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4篇
  免费   205篇
  国内免费   297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206篇
地球物理   133篇
地质学   464篇
海洋学   425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52篇
自然地理   7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1年   2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61.
我国东南沿海区中生代火山岩形成的构造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玉华 《地球化学》1985,(3):255-263
中国大陆东部边缘广泛分布着大量中生代火山岩。关于它的形成,很多人认为与板块构造有关。邱家骧等(1981)认为,中国东部中生代火山岩是西太平洋板块消减在亚洲大陆之下的产物,并指出沿海带(锡沪地区)火山岩属岛弧型。李春昱(1980)和赵明德  相似文献   
62.
《地震地质》1986,8(3):32
中国地质学会构造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福建省地质学会和福建省地震学会,于1986年5月7—15日,在福建省联合召开了“全国东南沿海大陆边缘构造实地考察学术讨论会”。有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150多名代表参加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63.
徐起浩  黄镇国 《地震地质》1995,17(2):149-157
东南沿海末次盛冰(21 ̄14kaB.P.)滨海相沉积垂相分布多在海拔38 ̄-50.8m的范围内,以正向分布(海平面附近及以上)、正负向混合分布及负向(海平面以下)分布在断块交界区或其附近,是强震的主要发生地。在滨海相沉积垂向分愈离散的区段。其地震活动性也愈强,本研究地区不存在末次盛冰期-100m以下的最低海平面,那些局部在外陆架海底发现的-100m以下的滨海相沉积,可能与地壳呈长趋势下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4.
闽粤一带沿海地区北西向断裂的活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闽粤一带沿海地区有三组主要的构造线;其中以北东走向的新华夏系最发育,构成雄伟的平行岭谷。东西向构造在规模和数量上都不如新华夏系,而以断裂为主的北西向构造,却是了解得最少的,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在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的沿海地区,常见众多有规律、等间距排列的北西向断裂,它们与该地区的许多北西流向的江河有关;有些北西向断裂的规模不亚于新华夏系断裂,绝大多数在挽近地质时期都有强烈的活动。 对北西向断裂的进一步探讨,有助于解决地质科学中某些尚待澄清的问题,随之自然也有助于解决诸如找矿、三角洲整治以及地震预报等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65.
目前对华南内陆中生代构造环境与演化过程的认识存在分歧,一定程度上与对多种地质要素的综合研究不够有关。笔者研究认识到湘东南及湘粤赣边区中生代不同构造阶段发育不同的代表性地质要素,并分别指示不同的构造环境。早三叠世-中三叠世早期为前造山阶段,主要发育海相沉积。中三叠世后期-中侏罗世初为陆内造山阶段,其中中三叠世后期发生强烈陆内汇聚挤压,形成的主要地质要素是NNE向的逆冲断裂与褶皱,以及NW向的基底走滑断裂等;中三叠世末-晚三叠世后期为同造山阶段的后碰撞构造环境,形成的主要地质要素是印支期强过铝花岗岩;晚三叠世末-早侏罗世为同造山上隆伸展环境,形成的主要地质要素是裂陷盆地与拉斑玄武岩;中侏罗世初期为挤压环境,形成的主要地质要素是山前冲断收缩盆地及盆地边缘的逆冲断裂。中侏罗世早期-晚侏罗世为后造山阶段,形成的主要地质要素是大量后造山花岗岩以及与花岗岩相关的大量有色金属矿床。白垩纪为陆内裂谷阶段,形成的代表性地质要素有AA型花岗岩、大量陆相红色断陷盆地、基性火山岩、双峰式次火山岩等。结合上述成果和区域资料,提出应通过多种地质要素综合研究华南地区中生代构造演化过程,注意构造环境判别的地质要素代表性、地质要素时限性以及构造发展过程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66.
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白刺灌丛地土壤性状的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白刺灌丛地土壤颗粒组成中仍以细沙粒(0.25~0.05 mm)含量占主要成分(80%~99%),除固定沙堆土0~5 cm土壤粉沙粒含量高于堆间低地外,沙堆土不同深度粉沙粒含量(0.05~0.002 mm)均低于堆间低地;沙堆不同部位的土壤含水量有一致的变化趋势且差异不大,沙堆0~60 cm土层含水量低于堆间低地,60 cm以下的土壤含水量不仅高于0~60 cm,并且高于堆间低地。发育于草甸盐土上的堆间低地20 cm以下水分含量变化基本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发育于盐化半固定风沙土上的堆间低地水分含量在20 cm以下呈急剧降低趋势。白刺沙堆上土壤剖面土壤水分含量的这种变化和堆间低地20 cm处较高的含水层,将会为灌丛植物在年内气候干旱期的生命维持提供着重要水源保证。土壤容重白刺沙堆大于堆间低地,土壤剖面堆间低地的容重基本无变异,而沙堆上因为植物发育土壤容重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表征土壤肥力和保肥能力的阳离子代换量均是堆间低地大于沙堆上。堆间低地和沙堆上土壤全氮、有机质、电导率含量和pH值差异因白刺沙堆发育的生境不同而不同,处于半固定沙地生境的白刺沙堆并未形成灌丛的"沃岛效应",处于固定沙地生境的白刺沙堆有弱"沃岛效应"。因此,白刺沙堆地表物质的固定是该植物种生长的生境产生"沃岛效应"的前提。  相似文献   
67.
东南大陆边缘早侏罗世火成岩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36,自引:4,他引:36  
东南大陆边缘早侏罗世火成岩主要呈双峰式火山岩、基性超基性杂岩体及A型花岗岩等形态产出。本文运用岩石学探针技术,通过早侏罗世火成岩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研究,并与晚中生代火成岩作对比,提出早侏罗世火成岩的形成与南岭东段近EW向张性断裂活动有关,标志着印支挤压造山的结束;之后东南大陆进入晚中生代NE向活动大陆边缘俯冲造山阶段,经历了挤压造山—剪切拉张过程,并在晚白垩世末期进入又一轮后造山拉张裂解阶段,即中生代时东南大陆边缘经历了早中生代(三叠纪—早侏罗世)和晚中生代(中侏罗世—晚白垩世)两期造山事件,其中早侏罗世的区域拉张作用是特提斯构造域向滨太平洋构造域转换的前奏,构造域转换可能始于中侏罗世(165Ma)。  相似文献   
68.
印度洋、大西洋海温对我国西北地区的旱涝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小红 《陕西气象》2001,1(1):10-12
利用西北地区夏季降水与印度洋、大西洋海温的滞后相关,选用相关关系较好区域海温为预报因子,运用逐步回归方法,通过分析和检验,选取其中关系较好的建立预报方程,进行西北地区夏季降水的试报。得出海温对我国西北地区降水有一定影响,建立二的预报方程。  相似文献   
69.
夏季北大西洋涛动与我国天气气候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王永波  施能 《气象科学》2001,21(3):271-278
利用1873-1995年北半球月平均海平面气压(SLP)资料,计算了夏季北大西洋涛动指数(NAOI)。通过NAOI与我国降水、气温和北半球球流5的相关计算以及强、弱小涛动年北半球环流异常的合成分析,发现,夏季强NAOI年,副高偏强,我国西南地区降水偏少,易出现一类和二类雨型;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明显偏高,此外,还研究了多时间尺度上,NAOI与东亚夏季风的关系,结果表明,夏季NAOI与东亚夏季风在年际、年代际、基本态尺度上都存在显著相关,强NAOI年,对应是强东亚夏季风特征,当NAOI处高(低)基本态时,夏季风处于高(低)基本态。  相似文献   
70.
温州台是国家测震基准台 ,是浙南地区唯一的测震台 ,承担着地震分析和地震速报任务。台站位于北纬 2 7°55′,东经 1 2 0°3 9′。在浙江省的东南部 ,东南沿海地震带的北端。据历史记载 ,浙江属少震弱震区 ,但极为罕见的是自 1 998~ 1 999年以来 ,曾发生数次省内有感地震 ,虽震级不大 ,但造成的社会影响却很大 ,并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因此 ,如何在一些初动不清 ,震级不大但社会影响很大的地震面前 ,快速判断发震区域 ,为地震趋势判断提供依据 ,为地方政府服务 ,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本文对温州台 DD-1记录的来自各个方位的 4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