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0篇
  免费   235篇
  国内免费   432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711篇
地球物理   79篇
地质学   779篇
海洋学   118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55篇
自然地理   82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本文主要对出露与西藏多龙矿集区铁格隆南矿区荣那矿段的安山岩开展了锆石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测试,旨在确定该套火山岩的成岩年龄及其形成的构造背景。安山岩的LA-ICP-MS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10.1±0.7)Ma(MSWD=2.3),代表了其成岩年龄。岩石Si O2为59.5%~61.48%;Al2O3为16.14%~17.11%;Na2O+K2O为6.02%~6.63%;Mg#值中等,微量元素富集Ba、Rb、Th、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Ta、Nb、P、Ti等高场强元素,具有Rb正异常和明显的Zr、Hf负异常,据此认为该安山岩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具有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岩的性质,是班公湖—怒江洋北向俯冲,拉萨地体与羌塘地体碰撞拼贴过程中所诱发的岩浆产物。结合其他资料分析认为,此安山岩的成岩时间应晚于铁格隆南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铜(金)矿床的成岩和成矿时间,是该矿床得以良好保存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992.
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是重要的金矿类型,近年来对该类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成矿岩浆背景、成矿机理及成矿模式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研究表明,该类矿床形成时代主要是中、新生代,其次为晚古生代;高硫化型矿床主要形成于挤压应力场环境和流体混合导致成矿物质沉淀,而低硫化型矿床主要产于张性或中性环境下由于流体的沸腾使得成矿物质沉淀;蒸气冷却收缩模式合理地解释了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和斑岩矿床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共生关系,对指导找矿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93.
通过分析来宾市从2002年成立以来(2003-2014年)春播期(历年2月21日到3月31日)低温阴雨(日平均气温<=12℃大于或等于3天)天气实况,重点以2011年全市大部为中度低温阴雨为例分析评估其影响,为春播期低温阴雨农业气象服务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4.
深海适冷菌SM9913产生的低温蛋白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从1855m深的深海泥样中分离纯化得到200多株分泌蛋白酶的适冷菌,其中3株产低温蛋白酶,本文对其中一株Pseudomonas sp.SM9913(P.SM9913)生长的适冷性和它产生的蛋白酶的适低温特性进行了研究。该菌株能够在0℃正常生长,其最适生长温度为15℃,最高生长温度为35℃。为一株适冷菌。该菌株所产蛋白酶的比合成速率在10℃时最高,催化酪蛋白水解的最适温度为35℃,在0℃仍具有3%的酶活力。最适pH为8.0。该蛋白酶的热稳定性很低,在40℃保温10min即丧失85%的活力,40℃时的半衰期为6min,为一典型的低温酶。抑制剂试验表明,该蛋白酶为金属蛋白酶。  相似文献   
995.
研究了南极适冷菌Pseudoaltermonas sp.S-15-13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EPSs)对重复冻融的菌体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重复冻融循环后,有胞外多糖包被的菌体仍能保持较好的生长能力,无胞外多糖包被的菌体生长缓慢,甚至死亡;不同浓度的胞外多糖均可降低水溶液的冰点,其效果较浓度相同的葡聚糖明显。说明南极适冷菌S-15-13对反复冻融的耐受能力与菌体分泌的胞外多糖直接相关,除了形成机械隔离屏障,胞外多糖还可能通过降低冰点等途径使菌体免受伤害。  相似文献   
996.
潘华盛  王军  李天尚 《海洋学报》1991,13(2):271-276
埃尔尼诺现象与黑龙江省夏季低温关系已有不少研究[1,2]。潘华盛等曾在文献[2]中指出,黑龙江省夏季低温主要是在特定的海温场和环流形势下发生的。海温场形势变化对冷夏的形成影响很大。本文拟利用自然正交函数(EOF)展开太平洋海温场的方法,讨论埃尔尼诺事件及其与黑龙江省夏季及秋冬持续低温过程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7.
利用1961-2009年36°N以南、108°E以东中国大陆191个站点逐日最低气温和NCEP/NCAR再分析日平均格点,研究与区域持续性低温事件有关的大气低频振荡信号,寻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表征不同类型区域持续性低温事件的指数,并尝试结合DERF2.0系统的预报产品进行持续性低温指数的延伸期预报试验。结果表明:(1)在研究范围内的区域持续性低温事件可以归纳为江北型、江南型和全区域型3类,其中江北型和江南型事件的环流背景差异体现在异常环流中心的纬度位置上,而全区域型事件属于增强型的江北型事件;(2)江北型和江南型区域平均最低气温时间序列的10-30 d低频分量的位相和强度变化与区域持续性低温事件的发生有显著关系,可以作为表征区域持续性低温事件指数和预报量;(3)100°-120°E范围内850 hPa温度场距平的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前两个主模态具有显著的10-30 d变化周期,并且其空间结构分别与江北型和江南型事件的典型环流特征一致,前两个主模态时间系数能够作为持续性低温指数的预报因子;(4)检验结果表明,DERF2.0系统对上述预报因子有一定的预报能力。在延伸期预报时效内,利用统计学和动力学相结合的方法制作的持续性低温指数的预报效果好于模式直接预报的2 m气温,该预报方法有助于提升区域持续性低温事件的延伸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998.
2016年1月寒潮天气过程极端性分析及集合预报检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陶亦为  代刊  董全 《气象》2017,43(10):1176-1185
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再分析资料和集合预报极端天气预报指数(extreme forecast index,EFI),对2016年1月21—25日强寒潮天气环流异常性和EFI对极端低温事件的预报进行了分析和检验。中亚地区一直维持标准化异常度在3个标准差以上的高压脊,冷涡系统不断发展增强,随着横槽转竖,冷空气爆发南下使得我国中东部出现极端低温。最低温度EFI可以提前7 d预报出低温信号,随着EFI预报时效的延长所对应的最大TS评分随之降低,对不同时效预报需选取合适的EFI阈值。对5%百分位的低温事件短期时效(1~3 d)最低温度EFI临界阈值为-0.6,中期时效(4~7 d)临界阈值为-0.5;对1%百分位的低温事件临界阈值则为-0.7。5%百分位的低温事件各时效最低温度EFI在江南、黄淮、江淮、江汉等地表现最好,华北、华南、西南、西北地区表现次之,在东北地区表现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999.
渤、黄海夏季低温带及其形成机制初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苏育嵩  苏洁 《海洋学报》1996,18(1):13-20
本文利用卫片资料分析渤、黄海夏季表层低温带的分布特征,初步提出鲁南低温中心的移动规律和低温带的形成机制.提出潮混合、风混合和海底坡度是形成低温带的基本原因.低温带的强度则主要决定于大陆增温、跃层强度、上混合层深度、海底坡度、潮混合强度和冷水补充.  相似文献   
1000.
牛头高家金矿位于安徽省东至县地区,属扬子陆块北缘,其成矿围岩为红色粘土和奥陶系地层。本次研究对该矿区矿石矿物中的硫铅同位素进行系统分析,硫铅同位素组成显示了成矿物质的复杂性和多元性。结合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分析,认为该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岩浆热液,而奥陶系地层也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牛头高家金矿原生矿为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后经历较为复杂的地质过程,最终形成独特的红土型金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