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29篇
  免费   2418篇
  国内免费   1968篇
测绘学   1202篇
大气科学   2753篇
地球物理   4451篇
地质学   4763篇
海洋学   900篇
天文学   35篇
综合类   665篇
自然地理   346篇
  2024年   74篇
  2023年   335篇
  2022年   344篇
  2021年   471篇
  2020年   362篇
  2019年   469篇
  2018年   346篇
  2017年   319篇
  2016年   360篇
  2015年   447篇
  2014年   710篇
  2013年   629篇
  2012年   681篇
  2011年   662篇
  2010年   614篇
  2009年   628篇
  2008年   553篇
  2007年   559篇
  2006年   500篇
  2005年   513篇
  2004年   461篇
  2003年   420篇
  2002年   361篇
  2001年   451篇
  2000年   485篇
  1999年   410篇
  1998年   415篇
  1997年   332篇
  1996年   339篇
  1995年   292篇
  1994年   263篇
  1993年   236篇
  1992年   247篇
  1991年   221篇
  1990年   187篇
  1989年   159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7篇
  1976年   5篇
  197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71.
自从大陆整合以来作为一个整体的青藏高原继续受着印度板块向北俯冲的影响,也必定不断地改造着原各地体的结构构造,形成了高原整体意义上东西向的差异。这种差异与原本各地体的组成、结构和东西向延伸不一致。这不仅表现在南北向断裂构造跨各单个地体范围的出现,而且,逐步形成了东西的分区。这种分区突出地表现在区域重力与磁场的特征上,这不仅是局部的岩石磁性与密度变化的结果,而且是由于印度板块向北俯冲过程中,在其前缘的不同部位上经受的压力不同,以及地块的隆升与扩张作用的差异造成了高原东西各区段的地壳组分与厚度的变化。青藏高原的南北向断裂构造并非地壳上层的局部断裂,它具有深层的原因。由于印度板块向北推进的过程中不是均匀地齐头并进,而是在帕米尔高原以东的青藏高原范围内存在着推进速度和俯冲深度的差异,随着高原隆升的加剧高原本身出现断裂,自中新生代以来就存在着一定差异,所以南北向的断裂构造比目前地表见到的多些,而且具有较大的深度,Moho面的深度和地壳厚度都受南北向断裂的控制,并形成了区域重磁场的变化。同时,高原的东西向拉张作用也使南北断裂带发育加剧。  相似文献   
972.
认真研究新疆伊犁盆地南缘511、512两个已知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的航放数据,发现矿体上方均存在微弱的航放铀偏高显示,由此提出了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弱铀异常”的新概念。基于地气运移机制和氡的接力迁移理论,探讨了“弱铀异常”的形成机理,介绍了航放弱铀异常的提取方法,指出高精度航放方法完全能探测到“弱铀异常”。弱铀异常可以作为一种直接标志信息运用于前期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973.
兰坪金满沉积-热液改造型铜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满铜矿位于澜沧江大断裂与大箐山大断裂夹持的南北向紧密褶皱带,赋存于层间破碎带中。应属沉积-热液改造型。  相似文献   
974.
相位激发极化法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位激发极化法是一种频率域激发极化方法,可直接测量电场电压与供电电流之间的绝对相位差。由于该方法对仪器精度要求较高,因而国内有关实际应用方面的资料相对较少。在金属矿产勘查中,目前国内大多采用时间域激发极化方法,测量岩矿石的极化率或充电率。虽然频率域激发极化法也有应用,但主要采用双频或多频测量,利用视频散率参数进行解释,野外测量工作量较大,测量精度相对较低。近几年,利用相位激发极化法在科研、生产中做了一些工作,这里介绍相位激发极化法模型试验及数据反演结果,岩矿石标本时间域(充电率)和频率域(相位)测试对比结果,以及实际应用实例及数据反演结果。应用结果表明,用相位激发极化法在矿产勘查中可以取得较好的勘察效果,并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75.
东沟特大型斑岩钼矿床的物化探找矿效果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对河南东沟钼矿床的区域物化探成果进行整理、研究,运用物化探资料循序渐进地揭示出钼矿床的空间分布规律。东沟特大型钼矿床的发现,不仅为我国的钼矿产业今后几十年的稳步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为在东秦岭—大别山钼成矿带进一步运用物化探作为充分必要手段,为寻找更多的钼矿资源提供了难得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976.
驱龙斑岩铜矿床是近年发现的有望达到超大型规模的斑岩铜矿床。矿区地表水发育,矿区下游沿主水系发育数千米长的孔雀石沉淀带。讨论了河道中孔雀石沉淀的主要控制因素、雨季前后水中元素含量的变化和水地球化学异常对矿床位置和矿区找矿远景地段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977.
两类ENSO事件赤道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异常的演变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美国马里兰大学提供的海洋同化(SODA)月平均资料,用个例和合成分析方法,剖析了两类ENSO事件赤道太平洋海温异常演变特征。结果指出,东部型ENSO事件的初始海温异常源来自赤道西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异常中心沿气候温跃层向东向上传送,至赤道东太平洋表层形成ENSO事件。东部型ENSO冷暖事件互为初始场,在形成某一位相的ENSO事件的过程中也同时为相反位相的ENSO事件准备条件。中部型ENSO事件的初始海温异常源出现在赤道中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异常中心沿气候温跃层向东向上传送至赤道中东太平洋表层形成ENSO事件。中部型ENSO事件多在前次事件减弱中断后出现。  相似文献   
978.
在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延安组第V成因单元存在着多处铀异常,这对铀的后备战略基地建设有重要意义。从沉积学的角度重建了第V成因单元的沉积体系,识别出两种沉积体系,分别是位于研究区西北部的辫状河沉积体系和东南部的曲流河沉积体系。通过对铀异常信息的成功提取及平面编图,发现延安组中铀异常呈一个又一个具有自我中心的单元出现,且与曲流河沉积体系的关系密切:通常发育于河道分岔或转弯处;普遍发育于薄砂带(区),一般砂体厚度在30 m以下,含砂率小于40%;铀异常单元与厚煤层关系密切;主要赋存于粒度较细的岩性中,部分也富集于煤中,但铀异常最高值富集于中砂岩中。  相似文献   
979.
协方差推估在高程异常拟合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协方差推估把待定参数看作随机变量,从这一思想出发,提出将协方差推估应用于高程异常拟合,通过对兖州矿某测区GPS实测数据的处理、分析,得到较为精确的拟合结果,验证了协方差推估应用于高程异常拟合的实用性、正确性。  相似文献   
980.
李丽  乔延利  顾行发  余涛 《遥感学报》2006,10(5):676-682
以典型的垄行作物玉米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新的视场效应分析方法:网格模型法。该方法将目标空间和测量空间网格化,然后在网格空间计算观测视场内的组分比例,进而确定组合信号值。本文采用网格模型法分析了垄行作物亮叶、暗叶、亮土、暗土四分量在传感器视场中面积权重变化、空隙率的变化、方向亮温的变化、红波段反射率的变化、红外波段反射率的变化以及植被指数NDVI的变化率,研究了不同观测角度情况下视场效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