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75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33篇
海洋学   358篇
综合类   54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91.
太平洋牡蛎精子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透射电镜下研究了太平洋牡蛎 (Crassostrea gigas Thunberg)的精子形成过程。精子细胞中含有前顶体颗粒、线粒体、高尔基体、中心粒等多种细胞结构 ,线粒体、前顶体颗粒的数量较多。在精子形成过程中 ,前顶体颗粒逐渐汇集、愈合成顶体泡 ,顶体泡覆盖在细胞核的一端逐渐发育为顶体 ;线粒体则向顶体相反的方向移动 ,最后移到核后端形成 4个较大的线粒体球 ;中心粒移到核后端由远端中心粒形成轴丝 ;细胞核发生致密 ,形态发生变化 ,最后形成杯状的精子核 ;多余的细胞质被抛弃。  相似文献   
392.
刘克强 《海洋与湖沼》1995,26(S1):130-133
海藻、牡蛎于1993年6-8月采自青岛近海。经恒温水解、脱水浓缩、低温干燥等方法得到海藻、牡蛎提取物HLK。对HLK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提取物含有丰富的氨基乙磺酸、多种维生素、多糖类、不饱和脂肪酸、低脂肪以及丰富而适量的钾。钙、锌、铁、铜、碘、硒等多种营养素和矿物质元素。为研制开发海藻、牡蛎保健食品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93.
介绍了深沪湾沿岸地层、构造、海底古森林及晚更新世古牡蛎滩遗迹,深沪湾的地壳运动与古环境变迁;研究了海底古森林和晚更新世古牡蛎滩的成因。  相似文献   
394.
395.
牡蛎是重要的海产贝类,其味道鲜美,倍受人们喜爱,许多地区仍有生吃牡蛎的习惯。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牡蛎不仅是副溶血性弧菌等病原菌的携带者,也是甲型肝炎、诺如病毒(Noroviruses,NVs)等病毒的主要载体^[1]。NVs是目前习见的食物源性病毒之一^[2],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相继报道多起食物因污染NVs病毒导致急性胃肠炎的暴发和散发,  相似文献   
396.
A muhispecies model for shellfish polycuhure in the Sanggou Bay in China used for large-scale long-line cultivation of the Chinese scallop Chlamysfarreri, the Pacific oyster Crassostrea gigas and the kelp Laminaria japonica is presented. The model includes key physical processes which are the transports of matter at the system boundary, and the main biological process that is the primary production and nutrients release from the bottom. By the model, the seasonal fluctuations of phytoplankton biomass and 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DIN) in 1994 are simulated. Furthermore, if the kelp culture scale is kept constant and the Chinese scallop and the Pacific oyster culture scales are adjusted, virtual shellfish farms are funded and responses of phytoplankton to the largescale shellfish culture are simulated. According to these simulated results, the room limitation, and the hypothesis that shellfish will not grow well if the phytoplankton biomass is less than 8.2 mg/m^3 , the expandable multiple of scallop culture k and that of oyster culture y are determined as k = -0.276 5y +4.690 5 and 0.133 3k +0.006 6y≤0.667 5, where, k ( or y) is equal to 1, the culture scale of scallop ( or oyster) is 8.8 x 109 individuals (or 66 ha, with a density of 59 ind./m^2 ), and the kelp culture scale is 3 300 ha with a density of 12 ind./m^2.  相似文献   
397.
为充分利用牡蛎壳的钙资源 ,对乙醇在不同浓度、不同烧煮时间、不同配比条件对牡蛎壳粉中钙的活化效果及不同浓度的乳酸对活性钙的提取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以活化温度 12 0℃ ,m(牡蛎壳粉 ) / g∶V(酒精 ) / m L为 1∶ 5,烧煮时间 3.5h活化效果最好 ;用体积分数为 85%乳酸提取钙的效果最佳。由牡蛎壳制备的乳酸钙含水分 1.9% ,游离酸 1.6% ,乳酸钙 95.1% ,磷 0 .3% ,钙 14.8%。  相似文献   
398.
江苏小庙洪牡蛎礁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2011年春季的生态调查资料,报道了江苏小庙洪自然潮间带牡蛎礁大型底栖动物的多样性及其群落结构。通过16SrDNA基因序列分析发现,在小庙洪牡蛎礁内分布有3种牡蛎(熊本牡蛎Crassostrea sikamea、近江牡蛎C.ariakensis和密鳞牡蛎Ostrea denselamellosa),其中分布于潮间带区的造礁活体牡蛎为熊本牡蛎,其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199±363)ind/m2和(12361±1645)g/m2。在该牡蛎礁内记录到定居性大型底栖动物(不包括3种牡蛎)共计43科66种,礁体大型底栖动物的总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分别达到(2830±182)ind/m2和(499.59±35.41)g/m2,显著高于邻近的软相潮间带泥(沙)质滩涂[密度(102±29)ind/m2;生物量(53.10±22.80)g/m2]和潮下带泥滩[密度(140±60)ind/m2;生物量(43.23±22.37)g/m2](P<0.001)。  相似文献   
399.
近江牡蛎i-型溶菌酶基因分析及温度对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溶菌酶是机体先天免疫系统中一个重要的效应分子,参与机体多种免疫反应。本研究克隆了近江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 i-型溶菌酶的保守cDNA序列,并探讨其在不同组织的表达、不同温度对其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近江牡蛎i-型溶菌酶保守cDNA序列长634 bp,包含一个长420 bp开放阅读框,编码139个氨基酸;其蛋白序列具有典型的i-型溶菌酶特征,包含特定氨基酸残基序列CL(E/L/R/H)C(I/M)C、部分高度保守序列SCG(P/Y)FQI和酶活性中心位点(Glu34、Asp45、Ser48、Trp61);另外,还发现一个新的氨基酸保守序列HNGGPRGC。i-型溶菌酶基因在近江牡蛎消化腺、肌肉、鳃、外套膜、唇瓣等5种组织的表达量以消化腺最高,鳃次之,肌肉最低。i-型溶菌酶基因的表达与温度相关,水温20—25℃,其表达量比较稳定;水温6℃或13℃,表达量都呈下降趋势;在27℃,表达量在整个实验过程都维持一个相对高的水平;在34℃,其表达量在第12小时达到最高,第48小时后急剧下降;表明温度可影响i-型溶菌酶基因表达,从而调节其免疫功能和对外环境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400.
模拟湛江港涉海工程施工产生的悬浮物,探讨底泥悬浮物对工程附近海区近江牡蛎养殖的影响,研究不同浓度悬浮物对大、小规格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的毒害效应。结果表明,悬浮物对大规格近江牡蛎(8.12±1.76 cm)的毒害影响不明显;对小规格近江牡蛎(2.33±0.78 cm),悬浮物浓度≤270 mg/L时死亡率低于30%,悬浮物浓度≥810 mg/L时死亡明显增加,死亡率达60%。通过概率单位法计算,小规格近江牡蛎的96 h半致死浓度为627.17 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