别在意大利北部[9]和中国中部获得的石笋δ18O记录,笔者发现,北大西洋地区冰芯记录的间冰段(Greenland…  相似文献   
22.
选取大洋钻探ODP184航次在南海北部采集的1144站为研究材料,通过分析中更新世0.4~1.4Ma期间506个样品中浮游有孔虫氧、碳稳定同位素的变化特征,并与南海南部ODP 1143站和西太平洋暖池ODP 807站的同位素资料进行比较,发现南海北部的氧、碳稳定同位素及其差值的变化响应中更新世气候转型事件,在中更新世距今约0.9Ma之后100ka的偏心率周期明显增强。在中更新世气候转型之前,南海北部、南海南部和赤道西太平洋都呈现出典型的热带气候特征,具有岁差和半岁差的气候周期;转型之后,随着北半球冰盖的进一步扩张,南海北部受东亚冬季风增强的影响而导致温度下降、温跃层变深,但南海南部与赤道西太平洋的温度变化较小且温跃层变浅,说明同属季风区的南海北部和南部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3.
罗会邦  陈蓉 《气象科学》1995,15(4):17-29
本文总结了“青藏高原大地形及西太平洋暖池势力强迫对东亚及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专题五年来的主要研究工作。其中包括青世故高原东部大气热源的时间演变特征,夏半年高原热源异常对我国降水和北半球环流的影响;西沙海温变化特征及其与我南方降水的关系,北太平洋海温主因子特征及其与华南前汛期降水的变化。  相似文献   
24.
大理州2005年初夏出现了严重干旱气象事件.从500pHa高空环流特征、500pHa距平场特征、西太平洋副高特征量及北太平洋中低纬海温距平场、OLR距平场对这次干旱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2005年初夏(4月1日~6月10日)降水异常偏少气温明显偏高是发生干旱的主要原因,高空大气环流异常、西太平洋副高持续偏强偏西、冷空气活动偏北是导致干旱的直接原因;孟加拉湾南部4月OLR场呈明显正距平,抑制低值系统的发展和东北移影响云南,是影响2005年大理初夏干旱重要原因;北太平洋中低纬海温特征与大理州初夏干旱有一定的遥相关性.  相似文献   
25.
东亚冬季风异常与广东前汛期旱涝关系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500hPa北半球格点资料,参照历史平均东亚大槽位置,定义了东亚冬季风强度指数(I500)。分析发现,近50年东亚冬季风强度有减弱趋势,特别是1987年以来冬季风明显减弱。根据广东48个站1954~2004年前汛期(4~6月)降水资料,用区域旱涝指数W对广东前汛期旱涝等级进行划分。51年内广东有9年前汛期出现大涝(或特涝),11年出现大旱(或特旱),旱涝发生频繁。冬季风异常对广东前汛期降水的影响比较大,强冬季风年后广东前汛期出现大旱的可能性较大,而出现大涝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26.
综述呼伦贝尔市降水集中期(7~8月)的环流特征,总结三类雨型的预报判据,综合分析前期赤道太平洋海温(SST)、赤道平流层纬向风准两年震荡(QBO)及前期500hPa环流和副热带高压等一系列与夏季降水集中期相关的因子,探索对短期气候预测有指导意义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27.
赵重安 《贵州气象》2005,29(2):15-17
对原始常规资料运用最优插值的方法,对2003年4月18日贵阳龙洞堡机场发生的一次强雷雨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客观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强对流过程是在大尺度辐合环流背景下,由500hPa高空槽东移和地面冷锋过境而触发的,贵阳地区持续的高温和西南低空急流水汽输送,为对流天气的发生提供了大量的不稳定能量和充沛的水汽条件,而垂直风的切变则使得对流发展更加旺盛,过程持续的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28.
汪卫平 《贵州气象》2005,29(2):23-26
就2004年9月上旬西南低涡引发的区域性大暴雨过程的形成、维持原因作初步的探讨和分析,指出中低层的强水汽输送和19号台风“桑达”是此次过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9.
亚洲赤道地区大气动能的纬向传播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基于 1980~ 1997年 85 0hPa逐日NCEP/NCAR再分析资料讨论了亚洲赤道地区 (0°~ 5°N)大气动能的纬向传播特征。结果表明 ,在亚洲季风区内 ,赤道地区大气动能 (K)的最强中心位于 75°~ 90°E ,次强中心在索马里急流区 (5 0°E附近 )。在 0°~ 5°N ,90°E以东 ,平均的大气动能扰动和赤道上经向风扰动主要起源于西太平洋 ,并向西经南海传播到孟加拉湾。而在孟加拉湾动能中心与索马里急流区之间 ,动能传播方向比较复杂。以上事实说明赤道地区东亚季风系统确实是存在的 ,与印度季风系统中扰动的传播方向不同 ,东亚季风系统中动能和经向风扰动在东西方向上主要受西太平洋的影响。在亚洲赤道季风区 ,这两个系统的交界处约在 95°~ 10 0°E附近 ,比过去界定的偏西 5~ 10个经度。  相似文献   
30.
东亚冬季风异常激发El Ni?o现象的数值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辉  陈隽  孙淑清 《大气科学》2005,29(2):321-333
用全球海气耦合气候模式和海洋模式进行各种敏感性试验,研究东亚冬季风异常对El Ni(n)o事件形成的作用.结果表明东亚冬季风异常对于海洋热状态起了很大的作用.强冬季风年冬季所对应的海温距平为La Ni(n)a型,但在与冬季风异常相对应的风应力作用下,通过海气相互作用,由于赤道西太平洋西风异常和海温正距平的东传,可以使海温向着El Ni(n)o型分布发展;弱冬季风年冬季所对应的海温距平为El Ni(n)o型,后期则会转成La Ni(n)a型.冬季风异常的偏北风分量及赤道西风分量对海温所产生的影响各有差异,前者更多地影响太平洋西岸及暖池区,后者则对整个赤道太平洋热状态特别是El Ni(n)o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在El Ni(n)o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主要不是风应力的强度,更关键的是异常风应力的持续时间.由于风应力的持续作用,El Ni(n)o发展特征更加显著.与冬季风异常相对应的纬向风分量特别是西风异常在El Ni(n)o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在单纯的海洋模式中经向风异常只能改变局地的西太平洋海温,并不能使东太平洋海温产生响应,即没有出现赤道暖水的东传过程.试验表明,海气耦合模式较单纯的海洋模式能更好地反映海气相互作用及El Ni(n)o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