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海洋学   3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三倍体和二倍体合浦珠母贝育珠比较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人工诱导培育的三倍体合浦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D.)进行插核育珠试验,并同处理组内的二倍体同胞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三倍体合浦珠母贝的留核率和正圆珠比率分别为81.0%和58.8%,而二倍体则为71.3%和37.8%;在非正圆珠中两者的污珠率差别不大,但三倍体的尾巴珠和素珠的比率明显低于二倍体;三倍体的正圆珠珍珠层平均厚度和平均重量分别为381μm和163mg,二倍体分别为265μm和105mg,两者差异极显著(P<0.01)。初步表明,利用三倍体合浦珠母贝培育珍珠,能缩短育珠期,提高珍珠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22.
人工诱导雌核发育牙鲆的染色体及核型证明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于1994-1996年,分别在威海海洋渔业捕捞公司(石岛)和鸿洋实业总公司龙须岛育苗场采集人工培育的3-5龄牙鲆亲鱼,采用紫外线照射法使牙鲆精子遗传物质失活,并用冷休克法抑制受精卵第二极体释放,从而获得雌核发育二倍体牙好。原肠期采用空气干燥法、Giemsa染色,得到雌核发育二倍体、正常二倍体及单倍体的染色体制片,进行染色体和核型的分析。结果表明,牙鲆的雌核发育二倍体和正常二倍体的染色体数均为2n=48,核型为48t,即48条端部着色点染色体,臂数NF=48,两者的核型设有明显差异;单倍体为24条端部着丝点染色体;在3个组别中,第一号染色体上都有一明显的次缢痕。雌核发育二倍体牙鲆的诱导率为98%。  相似文献   
23.
饥饿对二倍体和三倍体长牡蛎呼吸和排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室内实验的方法研究了饥饿对二倍体 (2n)和三倍体(3n)长牡蛎(Crassostreagigas)呼吸和排泄的影响。实验饥饿的时间为2,5,8,11,14,23,32d,实验牡蛎的软体部干质量为M2n=0.347g±0.071g;M3n =0.301g±0.099g。实验结果表明 :(1)二倍体长牡蛎在饥饿2~14d内 ,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 ,个体的耗氧率增大 ,当饥饿14d以后 ,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 ,个体的耗氧率下降 ;三倍体长牡蛎则表现出饥饿5d以后 ,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 ,个体的耗氧率下降。耗氧率与饥饿时间的关系为:Ro ,2n(mg/(个·h))= -0.08 +0.21T-0.01T2-0.01T3,Ro ,3n(mg/(个·h))= -1.97+0.45T-0.12T2+0.01T3;在饥饿2~5d内 ,二倍体和三倍体长牡蛎的耗氧率差异不显著(P>0.05) ,而饥饿5d以后 ,耗氧率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 ;(2)二倍体长牡蛎在饥饿2~8d内 ,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 ,其排氨率增加 ,当饥饿8d以后 ,排氨率则逐渐下降 ;三倍体长牡蛎则表现出饥饿5d以后 ,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 ,个体的排氨率下降。排氨率与饥饿时间的关系为 :RA ,2n(μg/(个·h))= -16.09 +32.65T-8.11T2 +0.57T3 ,RA ,3n(μg/(个·h))=4.57 +16.07T-5.42T2 +0.44T3 ;在实验的时间范围内 ,二倍体和三倍体长牡蛎排氨率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P<0.05)。  相似文献   
24.
为探讨石斑鱼——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杂交子一代青龙斑二倍体和三倍体的血液学及生化特征,采用显微观察、瑞士染色、生化指标检测等方法对青龙斑二倍体(2n=48)与三倍体(3n=72)的血细胞形态大小、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以及它们的显微结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青龙斑三倍体的血细胞、红细胞、细胞核和白细胞均显著大于二倍体,容积比为3:2;红细胞数随倍性增加而减少,差异显著;在血细胞形态上,二倍体红细胞核短径/长径比值为0.79,略呈圆形,三倍体红细胞核短径/长径比值为0.69,呈椭圆形;在三倍体血细胞中存在一些异常形状的纺锤形和月牙形红细胞,在生化指标上,二倍体与三倍体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三倍体血红蛋白、血小板含量明显小于二倍体;平均血细胞体积、平均血小板体积、血细胞压积的含量显著大于二倍体;二倍体与三倍体青龙斑鱼血液中各种无机盐的含量均在正常范围之内,但三倍体含量低于二倍体。  相似文献   
25.
栉孔扇贝第1卵裂抑制型雌核发育二倍体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潘英  李琪  于瑞海  王如才 《海洋学报》2005,27(6):154-161
利用6-二甲基氨基嘌呤(60μg/cm3;6-DMAP)和细胞松弛素B(0.5μg/cm3;CB)抑制受精卵的第1次卵裂,授精后60和65 min分别用CB和6-DMAP持续处理20和15 min,可诱导出12.5%和27.5%的第1卵裂抑制型雌核发育二倍体.细胞学观察显示,6-DMAP抑制第1次卵裂产生的雌核发育二倍体主要在第1次有丝分裂后期的受精卵,由于破坏了纺锤体和阻止了染色体分离,导致一个二倍性雌核的形成,而CB有效地阻止了第1次卵裂的胞质分裂.尽管倍化率和D型幼虫发生率较低,但该研究首次报道了栉孔扇贝第1卵裂抑制型雌核发育二倍体诱导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6.
三倍体牡蛎在繁殖季节的生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在繁殖季节内三倍体太平洋牡蛎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 ,三倍体牡蛎比二倍体对照组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在整个繁殖期间 ,三倍体的体重明显高于二倍体。三倍体的生长速度较均匀 ,而二倍体变化较大。在集中排放前体重增长较快 ,集中排放后体重增长明显减慢。三倍体的平均体重在排放前比二倍体高 17%左右 ,在排放后则高达 30 %以上。集中排放前 ,二倍体的软体重增长很快并超过了三倍体 ,其出肉率比三倍体高 2 6 .4 8%。排放后二倍体的软体重明显降低 (降低 4 8% ) ,出肉率降低 4 0 .0 % ,而三倍体变化不明显 ,出肉率仅降低 5 .79%。繁殖高峰后三倍体的软体重比二倍体高 4 1.2 2 %。三倍体牡蛎较低但稳定的出肉率表明三倍体太平洋牡蛎具有高度的不育性 ,但三倍体的不育性并不是引起三倍体生长优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7.
合浦珠母贝三倍体和二倍体的生产比较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相似文献   
28.
平鲷(Rhabolosargus sarba)养殖群体具有雌性生长优势的特点.应用冷休克方法进行平鲷雌核发育二倍体人工诱导,采用高温消毒的自然海水为精子稀释液,精液经强度为700μW/(cm2·s)的紫外线(UV)照射100 s,染色体遗传物质失活,卵子经激活后,可以获得95%~100%单倍体胚胎.实验结果表明:在卵子激活后5 min进行冷休克,温度0~8℃,处理时间持续15min,雌核发育二倍体的受精率达71.3%~82.7%,孵化率为24.7%~36.3%,2~6℃为适宜冷休克温度,此范围内的温度对雌核发育二倍体的受精率和孵化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而与0,1和8℃实验组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差异均显著(P<0.05);在冷休克温度为3℃、持续时间为15 min的条件下,初始冷休克时间在4~6 min之间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均较高,分别达到60.0%~67.1%和30.6%~36.5%,其组间受精率和孵化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与其他实验组的孵化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冷休克持续时间以11~19 min为宜,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为46.9%~65.8%和31.7%~42.4%,在此时间内,冷休克持续时间对平鲷的雌核发育二倍体受精率和孵化率影响不显著(P>0.05).选用冷休克温度、初始冷休克时间和持续时间分别为3℃,5和15 min作为平鲷雌核发育二倍体的诱导条件是显著有效的.  相似文献   
29.
以青岛湛山湾的单倍体和二倍体龙须菜以及青岛台湾路的单倍体和二倍体龙须菜为实验材料,采用AFLP技术,分析了不同地理群体内单倍体和二倍体种群以及不同世代种群间的遗传变异参数.湛山湾单倍体种群的Na(1.169 9)、Ne(1.095 0)、H(0.058 2)、I(0.088 4)与二倍体种群的Na(1.333 3)、Ne(1.227 0)、H(0.129 7)、I(0.190 8),以及台湾路单倍体种群的Na(1.137 3)、Ne(1.089 9)、H(0.050 4)、I(0.074 6)与二倍体种群的Na(1.209 2)、Ne(1.138 6)、H(0.082 5)、I(0.121 9)相比较,可以看出不同世代倍性的龙须菜的遗传多样性是有差别的,同一地理群体的二倍体在遗传变异上高于单倍体;而且湛山湾-台湾路单倍体种群间的Ht(0.058 1)、Gst(0.066 9)、Nm(6.968 3)和二倍体种群间Ht(0.179 9)、Gst(0.327 1)、Nm(1.028 5)的数值也有很大差别,单倍体和二倍体是处于不同分化层次的2个种群,根据Wright对Nm的研究可知,单倍体种群是中度分化的种群,二倍体种群是高度分化的种群.通过分析可知,龙须菜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这为育种策略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0.
栉孔扇贝三倍体与二倍体的生长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几年在我国栉孔扇贝养殖业中出现了单产降低、品质下降、大面积死亡问题 ,其主要原因是缺少生长快、品质优、抗逆能力强的养殖新品种。对于养殖贝类来说 ,性成熟往往导致生长抑制、抗逆性下降和肉质下降。目前广泛开展的多倍体贝类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产生不育的三倍体 ,充分利用三倍体的不育性和生长优势 ,为海水养殖业健康、稳定、持续地发展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对栉孔扇贝三倍体和二倍体的生长比较 ,证实栉孔扇贝三倍体具养殖实用价值。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栉孔扇贝Chlamys(Azumapecten) farreri取自青岛太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