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19篇
  免费   2407篇
  国内免费   1993篇
测绘学   1204篇
大气科学   2756篇
地球物理   4520篇
地质学   4774篇
海洋学   904篇
天文学   35篇
综合类   676篇
自然地理   350篇
  2024年   77篇
  2023年   341篇
  2022年   406篇
  2021年   486篇
  2020年   362篇
  2019年   478篇
  2018年   346篇
  2017年   319篇
  2016年   360篇
  2015年   447篇
  2014年   710篇
  2013年   629篇
  2012年   681篇
  2011年   662篇
  2010年   614篇
  2009年   628篇
  2008年   553篇
  2007年   568篇
  2006年   500篇
  2005年   513篇
  2004年   461篇
  2003年   420篇
  2002年   361篇
  2001年   451篇
  2000年   485篇
  1999年   410篇
  1998年   415篇
  1997年   332篇
  1996年   339篇
  1995年   292篇
  1994年   263篇
  1993年   236篇
  1992年   247篇
  1991年   221篇
  1990年   187篇
  1989年   159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7篇
  1976年   5篇
  197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941.
在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延安组第V成因单元存在着多处铀异常,这对铀的后备战略基地建设有重要意义。从沉积学的角度重建了第V成因单元的沉积体系,识别出两种沉积体系,分别是位于研究区西北部的辫状河沉积体系和东南部的曲流河沉积体系。通过对铀异常信息的成功提取及平面编图,发现延安组中铀异常呈一个又一个具有自我中心的单元出现,且与曲流河沉积体系的关系密切:通常发育于河道分岔或转弯处;普遍发育于薄砂带(区),一般砂体厚度在30 m以下,含砂率小于40%;铀异常单元与厚煤层关系密切;主要赋存于粒度较细的岩性中,部分也富集于煤中,但铀异常最高值富集于中砂岩中。  相似文献   
942.
协方差推估在高程异常拟合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协方差推估把待定参数看作随机变量,从这一思想出发,提出将协方差推估应用于高程异常拟合,通过对兖州矿某测区GPS实测数据的处理、分析,得到较为精确的拟合结果,验证了协方差推估应用于高程异常拟合的实用性、正确性。  相似文献   
943.
李丽  乔延利  顾行发  余涛 《遥感学报》2006,10(5):676-682
以典型的垄行作物玉米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新的视场效应分析方法:网格模型法。该方法将目标空间和测量空间网格化,然后在网格空间计算观测视场内的组分比例,进而确定组合信号值。本文采用网格模型法分析了垄行作物亮叶、暗叶、亮土、暗土四分量在传感器视场中面积权重变化、空隙率的变化、方向亮温的变化、红波段反射率的变化、红外波段反射率的变化以及植被指数NDVI的变化率,研究了不同观测角度情况下视场效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944.
贵州02.6大暴雨的模拟与诊断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张润琼  沈桐立 《气象》2006,32(1):95-101
利用MM5中尺度模式对贵州2002年6月18日00时~19日00时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首先利用模式输出的基本物理量分析了相当位温、垂直速度,并计算垂直螺旋度以及湿位涡正压、斜压项,诊断分析发现:暴雨中心位于最大垂直速度中心附近;南北两支闭合经向垂直环流对于暴雨区的低空入流和高空出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螺旋度的变化对暴雨的强度变化有很好的指示性,暴雨区位于螺旋度等值线密集区靠正螺旋度区一例;贵州大暴雨与500hPa“漏斗”形MPV1高值区同位相变化,高低层MPV1“正负值区垂直叠加”的配置是暴雨发生、发展的有利形势。500hPa上MPV2正值区与对流性降水区对应很好,而且强度变化也一致。  相似文献   
945.
“96·8”华北暴雨数值模拟与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边清河  丁治英  董金虎 《气象》2006,32(8):17-22
分析1996年8月发生在华北地区的台风暴雨过程的环流形势,发现:副热带高压与台风低压之间的气压梯度很大,宽广的偏南急流源源不断地向北输送水汽和能量,而太行山一带正处于汇合区,构成十分有利的暴雨天气形势。应用MM5数值预报方法对1996年8月4—5日的降雨天气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依据天气学原理和位涡理论对此过程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认为:(1)MM5数值预报模式较好地模拟出了台风暴雨的物理过程。(2)此次降雨的不稳定层结有南高北低现象,同时有对称不稳定和对流不稳定存在;条件性对称不稳定可使环流加速,对降水有一定的增幅作用。  相似文献   
946.
利用山东省80个代表站1961~2003年月平均气温资料和同期NCAR/NCEP再分析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季风背景下冬、夏季气温异常的年际、年代际变化和周期特征及变温的空间分布,并研究了东亚冬、夏季风对气温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夏季气温变化趋势明显不同,冬季增温趋势显著,夏季无明显增温趋势;2~6年的周期振荡在不同时期通过了0.05信度检验,小波分析2004年夏季气温不会偏高推断得到证实。冬、夏季气候具有明显的季风特征,季风与气温关系密切,即强(弱)冬季风山东易冷(暖)冬;强(弱)夏季风,易暖(冷)夏。冬季风比夏季风对同期气温作用更显著。季风的隔季相关性质对气温的变化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47.
采取对比法、排除法和统计分析法,对陕西省农业遥感信息中心卫星地面接收站的HRPT系统,接收的NOAA-17、FY-1D卫星出现随机丢帧现象异常原因进行了排查判识。利用现有的两支前置高频放大器(又称:场放)进行对比实验,跟踪监视白天NOAA-12、NOAA-16、NOAA-17和FY-1D,观察记录每条轨  相似文献   
948.
2005年11~12月,新疆主要天气气候特点是:气温:全疆前期偏高后期偏低,其中南疆个别站的偏低幅度居历史同期第三位。降水:北疆大部地区前期略多,后期接近常年,其中部分台站的偏多幅度居历史同期第一至第二位。南疆前期偏多,后期略偏多,其中个别台站偏多幅度突破历史同期极值。11~12月共有6场较明显的天气过程影响我区,全疆大部分地区入冬期正常,全疆大部地区积雪厚度接近常年。11月份全疆气温较常年偏高,气象条件对冬麦分蘖生长、形成壮苗及安全越冬较为有利,12月份虽然气温比常年偏低,但气象条件对南北疆冬麦安全越冬有利,气象条件对牧业生…  相似文献   
949.
夏季青藏高原TBB低频振荡及其与华中地区旱涝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17年(1980—1994年和1997—1998年)逐候GMS TBB资料,对华中地区夏季旱涝年的TBB候距平场进行了合成分析,研究了夏季青藏高原TBB的低频(10~20天和30~60天)振荡及其同华中地区旱涝的关系。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南部(27°~30°N,90°~100°E)是低频振荡最为活跃的地区,青藏高原东南部和华中地区TBB存在正相关关系,其相关程度涝年比旱年更为显著。对华中地区旱涝而言,青藏高原东南部的30~60天振荡比10~20天振荡敏感性要强。华中地区涝(旱)年,青藏高原东南部存在较强(弱)的低频(30~60天)TBB负值中心,其影响方式有的自西向东传播,有的同华中地区低频(30~60天)TBB同时加强或减弱。青藏高原低频(30~60天)TBB的负值位相有利于对流云团的生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950.
分析了河南省常见的异常环境类型及其对大田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