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6篇
  免费   523篇
  国内免费   586篇
测绘学   103篇
大气科学   80篇
地球物理   724篇
地质学   1308篇
海洋学   670篇
天文学   23篇
综合类   176篇
自然地理   491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87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66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52篇
  2008年   157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134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131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4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8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本通过分析1996.0至1990.0年期间分布于太平洋海域的88个验潮站所观测到的海平面变化(SLC)资料序列,以及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的日长变化(△LOD)资料序列,初步研究了海平面变化与地球自转的关系。实测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在年限时间尺度上,日长变化与东太平洋赤道带区域的海平面变化成正相关,而与西太平洋区域的海平面变化成负相关。根据海平面变化具有位相超前的现象,证实海平面的变化可能对地球自转速率产生激发贡献。近30年的资料分析表明,太平洋的平均海平面正以每年1.8毫米的速率上升。通过本研究工作使我们认识到海平面变化的观测数据是深入革球自转研究的一种重要资料源。  相似文献   
992.
Altitudinal Levels and Altitudinal Limits in High Mountains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In lowlands climate-specific processes due to weathering and erosion are dominant, whilst the geomorphology of mountains is dependent on the geologic-tectonic structure, i.e., the energy of erosion that increases according to the vertical. The expression "extremely high mountains" has been established as the extreme of a continuous mountain classification. It has to be understood in terms of geomorphology, glaciology and vegetation. Correspondence of the planetary and hypsometric change of forms is of great value as synthetic explanation. It is confirmed with regard to vegetation, periglacial geomorphology and glaciology. Due to the world-wide reconstruction of the snowline its paleoclimatic importance increases, too. Apart from lower limits the periglacial and glacial altitudinal levels also show zones of optimum development and climatic upper limits in the highest mountains of the earth. According to the proportion of the altitudinal levels a classification as to arid, temperate and humid high mountains has been carried out.  相似文献   
993.
晚新生代以来天山南、北麓冲断作用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地表地质、二维地震和钻、测井资料建立了两条横穿天山南、北麓库车河地区和金钩河—安集海河地区的构造剖面,从几何学和运动学的角度探讨新生代以来不同序次台阶状逆断层及其相关褶皱的叠加过程、以及叠加过程中断层形态、褶皱形态与位移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生长地层和生长不整合分析表明,上新世早期(4.2~5Ma)可能是天山南、北麓新生代冲断褶皱的主要形成期,发育自天山内部的台阶状逆断层在向两侧沉积盆地扩展过程中形成多个滑脱面和断坡,断层位移在断坡位置引发褶皱变形,从而形成南北方向背斜带成排分布的构造格局。在天山南麓库车河剖面中,控制库车地区构造变形的三条台阶状逆断层位移量分别为5.7km、6.3km和18km,它们的活动时代由老到新,而位移量却逐渐增大,反映新生代以来天山南麓的冲断作用可能存在一个加速的过程。按上述数值计算,渐新世(23Ma)以来的缩短速率为1.3mm/a,上新世(5.2±0.2Ma)以来的缩短速率为3.6mm/a。在天山北麓金钩河—安集海河剖面中,山前深部楔形体内的断层位移量为16.9km,但只有6km的位移量沿中上侏罗统西山窑组煤层内的滑脱面向北传递至第二排背斜带,而至第三排背斜带,位移量已递减为0.22~0.29km。以上新世早期(4.2~5Ma)作为构造活动时间,计算出该剖面上、下构造层上新世以来的缩短速率为2.6~3.1mm/a和3.8~4.5mm/a,其中下构造层内的山前深部楔形体、霍尔果斯深层背斜和安集海背斜的缩短速率分别为3.9~4.6mm/a、1.2~1.4mm/a和0.04~0.38mm/a,这说明由于断层位移量在向北传递过程中不断被褶皱作用吸收或沿反冲断层向南消减,各排背斜带的变形强度由南向北依次减弱。  相似文献   
994.
理塘断裂带沙湾段展布于四川西南部的木里河流域,处于理塘断裂带的南东尾端,为左旋走滑运动性质。文章在航空照片判译的基础上,通过野外研究发现,该断裂段的断错地貌现象主要集中分布在绒龙沟-沙湾的木里河东岸坡麓地带,表现为断层陡坎、断塞塘、断错冲沟、河流阶地及洪积扇等。由5个地点的断裂位错值和位错开始的年代学(TL和14 C)测试结果,估计的该断裂段晚更新世以来的平均水平滑动速率为2.1±0.3mm/a。在该断裂上开挖的3个探槽资料表明,该断裂段存在史前强震的地质记录,最晚一次强震的发生时间介于1310±90~950±30aB.P.之间,强震所导致的垂直位错量约0.5m, 同震水平位错1.30~1.45m左右。根据同震位错量及断裂长度估计的地震震级为7.0级左右。  相似文献   
995.
文章对西秦岭北缘断裂带黄香沟段的沉积建造、构造地貌等开展了野外调查与研究。冲沟位错、断裂剖面、山脊位错、线性槽地、洪积扇变形与断塞塘等详细的构造地貌分析,显示断裂带在黄香沟段晚第四纪具有较强的活动性,以左旋走滑兼有倾滑分量为特征。根据其中两条晚更新世末期以来的冲沟左旋水平位错平均值30.5±3.0m,及其14 C限定的冲沟发生位错的年龄为13480±240aB.P.,获得断裂晚第四纪的水平滑动速率为2.3±0.2mm/a。 同时,由断裂位错洪积扇形成的1.05±0.30m垂直位移量,与该期洪积扇形成的14 C年龄3690±100aB.P. ,估算了断裂晚第四纪的垂直滑动速率为0.28±0.08mm/a。  相似文献   
996.
粉质黏土重塑试样在小应变条件下变形特征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具有高精密局部位移传感器的三轴测试系统,对粉质黏土重塑试样在小应变条件下应力应变关系和剪切模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即使在极小应变条件下(0.0008%≤|εs|≤0.0021%),应力应变关系也一直保持高度非线性;在小应变条件下粉质黏土具有很高的剪切模量,且在一个很小的应变范围内迅速衰减,最后趋于一定值;剪切模量与应力状态、应力历史以及当前的加卸载方向有关,当应力方向与历史应力方向一致时,其衰减速率较快。  相似文献   
997.
选取塔中地区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样品进行了模拟实验,以研究其在表生岩溶作用下的溶解动力学特征.实验分别在30,50℃下,用pH值为3~6的盐酸溶液,恒温水浴加热进行.结果表明:4种样品溶解速率的相对大小依次为:灰白色灰岩>砂屑灰岩>粗晶白云岩>中粗-细晶白云岩,且溶解速率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pH值的增大而减小.但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溶解速率的变化略有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样品中的硅酸盐杂质、晶体颗粒的大小以及实验过程中产生的CO2的影响.由实验结果推测可知,对于塔中地区以表生岩溶作用为主形成的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储层,灰岩储层的储集性能可能优于白云岩储层;对于以埋藏岩溶作用为主形成的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储层,白云岩储层的储集性能可能优于灰岩储层.  相似文献   
998.
西安地铁二号线沿线地裂缝特征、危害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裂缝是西安地区典型的地质灾害,对该地区的各类工程建筑、交通设施、城市生命线工程及土地资源造成威胁,尤其是对拟建的西安地铁二号线的施工与安全运营影响更大。本文首先介绍了西安地裂缝的基本特征,然后阐述了西安地铁二号线穿越地裂缝的基本情况。根据实际观测数据及地表累计活动量确定了地铁二号线穿越的各条地裂缝在不同时间段的活动速率及地裂缝活动的影响范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地裂缝灾害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99.
利用广东省6个站点47 a的日雨量资料,计算并分析了各站降雨侵蚀力的时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根据降雨侵蚀力峰值在年内出现的次数,可以分为单峰型和双峰型。降雨侵蚀力的年内分布非常集中,连续3个月的降雨侵蚀力平均占全年侵蚀力的一半以上,越靠近沿海的站点侵蚀力的集中度越高。降雨量与降雨侵蚀力集中度的分布规律一致,但与降雨量相比,降雨侵蚀力的分布更加集中。各站降雨量与降雨侵蚀力的倾向率均大于零,说明自1954年以来,雨量和降雨侵蚀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降雨侵蚀力的增幅远远大于降雨量的增幅。但降雨侵蚀力倾向率的年内分布却是正负皆有。  相似文献   
1000.
沙漠腹地水是限制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因子。而植物改变其根系的生长速度,利用深层土壤水是抗旱的重要机制。试验中采用一次性灌溉的方法探讨防护林主要物种之一甘蒙柽柳(Tamarix austrom ongolica)幼苗在土壤水分逐渐旱化条件下的生长发育状况。分别在五月,七月,九月和十月采用水冲法和壕沟法将幼苗根系全部冲出,并测量各项生长指标。结果显示在逐渐旱化的生境中,柽柳幼苗生长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出不同的适应特征。柽柳幼苗垂直根和水平根的最大生长速率出现时间均早于地上株高和冠幅的最大生长速率所出现的时间。垂直根的生长速率分别为:1.178,0.150,0.089和0.133 cm/d;株高的生长速率分别为:0.127,0.107,0.070和0.053 cm/d。说明柽柳幼苗根系在空间上具有生长速度的优势。整个生长季中幼苗地上、地下生物指标的生长速率在垂直方向呈现"逐渐递减"趋势,水平方向则呈现出此消彼长相互交替的生长趋势,同时柽柳幼苗根冠比在不同时期分别为:0.602,0.589,0.636和0.634 cm/d。这些特性是柽柳幼苗适应逐渐旱化生境生长策略选择的综合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