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99篇
  免费   1393篇
  国内免费   1033篇
测绘学   7187篇
大气科学   1805篇
地球物理   1704篇
地质学   2398篇
海洋学   1107篇
天文学   186篇
综合类   1669篇
自然地理   1069篇
  2024年   120篇
  2023年   484篇
  2022年   597篇
  2021年   821篇
  2020年   503篇
  2019年   773篇
  2018年   536篇
  2017年   635篇
  2016年   557篇
  2015年   644篇
  2014年   942篇
  2013年   706篇
  2012年   806篇
  2011年   688篇
  2010年   715篇
  2009年   779篇
  2008年   853篇
  2007年   709篇
  2006年   574篇
  2005年   551篇
  2004年   509篇
  2003年   536篇
  2002年   439篇
  2001年   354篇
  2000年   289篇
  1999年   204篇
  1998年   247篇
  1997年   277篇
  1996年   216篇
  1995年   242篇
  1994年   244篇
  1993年   129篇
  1992年   112篇
  1991年   116篇
  1990年   91篇
  1989年   71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5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31.
The migration of strong earthquakes is an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 because the migration phenomena reflect partly the seismic mechanism and involve the prediction of tendency of seismic activity. Research on migration of strong earthquakes has mostly focused on finding the phenomena. Some attempts on getting regularity were comparatively subjective.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there should be indices of migration in earthquake dataset and the indexes should have statistical meaning if there is regularity in the migration of strong earthquakes. In this study, three derivative attributes of migration, i.e., migration orientation, migration distance and migration time interval,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in the North China region show that the migration of strong earthquakes has statistical meaning. There is a dominant migration orientation (W by S to E by N), a dominant distance ( ≤ 100kin and on the confines of 300 ~ 700km), and a dominant time interval ( ≤ la and on the confines of 3 - 4a). 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he migration will differ slightly with different magnitude range or earthquake activity phase.  相似文献   
32.
利用高光谱数据进行植被生化成分反演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光谱数据包含着丰富光谱信息,能够定量地分析物质成分[1]。由高光谱数据,可以运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方法反演植被生化组分含量,从而达到监测植被生长状况的目的[2]。本文具体介绍了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方法,及其在氮、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估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3.
Nine Landsat TM tapes and images and MSS images, 10 NOAA tapes and images and 1 SAR image from 1973 to 1997 were used to analyse the diffusion of suspended sediments and the change of tidal radial sand ridges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delta, the South Yellow Se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ffusion of suspended sediments was controlled by the tide, net current, and submarine topography in this area. The distribution of suspended sediments had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submarine topography. The old Huanghe River delta and the Changjiang River comprise the main sediment supply for the formation of radial sand ridges, whose evolu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since the Huangbe River changed its course and flowed northward into the Bohai Sea.  相似文献   
34.
据说人类80%的活动都与地理位置相关,由此而产生了许许多多的与“位置”相关的技术与服务,从远古的路标、地图、……,到当今时髦的GIS、导航系统、……,都是每个人日常生活与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与此同时,人类的通讯手段也在不断发展,无线通讯已将“天涯咫尺”变为现实,以至于见到某个人对着电话说“您现在在哪儿,在国内吗?”时,已不会有人觉得奇怪了。得益于人类80%活动的需求和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定位服务(LocationBasedService,LBS)得以产生并飞速发展。LBS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它将无线通讯技术、互联网技术、空间数据库…  相似文献   
35.
36.
BTOPMC模型与新安江模型在史河上游的应用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钦  任立良  杨邦  刘晓帆 《水文》2008,28(2):23-25
介绍了一个由TOPMODEL发展而来的基于栅格的分布式水文模型--BTOPMC模型.选取史河流域黄泥庄水文站以上集水面积为研究区域,在空间分辨率为30秒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基础上构建数字流域水系,基于IGBP全球陆面土地覆被数据以及FAO全球数字土壤数据运用BTOPMC模型和新安江模型分别对黄泥庄站1982年到1987年的日径流过程进行模拟.采用模拟与实测洪量比和确定性系数对两个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个模型都能很好地模拟日径流过程,新安江模型有更好的模拟效果.  相似文献   
37.
李想  刘晓岩 《水文》2008,28(2):93-96
本文根据<黄河水资源公报>公布数据,分析了黄河水量统一调度以来流域水资源利用情况,结果表明:地表取水量、耗水量和地下水耗水量在经历2003年旱情紧急期取(耗)水量低谷之后,逐年呈上升势头;农业耗用地表水量下降了15%,工业和城镇生活用水量增幅较大;省界水质有明显好转,满足Ⅱ、Ⅲ类水质标准的河长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38.
39.
随着海洋科学的发展,海洋数据量的增大,数据的异构性越来越突出,解决数据源的异构有利于数据的集成和共享。本文对本体做了简要介绍,对海洋数据集成中的语义异构进行了初步探索,重点讨论了本体模型的构建过程,并运用本体构建了一个实例来解决语义异构问题。  相似文献   
40.
大陆架边缘和大陆坡的水深变化较快,在中国东海陆架边缘水深从100m左右快速地变化到陆坡的几千米。从系统的测程和精度考虑,在陆架边缘和陆坡区同时使用浅水型和深水型多波束系统进行测量是一种合理的作业模式。深、浅水多波束系统在i作频率、发射更新率、信号取样率以及波束宽度上都有较大的不同,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海底地形测量成果。对用Simrad EM950浅水型多波束系统和SeaBeam2112深水型多波束系统在同一陆架边缘的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