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8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123篇
测绘学   82篇
大气科学   88篇
地球物理   110篇
地质学   329篇
海洋学   21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09篇
自然地理   31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三峡水库澎溪河典型优势藻原位生长速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两种原位培养装置(培养笼、培养桶)并采用这两种装置在澎溪河高阳平湖断面进行原位培养实验,旨在研究澎溪河典型优势藻的原位生长速率.研究期间主要生境特征为营养物丰足、光热条件优越、生境条件相对稳定,适宜于藻类生长,为水华形成的敏感期;在此期间代表CR型生长策略的湖北小环藻和兼具C、R、S生长策略的卵形隐藻的原位生长速率总体呈逐渐下降趋势,代表CS型生长策略的水华鱼腥藻和空球藻的原位生长速率则先增加后又有所下降,代表S型生长策略的铜绿微囊藻的原位生长速率虽然前期都为负,但总体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并测得培养笼和培养桶中各藻种的最大比生长速率分别为湖北小环藻0.31、0.21 d-1;铜绿微囊藻0.09、0.03 d-1;空球藻0.16、0.42 d-1;水华鱼腥藻0.30、0.26 d-1;卵形隐藻0.49、0.95 d-1.本研究中,不同生长策略藻种生长速率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不同生长策略藻种的生长趋势.另外,就装置性能实验及原位培养实验结果综合分析,认为两种原位培养装置均能够满足对天然水域藻类原位生长速率的测试要求,但装置的构造对藻类实际生长过程仍存在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92.
为了解贵州高原花溪水库在2017年3月生态调控蓝藻水华后,浮游植物物种多样性结构的稳定状况,于2017年4月2018年1月4个季节对花溪水库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运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值、方差比率法、卡方检验和联结系数对主要浮游植物群落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4个季节共出现优势种4门11种,其中硅藻门的尖针杆藻(Synedra acusva)和梅尼小环藻(Cylotella meneghiniana)在4个季节都为优势种,对水环境状态指示明显.各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差异较大,变化范围为0.120~0.814,主要由广生态位种和窄生态位种组成.种对间生态位重叠值的变化范围为0.101~0.936,生境越相似的种对重叠值越大.方差比率法结果分析显示,优势种对间总体呈显著正关联.通过卡方检验后发现38对藻种中联结性显著的有9对,主要分布在夏、秋季,体现了花溪水库群落结构受人为干扰和季节变化的影响较大,呈"不稳定-稳定-不稳定"的交叉演替模式.  相似文献   
993.
秦镕聪  肖艳  郭劲松  李哲  方芳  刘静  杨梅 《湖泊科学》2018,30(5):1284-1294
本文通过选取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空球藻(Eudorina sp.)和湖北小环藻(Cyclotella hubeiana)为三峡库区流域中典型的优势藻,在澎溪河进行原位培养试验,跟踪监测了三峡水库不同运行时期4种典型优势藻细胞氮(Cell-N)、磷(Cell-P)浓度以及环境水体中的总氮(TN)、总磷(TP)浓度,并且结合团队之前的研究成果,根据临界(供应)N/P摩尔比、细胞N/P摩尔比和Guildford的TN/TP摩尔比评价标准对库区水体的营养限制状态进行了评价,为进一步揭示三峡水库运行下支流水域富营养化过程与生理特征的限制性评价提供研究基础.原位试验结果表明:3个评价标准下水体的营养(氮或磷)限制状态基本相同,低水位时期水体无机磷营养盐比较贫乏,在试验初期没有显著的营养盐限制而在末期受到了磷的相对限制;高水位试验初期和末期均未呈现显著的营养盐限制;泄水期营养盐变动频繁,试验初期表现为氮限制而末期表现为磷限制.虽然各藻种在不同时期会表现出不同的营养盐限制性,但总的来看,临界N/P比和细胞N/P比的阈值范围具有一定指示作用,能够从藻类细胞生理的角度对水体的营养状况作出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994.
针对武汉东湖存在营养状态梯度的5个子湖(郭郑湖、汤菱湖、团湖、庙湖、水果湖),结合"空间换时间"理论,研究湖泊富营养状况改善过程中浮游植物群落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全年调查期间,各子湖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分布范围为45.4~76.8,浮游植物密度及生物量变化范围分别为2.03×106~245×106 cells/L和0.819~19.9 mg/L.冗余分析结果显示,浮游植物的物种分布与水温、总氮、透明度、总溶解性固体、氨氮呈显著相关.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构建浮游植物密度、生物量与环境因子之间的最优响应方程,结果显示,总氮、水温是影响浮游植物密度的主要因子;对于浮游植物生物量而言,总磷、总氮浓度降低能够降低浮游植物生物量.通过对富营养程度改善进程中浮游植物群落组成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发现浮游植物密度及生物量显著下降,但物种组成及生物多样性并未发生明显转变.此外,浮游植物物种多样性与水体富营养水平梯度并不呈现简单的线性相关.因此,在对富营养化湖泊进行修复时,应制定短期修复与长期维护双重措施,同时应重视生物多样性的重建,进而达到理想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995.
采用FISH技术对2008年冬、夏两季太湖梅梁湾水体中细菌优势种群的丰度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中,选取荧光素标记的特异寡核苷酸探针,与太湖梅梁湾水体中的四类细菌优势种群α-变形菌(α-proteobacteria),β-变形菌(β-proteobacteria),γ-变形菌(γ-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Bacteroidetes)进行原位杂交。结果表明:①所测定的四类细菌优势种群占总细菌的比例在冬季均显著高于夏季(P0.01);②水体中α-proteobacteria的丰度随TP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R~2=0.860,P0.01);③随着Chl.a浓度的增加,水体中细菌的丰度呈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其中的γ-proteobacteria,其增大趋势更加显著(R~2=0.857,P0.01);④细菌种群的丰度受水体中PO_4~(3-)浓度的影响,尤其是对Bacteroidetes的影响更加显著(R~2=0.733,P0.05)。  相似文献   
996.
湖北省三道河水库底栖动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2007年8月至2008年4月,在湖北省三道河水库6个采样点调查底栖动物,共采集到底栖动物17种,其中水生昆虫11种,均为摇蚊科;寡毛类6种,均为颤蚓科,春季优势种为前突摇蚊,夏季优势种为小摇蚊、流水长跗摇蚊和前突摇蚊,秋、冬季优势种为霍甫水丝蚓,底柄动物种类数、密度和生物量随季节变化明显,种类数夏季>冬季>秋季>春季,密度和生物量春季>冬季>秋季>夏季,周年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366.42±102.93ind/m2和0.5649±0.1779g/m2,属贫营养型水库,现存量自坝前向库尾逐步递增,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在夏季最高,秋季最低,4次调查中寡毛类密度均未超过1 000ind./m2,水质属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997.
洱海是位于我国西南亚热带高原地区的重要淡水生态系统,在高强度的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水质退化与富营养化现象,其中北部湖区的问题最为突出。本文以北部湖区为对象,设置了喜洲等5个样点,于2020年3、6、9和12月对该湖北部的轮虫群落及环境因子进行了季节性调查,分析了轮虫群落的季节演替特征及主要影响因子。本次调查共检出26属48种轮虫,多数种类为广布种或暖水种,其中无柄轮属、晶囊轮属、胶鞘轮属、须足轮属、龟甲轮属、多肢轮属在4个季节均出现。异尾轮属的种类数最多,共计9种。螺形龟甲轮虫、长肢多肢轮虫和前节晶囊轮虫是主要的优势种类。其中,螺形龟甲轮虫在4个季节均为丰度优势种,而前节晶囊轮虫在4个季节均为生物量优势种。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表明,洱海北部湖区轮虫群落结构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这种季节差异主要反映了水温的直接与间接影响,后者主要表现为鱼类捕食压力与食物资源的季节性。冗余分析表明,透明度、温度和浮游植物丰度为解释轮虫群落结构变化的重要变量。群落的物种组成与季节变化反映了主要轮虫优势种类对水温和水质变化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98.
日前,一场规模较大的应知应会国土资源培训考试正在柳州市国土资源局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参加此次培训培训考试的人员包括柳州市国土资源局以及所辖的几个分局在内的干部职工以及聘用人员,将近300人.此次培训考试的内容包括计算机应用知识、国土资源公共管理基础知识以及国土资源各类专业知识三大类,其中公共管理基础知识涉及土地、矿产、测绘、地质环境管理以及相关的法律知识和行政管理知识;专业知识则按不同业务和岗位分为24类进行培训和考试.据了解,凡是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一律辞退.  相似文献   
999.
为了解广州南沙湿地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的种类组成和生态位特征,2019年9月—2020年8月春、夏、秋、冬四季对广州南沙湿地大型底栖动物进行定量采样调查,并利用Shannon-Wiener指数和Pianka的重叠指数对各样地优势种进行生态位分析。结果表明:芦苇滩地、无瓣海桑林地和光滩的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分别有5种、4种、10种;芦苇滩地中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为0.13~0.91,变化幅度较窄,各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值均小于1;无瓣海桑林地和光滩中的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分别为0.4~1.3、0.34~1.42,变化幅度均较大。芦苇滩地和无瓣海桑林样地各优势种之间生态位重叠值存在差异,说明它们之间利用环境资源既独立又交叉。红树林湿地给底栖动物提供了不同的生存条件和环境条件,3种样地中无瓣海桑林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的种类数最少,建议尽量使用乡土红树植物取代无瓣海桑。同时,应适当种植一些芦苇,并保留一定的光滩。  相似文献   
1000.
江桥是上海嘉定南部的一个古镇,面积42.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5万,外来流动人员13.5万.这里与市区接壤,处于上海金沙江路的延长线上,是上海西北交通的咽喉,历史上有"沪宁第一镇"、"西堂门户"之称.沪宁高速公路、沪宁铁路、沪杭铁路、312国道、外环线、苏州河和规划建设中的嘉金高速公路,如同一张硕大的网罩着江桥.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使它成为一个蕴含着巨大发展潜力的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