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269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297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1.
目的:通过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现代文献中针刺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穴位配伍规律,总结针刺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核心组合。方法:检索1999—2019年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收录的针刺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相关的临床研究文献,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临床针刺处方,统计常用穴位的频次、穴位组合以及核心穴位组合,并提取出治疗的新处方。结果:共纳入112篇文献,涉及56个穴位,发现针刺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常用穴位使用频次前10位为犊鼻、内膝眼、阳陵泉、血海、梁丘、足三里、阴陵泉、鹤顶、阿是穴和膝阳关,常用穴位组合为“犊鼻、内膝眼”“犊鼻、阳陵泉”“犊鼻、血海”“阳陵泉、内膝眼”“犊鼻、阳陵泉、内膝眼”等,归纳出针刺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新处方5个。结论: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针刺治疗膝骨性关节炎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可以为临床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提供新的临床用穴思路与依据。  相似文献   
212.
中国地道药材产区土壤地球化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草药产地不同,其所产中草药有效化学成分相差悬殊,这主要归结于产区气候、土壤类型以及地质地球化学环境的差异.依据全国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填图成果,研究了30多种重要中草药地道产区土壤中39种元素和氧化物的含量特征.结果表明,不同中草药地道产区土壤化学成分差异十分显著,药理性能与产区地球化学背景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产区愈接近,地球化学特征愈相近,其所产出的药材的性味功能也愈相似,反之亦然.这对于中草药产地鉴别、种植基地的选择、重金属安全性评价及中医现代化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13.
214.
215.
功能对等理论是由美国翻译学家尤金·A·奈达博士提出的的,该理论被广泛应用于文学翻译、商务英语、影视翻译、旅游英语和医学英语中。同时,该理论在中医英语翻译中也使用广泛。本文从功能对等理论出发,结合中医经典古籍《伤寒论》的文本特点,分析“功能对等理论”在《伤寒论》翻译中的运用,为中医经典古籍的国际传播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  相似文献   
216.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龙运光主任医师运用中医药治疗肺癌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龙师运用中医药治疗肺癌的病案,将筛选出的有效处方数据录入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采用频次计算、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筛选出101首处方,涉及中药218味,排名前10位的中药依次是蜈蚣、黄芪、猫爪草、当归、重楼、茯苓、全蝎、山药、党参、芦根;使用频次最高的功效是补虚、清热、化痰止咳平喘;中药五味以甘味频次最高,其次为苦味、辛味;归经以肝经频次最高,其次是肺经;应用关联和聚类规则分析,使用频次最高的组合分别是黄芪、当归、蜈蚣、党参、猫爪草;黄芪、当归、蜈蚣、猫爪草、芦根;黄芪、当归、蜈蚣、猫爪草、蒲公英。结论:肺癌的中医病机可归纳为“毒”“瘀”“虚”,治疗主要采用清热解毒、活血通络、益气补血之法。  相似文献   
217.
江苏自古中医流派众多,皆推崇张仲景学说。本文简要概述江苏中医流派(虞山医派、吴门医派、孟河医派、山阳医派、金陵医派、龙砂医派)的学术特点:刊刻《仲景全书》、秉承寒温一体发展温病学说及促进经典教育等,并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人才培养、发展经方等角度探析苏派中医对张仲景学说的古今传承,在此基础上围绕医派学术思想的临床验证、影像记录及媒体传播等多方面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218.
目的:探讨中医情志护理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7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中医情志护理联合耳穴压豆干预,2组均干预2周,观察比较2组干预前后心理韧性、睡眠质量、负性情绪、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与干预前比较,2组干预后中文心理韧性量表(CD-RISC)评分、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74)评分均升高(P<0.05),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中医情志护理联合耳穴压豆干预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效果明显,可增强患者心理韧性,改善其睡眠质量,消除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19.
220.
培养中医学相关专业学生的知识获取和运用素质,探索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在中医骨伤科学中的运用。首先要改革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法,如做好课前准备,课程教学中实施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互动教学、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等教学方法。其次,要改革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的考核评价方式。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应用于中医骨伤科学中,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这种模式是提高学生知识获取能力和临床运用能力的重要方法,在教学中具有重要价值,为高等院校培养合格人才提供了新的模式和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