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354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1篇
海洋学   375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观察中医妇科学病案库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山东中医药大学2018级中医妇科学专业研究生6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名。观察组应用病案教学法,对照组未应用病案教学法。根据《中医妇科学》考试成绩比较教学效果,对观察组学生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中医妇科学》考试成绩观察组为(85.27±7.85)分,对照组为(77.04±8.23)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对病案教学十分满意者5名(16.67%),满意者20名(66.67%),一般满意者4名(13.33%),不满意者1名(3.33%)。结论:该病案教学法能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教学效果,且学生满意度高,值得参考。  相似文献   
52.
目的:比较针刺治疗与针刺治疗联合团体性心理护理对优抚军人慢性疼痛伴情绪障碍(抑郁、焦虑)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取102 例慢性疼痛伴情绪障碍的优抚军人进行研究,将56 例慢性疼痛伴抑郁情绪的患者随机分为针护1组(针刺治疗联合团体性心理护理)和针刺1组(单用针刺治疗),每组各28 例;将46 例慢性疼痛伴焦虑情绪的患者随机分为针护2组和针刺2组,每组各23 例;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第1、2周末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量表(NRS)、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来评价各组疼痛症状及抑郁、焦虑情绪方面的临床效果。结果:针刺组干预第2周末时NRS、HAMA、HAMD-17评分均下降(均P<0.05),针护组干预第1、2周末时NRS、HAMA、HAMD-17评分均下降(P<0.05或P<0.01),且针护组干预第2周末的NRS、HAMA、HAMD-17评分均低于针刺组(均P<0.05)。 结论:针刺联合团体性心理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优抚军人慢性疼痛症状并有效缓解疼痛伴发的抑郁、焦虑情绪,对我国优抚军人疗养工作的开展具有临床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人文教育融入中医针灸点穴实验课程的可行性及意义。方法:在预试验基础上,设计并完善“自评互评表”和“点穴考核表”2类人文教育评价表。以湖南师范大学2017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17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以《中医学》课程为平台,以点穴实验为切入点,教学改革分“三阶段五步骤”实施。课程结束后进行考核与评价。结果:对学生各类考核成绩进行统计描述,171位学生《中医学》总评成绩在及格以上,通过率99.42%;点穴考核人文成绩与点穴专业成绩成正相关(r=0.22,P<0.01),点穴考核人文成绩与《中医学》总评成绩成正相关(r=0.20,P<0.01),《中医学》总评成绩与《中医文化与健康》总评成绩成正相关(r=0.30,P<0.01);《中医学》的评教结果为99.63分,《中医文化与健康》的评教结果为99.10分,均为优秀。结论:人文教育及评价融入点穴实践课程可行且有效,有利于对医学人才的培养,对不同学科的教学工作具有借鉴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中药熏眼联合眼部穴位按摩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改善效果。方法:将72 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6 例。对照组采用中药熏眼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眼部穴位按摩干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2组干预前后视功能(双眼干涩、视物模糊评分)、血清一氧化氮(NO)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中文版低视力者生活质量量表(CLVQOL,包括日常生活功能、读和精细动作、调节功能以及最佳矫正视力、光感和移动变化)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双眼干涩、视物模糊评分均低于对照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CLVQOL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眼联合眼部穴位按摩能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功能状况,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5.
中医药膳作为中医学的智慧结晶,是中医学理论呈现的一种形式,属于中医学特色的应用产品。在国家现行法规中并没有对中医药膳作具体的定义,其主要存在于学术界及地方风俗习惯中,虽有不当之处,但总体上具有积极可取意义,并具有重调理、轻治疗的特点。笔者通过文献调研、教学研究及临床经验归纳总结出中医药膳的四项常见应用价值,即增强中药耐受性,延长用药周期;增添传统中药风味,提高药物吸收率;调理、改善人体各个生理阶段的阴阳;预防疾病,防范于未然。  相似文献   
56.
目的:观察艾灸疗法配合情志护理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NP)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CNP患者82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2 例)和对照组(4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艾灸疗法配合情志护理,2组均干预8周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心理状态、护理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24%(40/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0%(29/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评分量表(NIH-CPSI)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护理总依从率观察组为90.48%(38/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50%(27/40),护理总满意率观察组为97.62%(41/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0%(31/4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CNP患者采取艾灸疗法配合情志护理进行干预,有助于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并能提高其护理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7.
五运六气学说(简称运气学说),是在我国古代特定背景下,基于长期、大量对自然气候、星象、物候的观察演化而成。本文基于COVID-19的发病特征对本病五运六气特点进行探讨,COVID-19发病时正值己亥年终之气与庚子年(2020年)初之气。庚子年金运太过,燥气流行,己亥年土运不及,风气大行,表现为岁运相同脏腑受病,所不胜之脏乘而发病,所胜之脏侮而发病。故COVID-19的基本病机是伏燥与风热疫毒搏结,阴津耗损,正气亦亏。其特点是伏燥兼风热,木强土弱,木火刑金。病位主要在肺、脾、肝,即在外感邪实的基础上多见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肺失宣畅之症。同时本文对五运六气学说在中医防疫中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和潜在价值进行了思考,认为运气学说能对疾病发生发展做出早期预测,故了解并把握运气学说对实现未病先治、未病先防具有重要价值。并提出要辨证地看待运气学说,不能盲目夸大其预测作用,也不可机械推算、主观臆断,否认其科学内涵,而要做到灵活、辩证地发扬其真正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与缺血性卒中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9 例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得分情况分为认知功能正常(NCI)组和认知功能障碍(CI)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相关因素以及与中医证型的关联性。结果:CI组平均年龄、平均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高于NC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糖尿病、颅内动脉狭窄和梗死病灶方面比较,NCI组低于CI组。在中医证型分布上,NCI组的风火上扰证例数多于CI组,而CI组的气虚血瘀证和阴虚风动证例数多于NC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血瘀证额叶梗死部位多于痰热腑实证(P<0.01)与风火上扰证(P<0.05);风火上扰证颞叶梗死部位多于气虚血瘀证(P<0.05)和风痰瘀阻证(P<0.05);风痰瘀阻证枕叶梗死部位多于气虚血瘀证(P<0.05)和痰热腑实证(P<0.05);其余部位梗死与证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证型为阴虚风动证和气虚血瘀证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更易发生PSCI。  相似文献   
59.
目的:观察中医特色分期护理方案对面神经炎的影响。方法:将78 例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 例。对照组予以基础治疗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特色分期护理方案干预。观察2组干预前后面部活动功能改善情况[Burres-Fisch面神经分级量表评分(B-F评分)]、焦虑抑郁改善情况[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4.87%(37/39),对照组为79.49%(31/3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率观察组为76.92%(30/39),对照组为41.03%(16/3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2组干预后B-F评分均升高(P<0.01),且观察组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与干预前比较,2组干预后HADS评分均降低(P<0.01),但2组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组均能显著改善患者面部活动功能,改善焦虑抑郁状态,中医特色分期护理方案较常规治疗方案临床疗效更佳,患者满意率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0.
介绍王军教授采用中医内外联合疗法治疗臁疮的经验。王教授认为,本病多由湿热下注、气机阻滞、瘀血内停、病久致虚引起,即“湿”“热”“瘀”为发病之本,病程日久,多伴气血两虚,故治疗应在祛湿清热、化瘀活血的同时注重匡扶正气,且重视交通上下,畅达气机,以期“载药上行”及“引药下行”,并联合中药(活血止痛膏、金黄散、地榆油、生肌膏等)外治方法,临证论治,疗效显著。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