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4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66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长江口甲藻孢囊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休眠孢囊在甲藻生活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可以在沉积物中保留很长一段时间 ,因此能够提供水体中浮游植物多样性的综合记录。作者选择了长江口孢囊种类最多的一个站位 ( 1 2 2° 30 .64′E ,2 9° 0 .0 1′N) ,在 2 0 0 2年 1 1月、2 0 0 3年 2月和 5月采集了 3次样品 ,首次通过萌发试验对长江口沉积物中的甲藻孢囊进行了研究 ,根据孢囊和藻类的形态学特征鉴定了其中的 2 8种。这 2 8种孢囊均出现在 2 0 0 2年 1 1月的样品中 ,2 0 0 3年 2月和 5月的样品中分别发现了 5种和 1 7种。 9种甲藻孢囊在中国沿海首次被记录 ,它们是Alexandriumsp .,Scrippsiellaramonii,S .sp .1 ,Protoperidiniumsp .1 ,P .sp .2 ,P .sp .3,Diplopsalopsisorbicu laris,Diplopsalislebourae,Gyrodiniumsp .,并发现了A .tamarense,A .catenella和Lingulo diniumpolyedra等 3种有毒甲藻的孢囊。Protoperidiniumspp .中除了P .americanum萌发孔都是六角形的 ,而作者记录的P .sp .3萌发孔是裂开状 ,是一个特殊的现象。S .trochoidea和A .tamarense是研究站位的优势种 ,在 2 0 0 2年 1 1月的样品中分别占到 2 9.5 %和 1 1 .4%。长江口A .tamarense孢囊的丰度由于萌发可能被低估。孢囊的密度与其它海区相比较大 ,部分反映了该  相似文献   
72.
南海表层沉积沟鞭藻孢囊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国Xuan  孙湘君 《热带海洋》2000,19(1):8-16,T001
为研究沟鞭藻孢囊含量和组合的分布规律,分析了南少上位的表层沉积样品。共鉴定得沟鞭藻孢囊16属27种,孢囊含量变化在8至925粒.g^-1之间。研究区北部及靠近巴士海峡的样品孢囊含量较高,而南海南部的样品孢囊含量较低。孢囊含量的这一分布型式与南海表层水中浮游植物的分布特征具有一致性,似受表层海水营养因素控制。Spiniferites是沟鞭藻孢囊组合的优势组分,主要有S.ramosus,S.hyper  相似文献   
73.
杨宝兰 《现代地质》1997,11(2):145-148
摘 要  从水动力学角度出发‚以孢囊沉降速率和孢囊强度两个概念为研究基点‚半定量化 地探讨了孢囊形态对沉积环境的趋同适应‚得出在低纬区的孢囊或远岸区的孢囊个体大、壁 薄、刺发育、长或多次分叉并结合成网络状;在高纬区或近岸区发育个体小、壁厚、刺不发 育的孢囊。  相似文献   
74.
日光温室油桃休眠期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智辉  薛清云  李生袖 《气象》2005,31(3):85-87
通过在温室油桃休眠期开展温度观测,总结出低温集中处理期间棚内温度变化特点及棚内外温度相关关系,建立了利用环境温度推算需冷量的两个计算条件;通过分析气象资料和试验得出,延安在10月下旬可实行油桃树强迫休眠,使油桃上市时间提前20日,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5.
本文首次对东海南麂岛海域的甲藻孢囊群落进行了为期一年(2014-2015)的定量分析研究。在南麂岛近岸8个采样点中,鉴定并定量了6个种群,34种形态的甲藻孢囊,其中包括14%的潜在产毒物种。自养型孢囊占总孢囊数量的74%。通过与邻近海域的研究结果比较,南麂海域总孢囊数量(2-33个孢囊/毫升沉积物)相对较低。Scrippsiella trochoideaProtoperidinium avellana分别是丰度最高的自养和异养型孢囊。我们采用多元统计方法评估了甲藻孢囊分布同非生物或生物变量之间的关系。在DCA排序图中,发现季节之间有明显的分化。尽管采样点之间的水动力条件有所不同,甲藻孢囊的空间分布差异并不显著。可溶性活性磷酸盐,氮磷比和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藻华是通过CCA确定的与表层沉积物孢囊分布相关的三个重要因素(P<0.05),这表明该区域营养盐状况对甲藻孢囊分布影响较大。虽然本研究未能明确近年来南麂岛海域有害赤潮的源头,但对于进一步了解南麂岛的甲藻孢囊动态和潜在的毒素威胁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6.
锥状斯氏藻休眠孢囊萌发调控因子的实验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是一种常见赤潮种类, 为了了解影响锥状斯氏藻孢囊萌发的内外在调控因子,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温度(15、20和25℃)、储存温度(4、15、20和25℃)、储存时间(30和60d)、营养盐含量(N: 500μg·L-1, P: 74―1.5μg·L-1;P: 74μg·L-1, N: 100―10μg·L-1)以及缺氧对锥状斯氏藻休眠孢囊萌发的影响.锥状斯氏藻孢囊的强制性休眠期在15-25d, 不同温度下孢囊最终萌发率差别不大, 为75%―82%, 但低温可减缓孢囊的萌发速度.高温(25℃)和长时间保存(30d以上), 可导致萌发率明显降低.N、P营养盐对孢囊萌发影响不明显, 缺氧和黑暗能完全抑制锥状斯氏藻的孢囊萌发.结果表明: 锥状斯氏藻孢囊较短的强制性休眠期和高萌发率, 使其孢囊在广东沿海全年各季节均具有一定的萌发能力, 并造成该藻赤潮的循环发生;同时, 当孢囊悬浮至溶氧丰富、光线合适的上层水体, 才能促进孢囊大量萌发, 从而引发赤潮.  相似文献   
77.
从乳山对虾养殖场池塘底泥中分离出数量较多的一种轮虫休眠卵,经孵化鉴定为壶状臂尾轮虫(Brachionus urceus),对该轮虫休眠卵及孵出的轮虫进行了形态学观察.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壶状臂尾轮虫休眠卵表面有明显的、不规则的褶皱突起,与已有报道略有差异,这可能是由生活水体盐度的不同引起的;该休眠卵表面附着一些污染物.透射电镜观察显示,壶状臂尾轮虫细胞内线粒体密集、分泌颗粒较多,这是与其代谢旺盛、运动活跃等机能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78.
顾海峰  蓝东兆 《台湾海峡》2001,20(1):132-133,T006
本文介绍了一种分离富集沉积物中甲藻休眠孢子的新方法-钨酸钠法,并用这种方法在诏安湾沉积物中分离到了12种甲藻休眠孢子。  相似文献   
79.
厦门西港甲藻孢囊种类和数量分布特征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采用超声波分离、网筛(28μm和95μm)过滤、重液(CdI-KI)浮选等方法,对采自厦门西港的7份沉积物样品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厦门西港有甲藻孢囊5属10种,其中小型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minutum)为中国沿海首次记录。沉积物中甲藻孢囊数量范围为18.2-138ind/g沉积物(湿重),高数量密集区主要分布在内湾水域;表层至表层以下2cm沉积物中的孢囊数量明显多于3-5cm底层的。孢囊数量的分布格局与本港的地形、水交换条件密切相关,不同的养殖类型对孢囊的沉降和积累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