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1篇
  免费   388篇
  国内免费   659篇
测绘学   1753篇
大气科学   1600篇
地球物理   70篇
地质学   186篇
海洋学   92篇
天文学   44篇
综合类   169篇
自然地理   84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215篇
  2022年   187篇
  2021年   323篇
  2020年   160篇
  2019年   286篇
  2018年   179篇
  2017年   233篇
  2016年   180篇
  2015年   205篇
  2014年   235篇
  2013年   164篇
  2012年   172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7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1年   1篇
  1926年   1篇
  192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用FY-2C/D卫星等综合观测资料反演云物理特性产品及检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的宏微观物理特性参数无论对天气、气候还是人工影响天气的研究和业务都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基于FY-2C/D静止卫星遥感观测,融合高空和地面等其它观测资料,研发了近10种宏微观物理特性参数的反演技术方法,并实现业务化运行.简单介绍反演得到的顶高度、顶温度、过冷层厚度、暖层厚度、底高度、体厚度、光学厚度、粒子有效半径和液水路径等近10种宏微观物理参数产品的物理意义、反演技术方法和业务流程等;对主要参数产品,利用最新获得的Cioudsat卫星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检验和可用性分析;将反演产品同MODIS反演的同类产品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42.
用三维冰雹云模式模拟贵州一次冰雹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建立的完全弹性三维雹数值模式,模拟了2007-05-20夜间贵州省西南地区的一次降雹过程。分析了雹的流场结构、含水量场等物理量的分布及演变。结果表明,模拟雹的流场具有明显的辐合辐散结构;冰雹粒子呈现明显的“循环”增长过程;冰雹含水量中心的演变与冻滴含水量中心的演变相一致。  相似文献   
943.
利用FY-2C卫星参数产品分析了2008年8月8日北京消(减)雨作业过程。结果显示,同一时刻液水路径、粒子有效半径、顶高度、顶温度的绝对值和体过冷层厚度的大值区分布一致;作业前后液水路径、粒子有效半径、顶高度、顶温度和体过冷层厚度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944.
使用Cinrad/CD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了在流域交汇处的东风湖地区湖面大风的产生原因和降雹的RHI(range—height indicator,距离高度显示器)特征。对鸭池河流域范围内两个雹回波移动演变个例的分析表明,具有多个小尺度对流中心的雷暴自不同河段跨河后有不同的发展趋势,具有利已路径的特性。  相似文献   
945.
三维雷暴云电耦合数值模式中空间电位的求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电路分析方法引入三维雷暴动力—电耦合数值模式中,考虑了带电水成物粒子对电导率的影响,直接用模式计算求解与雷暴中流动的带电粒子有关的电流密度。比较分析了雷暴内首次放电出现之前电路分析法和泊松方程得到的电位和电场。结果表明,雷暴内电导率普遍大于晴天大气,峰值位于各极性电荷区中心。与雷暴中流动的带电粒子有关的电流密度的正、负最大值分别对应正、负电荷区中心,当电荷密度的绝对值不超过0.7nC.m-3时,其最大值的量级为10-9A.m-2,传导电流和位移电流最大值的量级均为10-8A.m-2,都为负,均在中部负电荷区中心。电路分析法得到的电位的垂直廓线与电荷结构的相互关系更明显,垂直电场的正、负最大值分别处于电荷密度最大的中部负电荷中心的上边缘和下边缘,与以往的观测结果更接近。  相似文献   
946.
发展旺盛的Cb,当底有灰白色条或上升气流区有荚状碎出现时,常伴有冰雹的降落。冰雹是常见的一种气象灾害现象,由于其坚硬不易碎,下降时末速度较大,因此其危害性强,地面观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47.
利用2005-2007年5—9月榆林雷达站观测资料和同期的常规高空、地面观测资料及榆林市境内的冰雹灾情资料,对其中的14次冰雹天气过程分析,重点考察冰雹产生过程中冰雹在新一代天气雷达图上的演变特征。通过对地面降雹资料和相应的雷达产品资料分析,结果表明:榆林新一代天气雷达对责任区内的冰雹预报预警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冰雹识别指标为:强反射率因子区(回波强度≥50dBz)在-20℃层高度附近及以上,且强回波强度越强,高度越高,愈有利于大冰雹的产生;反射率因子剖面图上出现有界弱回波区(BWER)或弱回波区(WER),区域的大小影响降雹的持续时间和冰雹的大小;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IL的大值区(≥40kg/m^2)代表降冰雹的潜势,VIL值越大。降大冰雹的潜势越大。三体散射现象可作为冰雹的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948.
积层混合云结构和云微物理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三维非静力中尺度模式ARPS的微物理方案进行了改进,利用改进后的模式模拟了华北地区的积层混合降水个例,通过对模拟结果的分析并结合实况资料研究了积层混合的降水特征、物理结构特征和微物理过程。结果表明,积层混合降水分布不均匀,雨区中存在多个强降水中心,系中微物理量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分布都不均匀,积中的垂直液态水积分含量大大高于层中含量,此次降水冰相过程占主导地位,霰的融化是最主要的雨生成项。  相似文献   
949.
机载微波辐射计反演云液水含量的云物理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珺  雷恒池  魏重 《大气科学》2008,32(5):1071-1082
用一维层状模式产生样本,通过统计回归求得机载对空微波辐射计测中路径积分液态水含量的反演系数,与用历史探空统计资料作相对湿度诊断产生样本的反演方法进行了比较,并通过因素分析、数值模拟检验等方法对机载微波辐射计的探测误差进行估计。对2001年7月8日的个例分析表明,用模式得到的统计样本,由于加入了对层状物理过程的考虑,较为符合当天的实际天气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由于背景大气条件、温、内含水量的垂直分布等的不确定性所引起的反演误差。对反演精度的数值模拟检验表明,各高度层的均方根相对误差在9.5%~12.7%之间,反演精度在所有高度上都高于原方法。对探测误差的因素分析表明,与仪器漂移及背景场引起的误差相比,由液水垂直分布的不确定所引起的误差是不可忽略的。因此为进一步提高反演精度,根据实际宏观观测资料,对模式产生的大量样本进行筛选,从中选取与实际况较为符合的样本进行拟合,结果表明,采用这一措施可以使反演精度得到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950.
中国地区空中云水资源气候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李兴宇  郭学良  朱江 《大气科学》2008,32(5):1094-1106
利用1984~2004年国际卫星气候学计划(ISCCP)的水路径(CWP)资料,分析了中国地区空中水资源的分布特征、变化趋势以及与大气环流和湿度场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国地区CWP的分布与大气环流、地形特征和大气湿度分布及水汽传输密切相关,中国地区CWP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6月全国平均CWP最高,10月最低,不同地区季节变化差异明显。从变化趋势看,中国地区CWP以增加为主,青藏高原东部、内蒙古东部地区以及西北东部地区CWP的增加趋势较强。全国范围内,冬季和秋季CWP增加较大,春季和夏季增加较小。这些变化主要与大气环流变化导致的抬升运动的增强以及大气湿度(水汽)增加有关。中国地区空中水资源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表现出增加的趋势,符合气温增加导致水循环增强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