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6篇
  免费   163篇
  国内免费   200篇
测绘学   346篇
大气科学   215篇
地球物理   101篇
地质学   306篇
海洋学   132篇
天文学   23篇
综合类   78篇
自然地理   7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高级  张海江 《地球物理学报》2016,59(11):4310-4322
在利用不同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对地下复杂介质成像时,因观测系统的非完备性及数据本身对某些岩石物性的不敏感性,单独成像的结果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和不一致性.对于地震体波走时成像与直流电阻率成像,均面临着成像阴影区问题.对于地震走时成像,地震射线对低速区域覆盖较差形成阴影区,造成低速区域分辨率降低.对于电阻率成像,电场线在高阻区域分布较少,造成高阻区域分辨率较低.为了提高地下介质成像的精度,Gallado和Meju(2003)提出了基于交叉梯度结构约束的联合地球物理成像方法.在要求不同的物性模型拟合各自对应的数据同时,模型之间的结构要求一致,即交叉梯度趋于零.为了更有效地实现基于交叉梯度的结构约束,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交替结构约束的联合反演流程,即交替反演不同的数据而且在反演一种数据时要求对应的模型与另一个模型结构一致.新的算法能够更容易地把单独的反演系统耦合在一起,而且也更容易建立结构约束和数据拟合之间的平衡.基于新的联合反演流程,我们测试了基于交叉梯度结构约束的二维跨孔地震走时和直流电阻率联合成像.合成数据测试表明,我们提出的交替结构约束流程能够很好地实现基于交叉梯度结构约束的联合成像.与单独成像结果相比,地震走时和全通道电阻率联合成像更可靠地确定了速度和电阻率异常.  相似文献   
952.
张兵  高玉峰 《岩土力学》2010,31(7):2342-2346
堆石料大量的大型三轴剪切试验结果表明,其轴向应变与径向应变关系并不完全符合双曲线关系,而是可以分成两段,依次用双曲线关系和直线关系来拟合,提出了一个计算两段关系拐点处径向应变的公式,对Duncan-Chang模型中泊松比的计算进行了修正。根据堆石料应力-应变关系试验结果,提出了一个用8参数拟合其应力-应变关系和体变关系的拟合方法,并将通过此方法得到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拟合方法的精度。  相似文献   
953.
钻孔应变资料的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钻孔应变观测中,仅用实际观测资料与理论固体潮进行对比还不能完全反映观测数据的一致性和可靠性,也无法准确确定其趋势性变化是否是应变变化,而地震前兆研究需要明确这种趋势性变化的性质。从弹性力学理论中导出并通过实测资料验证:同一钻孔中相差45°分布的四分量应变1号与3号测值之和理论上应等于2号与4号测值之和,同时还应等于1.3倍体应变测值;用四分量应变观测资料计算出η值,其绝对值越接近零资料的可靠性越好,这种方法有可能为钻孔应变观测资料的质量评价提供一种新的参考依据;有两种以上钻孔应变手段的台站可开展对比观测,只有四分量钻孔应变一种观测手段的台站要开展1号+3号与2号+4号资料的自检分析,以获取更加可靠的观测资料。  相似文献   
954.
曹妃甸二期围海造地工程取沙物理模型设计及验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啸  毛宁  张磊 《海洋工程》2017,35(5):71-78
为解决曹妃甸首钢围海造地工程用沙问题,计划在曹妃甸甸头东侧滩涂取沙,因关系到曹妃甸岸滩的稳定性,拟通过波浪泥沙物理模型进行试验研究,探讨取沙对岸滩向/离岸运动的影响。基于河口海岸物理模型相似理论,探讨了模型比尺的确定方法及模型沙的选取;在缺乏合适验证资料的情况下,通过三种途径对物理模型的合理性和可靠性进行验证试验,验证试验表明,本模型可将二维沙滩剖面特性研究成果应用于三维条件。  相似文献   
955.
张齐  韩立国  李洪建  张威  叶林  白璐 《世界地质》2017,36(1):266-273
笔者提出一种基于F-K域交叉鬼波化的双检合成方法,利用F-K域交叉鬼波化公式,通过匹配滤波,得到刻度因子,从而优化了双检合成技术。通过正演模拟数据和实际资料处理,均实现了压制鬼波和拓宽频带的目的,与传统方法相比取得了更好的结果,信噪比更高。  相似文献   
956.
白鹤滩水电站右岸地下多洞室间相互施工扰动,使得母线洞等交叉洞室围岩的微震活动规律及破裂机制十分复杂。引进南非IMS微震监测系统,研究高地应力、多面临空卸荷应力环境下交叉洞室围岩的微震特性及破裂孕育机制。根据地下厂房区围岩岩性、错动带及断层分布,选取监测效果较佳的传感器并合理布置;通过定点敲击试验进行波速反演,分析震源定位的精度;以10#母线洞掉块案例为工程背景,分析爆破开挖诱发的交叉洞室岩体破裂微震事件与能量释放时空演化规律,并基于S波和P波的能量比(ES /EP),归纳、总结了掉块发生过程中岩体破裂演化机制:大量张拉事件发生(爆破冲击诱发)→拉剪、压剪事件发生→张拉事件、剪切事件交替发生(集中应力和节理综合影响)→掉块发生(重力和节理综合作用)。研究结果有利于优化白鹤滩水电站右岸地下洞室群交叉部位的开挖方案,同时对类似工程的开挖和支护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57.
星载GNSS-R干涉测高技术通过调制GNSS卫星信号的宽带混合码,可以实现高精度宽幅海面测高。为有效验证星载GNSS-R干涉测高性能,本文设计了基于岸基GNSS-R干涉测高结果,开展星载GNSS-R干涉测高精度等效评估的策略。评估结果表明,GNSS-R干涉测高与卫星导航系统信号体制及信号信噪比相关,星载GNSS-R干涉测高可实现分米级测高精度。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后续星载GNSS-R干涉测高工程实践提供技术参考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58.
Measurement of interstation phase velocity by wavelet transformation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In this paper,we present wavelet transformation method to measure interstation phase velocity. We use Morlet wavelet function as mother wavelet to filter two seismograms at various period of interest,and correlate the wavelet filtered seismograms to form cross-correlogram. If both wavelet filtered signals are in phase at that period,the phase of the cross-correlogram is a minimum. Using 3-spline interpolation to transform cross-correlation matrix to a phase velocity verse period image,it is convenient for u...  相似文献   
959.
为探究重力场恢复与气候实验(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GRACE)卫星与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两种独立技术获取的因陆地水储量变化引起的地壳垂向季节性位移的一致性,选取澳大利亚27个GPS站点5~10 a的高程时间序...  相似文献   
960.
The work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serves as numerical verification of the analytical model developed in the companion paper for nonlinear dynamic analysis of multi-base seismically isolated structures. To this end, two numerical examples have been analyzed using the computational algorithm incorporated into program 3D-BASIS-ME-MB,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the newly-formulated analytical model. The first example concerns a seven-story model structure that was tested on the earthquake simulator at the University at Buffalo and was also used as a verification example for program SAP2000. The second example concerns a two-tower, multi-story structure with a split-level seismic-isolation system. For purposes of verification, key results produced by 3D-BASIS-ME-MB are compared to experimental results, or results obtained from other structural/finite element programs. In both examples, the analyzed structure is excited under conditions of bearing uplift, thus yielding a case of much interest in verifying the capabilities of the developed analysis to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