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4篇
  免费   903篇
  国内免费   1195篇
测绘学   112篇
大气科学   1008篇
地球物理   411篇
地质学   2293篇
海洋学   936篇
天文学   65篇
综合类   183篇
自然地理   504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154篇
  2022年   196篇
  2021年   214篇
  2020年   198篇
  2019年   201篇
  2018年   159篇
  2017年   180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190篇
  2014年   242篇
  2013年   234篇
  2012年   226篇
  2011年   221篇
  2010年   226篇
  2009年   217篇
  2008年   258篇
  2007年   176篇
  2006年   161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159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122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129篇
  1997年   145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111篇
  1994年   88篇
  1993年   87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73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3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4篇
  1954年   4篇
  1943年   2篇
  1935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鄂北—豫南地区榴辉岩相岩石变质作用演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王晓燕 《岩石学报》1997,13(3):369-379
鄂北-豫南地区榴辉岩相变质岩石类型多样,其野外产状和岩石化学特征反映了原地变质成因。根据区域地质及榴辉岩相变质岩石的野外产状,结合榴辉岩中石榴石绿辉石的Fe2+-Mg互换温度计所计算出的峰期变质温度,将本区榴辉岩分为两类,一类为中温榴辉岩,产于晚太古界—早元古界大别群,为B类榴辉岩,由绿帘角闪岩相岩石进变质形成。榴辉岩相变质作用分为两阶段,首先为柯石英榴辉岩相阶段,其峰期变质条件为T=600℃~700℃,P=2.7~3.0GPa,然后近等温降压,出现蓝闪石等含水矿物,为蓝闪石榴辉岩相阶段,此时水活度在榴辉岩相变质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另一类为低温榴辉岩,产于中元古界七角山组,为C类榴辉岩,由蓝片岩相岩石进变质形成,其峰期变质条件为T=490℃~560℃,P<1.5GPa。中温榴辉岩与低温榴辉岩具有不同的变质作用特征。最后讨论了本区高压变质带的成因演化。  相似文献   
132.
133.
判定地下水二维水动力弥散参数的直线图解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弥散参数的求得,是正确认识地下水污染运移及对其控制的前提。本文根据极值理论和非线性方程线性化手段,导出了浓度和时间变化的线性关系,得出了确定弥散参数的直线图解法。它可以弥补其它方法的不足。借用实际弥散试验资料对其进行了检验,表明所建数学模型与实际模型之间吻合良好,即所求得的参数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134.
甘肃桦树沟(铁)铜矿床的成因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古陆边缘弧-槽-盆体系的发生与发展,元古代基底火山(沉积)岩系经深循环水(海水)-热系统的作用,成矿物质被浸出和搬运,并经海底喷溢作用沉淀于海盆洼地中形成桦树沟矿床含铜建造,后期变质作用使成矿物质活化、转移和富集。桦树沟矿床为喷气(流)沉积-变质改造型(铁)铜矿床。  相似文献   
135.
软流层、中地壳与盆-山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虽然大量的地学断面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及其丰富的有关中地壳的信息,但极少有人将中地壳的与盆地、断隆山的形成和演化相联系.大陆层控构造理论认为,上地壳正断层上盘在下降过程中,挤压下伏中地壳塑性层,中地壳塑性层物质在该压力作用下从下降幅度最大、垂向压强最大的箕状盆地翘降端压出,主要流向垂向压力较小、紧邻断层面应变空间的下盘,促使该盘向上倾斜,形成断隆山,组成盆—山系.现今中国东部阴山、秦岭、太行山和燕山等断隆山脉,无不与同时代深沉降的断陷盆地毗邻.松辽盆地和西侧大兴安岭以嫩江断裂为界,断陷盆地和断隆山由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同时开始形成到新生代,伴随松辽盆地大幅度沉降,大兴安岭大幅度隆升.在重力均衡作用下,盆—山系形成引起莫霍面隆起和上地幔软流层隆升,在沉积盆地和断隆上形成大量金属、非金属和油气矿产.中生代以后,软流层大规模发育.软流层隆升对大型含油气区形成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136.
137.
为治理地下水中Cr~(6 )污染,了解受污染地下水在地层中直接处理的可能性,在处理工艺,静态水土体系反应以及小型土柱实验可行的基础上,设计制作了大型的地层污染控制模拟实验装置。在近似模拟了野外现场水文地质实体的动态条件下进行了Cr~(6 )污染治理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在地层中用一步法处理Cr~(6 )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同时对治理不同类型地下水污染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8.
FLOW FIELD IN SCOURED ZONE OF CHANNEL CONTRACTION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a laboratory flume to measure the two-dimensional turbulent flow field in the scoured zone of channel contractions under a clear-water scour condition. The Acoustic Doppler Velocimeter (ADV) was used to detect the flow field at different vertical lines along the centerline of uncontracted (main channel) and contracted zones of the channel. The distributions of time-averaged velocity components, turbulent intensity, turbulent kinetic energy, and Reynolds stresses are presented in nondimensional graphical form. The bed shear stresses are computed from the measured Reynolds stresses being in threshold condition within the zone of contraction where bed was scoured. The data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would be useful to the investigator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kinematic flow model and morphological model of scour at a channel or river contraction.  相似文献   
139.
酿酒葡萄冻害原因的初步分析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酿酒葡萄冻害的调查研究分析指出:初霜冻的早晚和冬季的极端低温不是造成酿酒葡萄冻害的主要原因。品种间差异和栽培管理不同也不是造成酿酒葡萄冻害的主要原因,10月份的强降温、气温明显偏低(气温≤-5.2℃)才是酿酒葡萄树体冻害的主要原因。引种抗冻能力较强酿酒葡萄品种、选择适应的生长环境和掌握适宜的埋土时间,是防御酿酒葡萄冻害防御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40.
鲁西平邑地区磨坊沟金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择鲁西平邑磨坊沟和梨方沟两个矿区的矿化蚀变样品,对保存于石英、方解石和萤石中的原生包裹体及氢、氧稳定同位素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研究表明,二个矿区的包裹体大小、形态相似,类型一致,均为气液两相盐水包裹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变化范围较宽,在120~450℃之间均有分布,但主要集中于120~260℃的范围内,可进一步分为110~150℃和170~250℃两个区间。结合显微镜下观测的载金矿物的特点,推测金矿的形成温度区间在170~250℃之间。冰点变化范围较大,在-2 8~-11 5℃之间,对应的盐度在4 65%~15 47%之间。矿体及围岩黄铁矿的δ34S值介于-0 71‰~+2 99‰之间,方解石和石英的δDSMOW值为-63‰~-70‰,δ18OSMOW值为+18 4‰~+22 2‰。以上数据表明流体来源于地幔,成矿过程中与建造水发生了混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