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8篇
  免费   361篇
  国内免费   342篇
测绘学   53篇
大气科学   518篇
地球物理   277篇
地质学   596篇
海洋学   12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23篇
自然地理   21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2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6 毫秒
101.
徐辉 《气象》2006,32(9):121-125
6月全国平均降水量接近常年同期,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南方暴雨频繁,福建、湖南、贵州等省暴雨洪涝灾害较为严重;西北东部、湖北、重庆、河南、内蒙古等地出现旱情;中东部地区出现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有20多个省(市、区)出现强对流天气,其中河北、浙江、陕西、江西、吉林、山东等省受灾较重;热带气旋杰拉华在广东湛江登陆。  相似文献   
102.
利用1951~2000年中国东北地区23个台站资料,对东北夏季气温的时空分布进行了研究,发现其变化除具有整体的一致性外,东北南部和北部的夏季气温在年际和年代际时间尺度都表现出很大不同,其中北部区域的夏季气温在1987~1988年间发生了一次显著的气候突变. 另外,剔除夏季气温全区一致变化的年份后,南北两区夏季气温与大气环流和海表温度的关系表明:突变前,影响北部和南部冷/热夏季的大气环流形势存在显著的不同,关键海域亦有很大差异:影响南部的为中纬度西太平洋和印度洋部分海域,影响北部的主要为ENSO事件;突变后,两区的夏季气温及相应大气环流和关键海区都趋于一致. 在整个分析时段内,北部夏季气温与东亚夏季风存在显著负相关,而南部的关系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3.
秦华锋 《气象》2006,32(1):121-125
10月份,全国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本月西北地区东南部和黄淮等地出现大范围秋雨天气,陕西、湖北遭受严重洪涝灾害;台风龙王在我国登陆,给福建省造成严重损失;内蒙古、黑龙江和南方的部分地区旱情持续或发展;江苏、江西、京津等地出现大雾,给交通造成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4.
川青地块在地貌上为川西高原,亦是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最重要的构造单元。新的GPS监测资料表明,在欧亚框架内,川青地块及其邻近的龙门山带和华南地块西缘的地壳运动水平速度,具有自西向东由25.66mm/a递变下降到6.99mm/a的总趋势。速度矢量表现出顺时针涡旋转动。川青地块内具有局部应变积累的非均一的区域剪切。横切鲜水河断裂带中段新的GPS量结果揭示,两侧地块间的平均左旋滑动速率约8mm/a;由于局部应变积累,断裂系南西侧的主断裂的移动速率为9.3mm/a,其间为拉分盆地和小的横向伸展断裂。鲜水河断裂系的左旋断裂滑动作用,调节了川青地块与/11滇地块之间的相对运动。  相似文献   
105.
川青地块在地貌上为川西高原,亦是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最重要的构造单元。新的GPS监测资料表明,在欧亚框架内,川青地块及其邻近的龙门山带和华南地块西缘的地壳运动水平速度,具有自西向东由25.66mm/a递变下降到6.99mm/a的总趋势。速度矢量表现出顺时针涡旋转动。川青地块内具有局部应变积累的非均一的区域剪切。横切鲜水河断裂带中段新的GPS测量结果揭示,两侧地块间的平均左旋滑动速率约8mm/a;由于局部应变积累,断裂系南西侧的主断裂的移动速率为9.3mm/a,其间为拉分盆地和小的横向伸展断裂。鲜水河断裂系的左旋断裂滑动作用,调节了川青地块与川滇地块之间的相对运动。  相似文献   
106.
1引言湿地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特殊自然综合体,更因其巨大的水文和元素循环功能,被称为"地球之肾",是自然界最具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之一[1]。  相似文献   
107.
黔东北伊迪卡拉纪陡山沱组的宏体藻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约  王训练  黄禹铭 《地球科学》2007,32(6):828-844
宏体生物广泛地生活于扬子地区伊迪卡拉纪陡山沱期的海洋中,它们为后生动物的快速发展和演化奠定了一个崭新的环境和一个新生态链的基础.产自于黔东北伊迪卡拉系陡山沱组的瓮会生物群生活环境应在贫氧的、透光性良好的浅海低能环境,以宏体藻类为主,共描述15属18种(其中包括3个新属、5个新种、2个修定属和4个修定种)和1个未命名藻以及不明藻类固着器,另包含有宏体后生动物,可能的后生动物以及遗迹化石.瓮会生物群不但含有鄂西庙河生物群和皖南蓝田植物群的分子,也有南澳大利亚Ediacara生物群和俄罗斯WhiteSea生物群的分子,而且具有自已的特征而有别于其他伊迪卡拉期的生物群.其宏体藻类形态变化较大,组织器官和功能已出现明显的分化,并与高等植物之间存在一定的演化关系.宏体藻类多为直立固着于海底,提高了光合作用的效率,增加了水体中的含氧量.同时,宏体藻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成为一种新的食物,改变了后生动物的食谱.因此,陡山沱期的宏体植物不仅改善了环境,为依赖一定氧而生活、生长和繁殖的后生动物给予了必要的支持,而且作为生态系统中的必要基础,为宏体后生动物的快速发展和演化提供了一个新的食物源.另外,宏体生物群的繁盛不仅提高了有机质的生产率,而且促进了富有机碳的沉积和保存.  相似文献   
108.
以滇东北地区为例,通过对遥感地质异常的综合信息矿产预测方法进行了研究。在滇东北地区对ETM遥感图像进行岩性及构造的解译、遥感光谱异常提取等手段获得7项遥感地质异常信息因子,在GIS软件中,利用缓冲带(buffer zone)等方法将线性地质异常转化为面状异常,并通过空间分析确定各种遥感异常与已知矿产当量的关系,计算各主因子的二级因子得分,形成成矿预测栅格图像。通过栅格图像各通道间的复合运算分析进行遥感综合异常的定量圈定,最终在工作区圈定了多个不同级别的遥感综合异常。  相似文献   
109.
滇东北地区峨眉山玄武岩铜矿成矿物质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滇东北峨眉山玄武岩分布区铜矿中矿石矿物及玄武岩的微量元素Co,Cr,Ni,Pb,Th,U以及铅同位素组成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玄武岩和矿石中,Pb平均丰度分别为7.87×10-6和7.13×10-6,Th平均丰度分别为5.27×10-6和6.27×10-6,U平均丰度分别为1.16×10-6和0.97×10-6;从Th,U,Pb的质量分数揭示了玄武岩和矿石物源的相似性;Co,Cr,Ni的质量分数除矿石Cr略低外,玄武岩和矿石的Co和Ni均大于上部地壳平均值,提供了成矿物质非上部地壳来源的信息;铜矿石中主要矿物铅同位素组成(206Pb/204Pb平均18.3442、07Pb/204Pb平均15.620 22、08Pb/204Pb平均38.653 9)与玄武岩铅同位素组成(206Pb/204Pb平均18.805 32、07Pb/204Pb平均15.602 72、08Pb/204Pb平均39.250 8)相似,在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6Pb/204Pb-208Pb/204Pb图中,二者铅同位素组成呈线性排列,从而在铅同位素示踪上显示了二者具有相同的铅源。由此判定滇东北峨眉山玄武岩区3类铜矿的成矿物质是源自于该区的玄武岩。  相似文献   
110.
青藏高原东北缘强震前兆特征研究——流动重力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整理和解剖青藏高原东北缘地震重力观测资料,分析研究了青藏高原东北缘重力场时空变化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研究了强震孕育发生过程重力异常特征及震后异常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