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4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222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81篇
地球物理   129篇
地质学   489篇
海洋学   142篇
天文学   58篇
综合类   68篇
自然地理   4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2年   2篇
  1949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刘俊新  陈忠富  徐伟芳  陈刚 《岩土力学》2012,33(6):1631-1639
利用直径为? 25 mm的聚碳酸脂分离式SHPB试验装置和真空封泥作为波形整形器,以不同速度撞击试件,测试了不同压实度和含水率试件在应变率范围为600~2 500 s-1内的动态力学性能,并对试验结果的有效性进行了讨论,分析了冲击压缩荷载作用下应力-应变曲线、动态峰值应力与峰值应变,动态峰值应力和峰值应变增长因子以及比能量吸收与应变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压实黏性土的动态峰值应力、峰值应变和比能量吸收随应变率的增大而增大,而压实度与含水率对压实黏性土的动态峰值应力、峰值应变和比能量吸收基本无影响;压实度与含水率对动态峰值应力和峰值应变增长因子有较大影响;比能量吸收随应变率而呈指数增长。  相似文献   
962.
基于Aki等(1975)的地方震尾波单次散射模型,利用文山地震台记录到2005年8月13日在云南文山县发生的5.3级地震余震序列的数字化波形观测资料,测量了震源区尾波Q(f)值。测量结果表明,当中心频率为1.5Hz时,文山地区的尾波Q值在52~155之间,平均值为91,尾波的振幅衰减率β(f)在0.013~0.039之间,平均值为0.024;测量得到该区尾波Qc值与频率f的关系为Qc(f)=62f^“0.87;尾波波源因子A0与震级ML成正比关系,满足关系lgA0=1.02ML-0.73。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为文山断裂带,地震波受到破碎带强烈的非弹性吸收,尾波Qc值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63.
声反射成像测井方法和仪器近来成为勘探地球物理界的新研究热点.但有利于成像的反射波信号与井中的模式波叠加而难以分离出来.为了改进仪器设计,研究更有效的数据处理和解释方法,必须用以波动方程为基础的数值模拟方法来精确描述声反射成像测井的波场.为此建立了非均匀交错网格、加PML吸收边界的、能够用于正交各向异性介质的3维有限差分数值模拟方法和并行算法程序.将其应用于典型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地层中反射声波成像测井的三维波场模拟,并与已公开发表的应用离散波数方法的相应结果对比,证明了此方法正确、算法高效.模拟的波场动态范围能够大于60dB,计算速度比常规算法提高了3.5倍.这些技术能够正确、有效地模拟大尺度(在10m左右)、较高频率(10kHz左右)的反射声波成像测井波场.为我们研究声反射成像测井仪器和资料处理解释方法提供了有力的定量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964.
多分量联合逆时偏移最佳匹配层吸收边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有限空间内的波动方程逆时偏移需要利用有效的边界处理技术用以消除人工截断对偏移结果产生的影响。本文以横向各向同性介质弹性波速度-应力方程为基础,依据传统分裂式最佳匹配层(Perfect Matched Layer,PML)吸收边界技术的思想,推导了应用于逆时偏移的完全匹配层波动方程,并给出了其高阶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格式。针对由边界处向计算区域内传播的"反射波",以及地震记录排列两端地震同相轴突变对计算区域的影响这两方面问题,本文给出了逆时偏移中吸收层的布设方式。模型和实际资料的弹性波叠前多分量联合逆时深度偏移结果表明本文的边界处理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吸收效果,获得了好的联合偏移成像结果。  相似文献   
965.
火焰原子吸收法虽已应用于各个行业领域,但该法存在样品称样量大、加酸后消解时间长、实验干扰较多等问题,其实际应用受到局限。针对这一情况,考虑到煤矿区土壤样品的特点,经过反复摸索,建立了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硝酸-高氯酸消解后的土壤样品中Zn、Cu、Fe、Mg、Ca、K和Na 7种元素含量的新方法。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和准确度较高,相对标准偏差在2.9%以下,加标回收率在97.3%~112.5%,并应用于淮南煤矿区土壤样品,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66.
安徽庐枞盆地酸性蚀变岩帽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酸性蚀变岩帽是浅成低温热液系统演化的产物,形成于酸性高氧化性流体的化学条件下;在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中广泛发育,是该类矿床的显著识别特征。通过对酸性蚀变岩帽的野外地质特征、矿物共生组合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能较好阐明浅成低温成矿热液系统的特征、性质、发生和发展演化及成矿作用过程。庐枞矿集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重要的矿集区之一,盆地内广泛发育以明矾石为特征蚀变矿物的酸性蚀变岩帽,面积超过30km~2,指示盆地内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系统的存在。目前为止,前期工作主要针对明矾石矿床地质特征和明矾石资源储量进行,该酸性蚀变岩帽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尚未开展。本次工作通过对酸性蚀变岩帽系统的野外采样、全岩地球化学分析和短波红外光谱测试分析技术(PNIRS测试)分析,确定其主要赋存在砖桥组火山岩中,组成矿物为石英、明矾石、高岭石、地开石,此外有少量绢云母、伊利石、珍珠陶土、叶蜡石、褐铁矿,极少数的叶腊石和黄钾铁矾等,在钻孔深部存在浸染状和半自形粒状黄铁矿。由于受到地表风化剥蚀和不同热热中心的影响,水平方向从矾山明矾石矿床向外围发育石英+明矾石带、石英+高岭石/地开石+明矾石带、石英+高岭石/地开石带、硅化带以及最外围的泥质带即高岭石±绢云母±伊利石带。根据酸性蚀变岩帽的矿物组合和主量元素特征,可将其分为三类:硅质蚀变岩、明矾石蚀变岩和粘土蚀变岩。硅质蚀变岩中SiO_2含量发生明显的富集作用,其余主量元素(K_2O、Na_2O、Al_2O_3、Fe_2O_3、P_2O5)含量显著降低;明矾石蚀变岩和粘土蚀变岩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SiO_2、Al_2O_3、Fe_2O_3、P_2O_5元素含量范围变大,K_2O和Na_2O含量降低,且Na_2O降低更加明显;而钛为不活泼元素,在岩石发生蚀变过程中TiO_2含量变化很小。矾山地区的酸性蚀变岩帽的产状、蚀变类型、地球化学特征受构造和地层的双重控制。  相似文献   
967.
沙地土壤呼吸观测与测定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动态密闭气室法(IRGA)和碱液吸收法(AA)对科尔沁沙地不同生境(固定、半固定和流动沙丘)土壤呼吸的日动态、季节动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测定分析,并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从固定到半固定沙丘、半固定到流动沙丘,随着植物群落盖度及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降低,土壤呼吸速率呈现递减的趋势.整个测定期用IRGA法和AA法测定的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固定沙丘分别为2.348和0.878μmolCO2·m-2·s-1,半固定沙丘分别为1.666和0.812μmolCO2·m-2·s-1,流动沙丘分别为1.061和0.573μmolCO2·m-2·s-1.(2)各生境土壤呼吸速率的昼夜变化与气温和土壤温度的变化趋势一致,与近地表空气湿度的变化趋势相反.(3)各生境土壤呼吸速率的季节变化与温度不完全同步,但其对温度的依赖程度显著高于土壤水分.(4)AA法测定的结果明显低于IRGA法,平均为IRGA法的48%;两种方法具有很好的相关性(R2=0.649 5,p<0.001).  相似文献   
968.
植物对硼吸收转运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建新 《中国沙漠》2008,28(2):266-273
 综述了在高浓度和低浓度条件下硼被植物吸收运输机理的研究进展。植物对硼的跨膜吸收有三种方式:硼供应充足时,植物通过被动吸收融合脂双层膜的方式以及借助MIPs蛋白协助的方式将硼吸收进入细胞;硼供应不足时,植物启动一个高亲和吸收系统,该系统通过依赖能量的蛋白(如NIP5-1)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将硼运入细胞内。硼在高等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有木质部和韧皮部两种,木质部是硼向上运输的主要通道,而BOR1作为植物体内介导硼外排的转运子,受外源硼浓度的调节:在植物缺硼时负责将硼从中柱鞘向木质部运输;在硼供应充足或植物处于高硼环境中时,植物通过蒸腾作用经木质部将硼向上运输,植物响应外源硼的机制开始启动,体内的BOR1会被内含体通过胞吞的方式吸收并最终运至液泡中进行降解。  相似文献   
969.
Endogenous levels of UVAC in different parts of matured gametophytic blades of Porphyra haitanensis and the effect of exogenous UVAC on sporangial branchlet formation are studied. The UVAC value in vegetative (36. 78 mg/g) and reproductive (29.25 mg/g) parts of female thallus is higher than their counterparts in male thallus (34.68 mg/g and 20.46 mg/g). The UVAC value of reproductive parts is higher than vegetative parts of same sexual thallus. The optimal UVAC concentration for sporangial branchlet formation is 0.1 mg/g.  相似文献   
970.
侯贤灯 《岩矿测试》1989,8(2):134-138
稀土元素以及钪、钇等十七个元素,化学性质十分相似,因此相互间的分离及其分量的测定一直是分析化学中的难题之一。近年来,稀土元素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稀土超导材料的研究应用),同时各学科的发展对稀土杂质要求测定下限越来越低,成为分析测试中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目前测定稀土元素的方法较多,有光度法、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电化学分析法、活化分析法、质谱法、原子荧光法、化学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