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85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20篇
海洋学   331篇
综合类   74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综述了近10a国内外有关重金属、氨态氮、亚硝酸盐、有机污染物等几种环境因子对虾蟹类非特异性免疫影响的研究成果,以期为通过改善养殖环境条件提高虾蟹类自身免疫抗病力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进一步深入开展该领域的研究工作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52.
肽聚糖对鲈鱼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初始体重(5.50±1.63) g的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为研究对象,研究饲料中添加肽聚糖对其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在配合饲料中分别加入0 mg/kg,100 mg/kg和500 mg/kg的肽聚糖制成3种等氮等能(蛋白42%,脂肪11%)的实验饲料,进行为期8周的摄食生长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肽聚糖对鲈鱼的成活率无显著影响,但却显著影响其生长.当饲料中添加500 mg/kg肽聚糖时,鲈鱼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0 mg/kg)和低添加量组(0 mg/kg)(P<0.01).当饲料中肽聚糖添加量为500 mg/kg时,鲈鱼白细胞的吞噬指数、血清溶菌酶活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低添加量组(P<0.01).当饲料中肽聚糖添加量为100 mg/kg时,鲈鱼血清替代途径补体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但却显著低于高添加量组(500 mg/kg)(P<0.01).攻毒实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500 mg/kg肽聚糖能显著提高鲈鱼对哈维氏菌的抵抗能力.本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肽聚糖添加量的升高,鲈鱼的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力均显著上升.  相似文献   
53.
为研究低氧胁迫对军曹鱼幼鱼免疫功能的影响,将幼鱼暴露于溶氧浓度为(3.15±0.21) mg/L的水体28 d,测定不同时间点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 (TNFAIP3)、白细胞介素1β (IL-1β)、白细胞介素1受体2 (IL-1R2)、白细胞介素17C (IL-17C)和热休克蛋白70 (HSP70)等免疫相关基因在幼鱼鳃、肝脏、肠道和脾脏中的转录水平表达量。结果显示:(1)在幼鱼的鳃中,TNFα 和 IL-1R2 基因转录水平表达量在胁迫1 d和14 d时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胁迫 28 d则分别表现为极显著(p<0.01)和显著下降(p<0.05);TNFAIP3在胁迫1 d时极显著升高(p<0.01),在胁迫7 d和14 d时则分别表现为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下降;IL-1β在胁迫1 d时极显著下降(p<0.01)后极显著升高 (p<0.01);IL-17C在胁迫7 d和14 d时极显著下降(p<0.01);HSP70 在胁迫1 d时显著下降(p<0.05),在胁迫14 d和28 d时均极显著降低(p<0.01);(2)在肝脏中,TNFα 和 IL-1R2 基因转录水平表达量在胁迫1 d和28 d时显著下降(p<0.05),在胁迫14 d时则极显著降低(p<0.01);TNFAIP3在胁迫1 d时极显著上升(p<0.01),在胁迫14 d和28 d时则极显著下降(p<0.01);IL-1β在所有胁迫时间点均极显著上升(p<0.01);IL-17C 在胁迫7 d、14 d和28 d时均极显著低于对照水平(p<0.01);HSP70基因表达量持续上升,并于胁迫28 d时达到顶峰(p<0.01);(3)在肠道中,TNFα、IL-1β、IL-1R2、IL-17C和HSP70基因转录水平表达量在胁迫的所有时间点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TNFAIP3在胁迫1 d时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后下降,在胁迫7 d和14 d时分别与对照组具有显著(p<0.05)和极显著差异(p<0.01);(4)在脾脏中,TNFα和IL-17C 基因转录水平表达量在胁迫1 d、7 d和14 d时极显著下降(p<0.01),在胁迫28 d时则显著降低(p<0.05);IL-1β在胁迫1 d和28 d时极显著下降(p<0.01),在胁迫7 d和14 d时则显著降低(p<0.05);IL-1R2在胁迫1 d、7 d和28 d时极显著下降(p <0.01),在胁迫14 d时则显著下降(p<0.05);HSP70基因表达量在胁迫1 d、7 d和28 d时均极显著下降(p<0.01)。研究结果表明,28 d的低氧胁迫后,军曹鱼幼鱼免疫基因的转录表达水平发生显著性变化,预示长时间的低氧可能抑制了军曹鱼的免疫功能,引发肠道炎症,并增加了军曹鱼感染病原菌的风险。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益气和胃胶囊联合八段锦治疗慢性胃炎(CG)伴焦虑、抑郁的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免疫功能等的影响。方法:选取100 例CG伴焦虑、抑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各50 例。对照组行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和胃胶囊联合八段锦治疗。比较2组综合疗效、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患者免疫功能和炎症因子指标变化、不良反应及治疗后6个月生活质量。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00%(48/50),对照组为72.00%(36/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2组SAS与SDS评分、免疫功能及炎症因子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AS、SD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且治疗组治疗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CD3+、CD4+和CD4+/CD8+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治疗组升高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白细胞介素(IL)-6、IL-7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2.00%(1/50),对照组为20.00%(10/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后6个月随访,生活质量(QOL-100)评分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CG伴焦虑、抑郁的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和胃胶囊联合八段锦治疗可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症状,提高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减少炎症反应和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5.
为探究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 2,TLR2)及下游免疫分子对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i)机体的保护作用,本研究采用RT-PCR及RACE法获得瓦氏黄颡鱼TLR2全长c DNA(2611bp),编码789个氨基酸残基,含有10个富含亮氨酸的重复序列(Leucine Rich Repeat,LRR)和Toll/IL-1R(Toll/IL-1 Receptor Domain,TIR)同源区结构域,属I型跨膜受体。序列同源性比对发现,瓦氏黄颡鱼TLR2 c DNA与斑点叉尾、鲤及虹鳟的同源性分别为78%、62%及49%。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瓦氏黄颡鱼TLR2与斑点叉尾聚为一支。q RT-PCR分析表明,TLR2 m RNA在检测的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头肾和脾脏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能显著上调瓦氏黄颡鱼肝脏、头肾及脾脏中TLR2 m RNA表达(P0.05),分别在24h、48h及12h达到最大值。头肾中的TLR 2信号通路下游的髓样分化因子、半胱氨酸蛋白酶8、核转录因子kappa B、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m RNA均显著上升(P0.05),分别在24h、12h、48h,48h和48h达到最大值。结果表明,嗜水气单胞菌感染激活了TLR2信号通路,通过上调表达,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等。本研究表明,TLR2在瓦氏黄颡鱼抵御嗜水气单胞菌侵染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免疫作用。  相似文献   
56.
【目的】筛选(Pinctadamartensii)金黄壳色选育群体植核后免疫相关基因与代谢通路。【方法】利用转录组对植核前后马氏珠母贝的血细胞进行转录组建库及测序分析。【结果和结论】分别获得61.78×106和62.68×106个高质量转录组数据,且映射到参考基因组的平均映射率分别为70.16%和67.82%。与植核前相比,植核后分别有2 925个和3 097个基因显著上调和下调(差异倍数≥2,校正后P≤0.001),其中包括免疫相关基因凝集素、Toll样受体,热休克蛋白等。对差异基因进行GO分类分析,分为基因的分子功能、细胞组分、生物过程3个大类,并细分为11个子类别,其中结合和催化功能的基因较多。KEGG分类分析差异基因,可将基因参与的KEGG代谢通路分为6个分支,细胞过程、环境信息处理、遗传信息处理、人类疾病(仅限动物)、代谢、有机系统。KEGG富集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到免疫相关通路胞质DNA感应途径、白细胞跨内皮迁移等免疫通路。  相似文献   
57.
于1997年9月在青岛红鸟养殖场采集中国对虾,给对虾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海藻多糖和北虫草我糖后,用生化法测定其血清中的溶菌酶,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动力学变化。结果表明,注射1.0%北虫草多糖及1.0%海藻多糖48h后,对虾血清中的LSZ活性由对照组的0.25U/ml分别增至0.88U/ml和0.75U/mlPOD活性由对照组的0.11U/mg分别增至2.2U/mg和1.96U/m  相似文献   
58.
甲壳动物中的酚氧化酶原激活系统研究评价   总被引:56,自引:3,他引:53  
依据80-90年代国际关于甲壳动物免疫机制的资料,对甲壳动物中的酚氧化酶原激活系统的研究进展予以综合评价,目的在于为中国科技工作者防治虾蟹类疾病提供参考。现有的研究表明,甲壳动物中的酚氧化酶原激活系统可被微生物多糖激尖,在激活过程中产生一系列活性物质,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宿主防御反应。在甲壳动物中,与proPO系统有关的因子正在被逐步纯化出来;proPO可由内源蛋白酶转化成活性形式,存在调节因子调节p  相似文献   
59.
欧洲鳗鲡胃肠道激素免疫组织化学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方永强  戴燕玉  陈蕾 《台湾海峡》1999,18(1):83-86,T003
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了9种哺乳动物胃肠道激素抗体在正常生长欧鳗和僵鳗胃肠道的定位分布,研究结果表明,5-HT,SOM,GAS,α-1-AT和P物质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存在于正常鳗和僵鳗胃肠道中,其余4种抗体显阴性反应,文中讨论了胃肠道激素在僵鳗成因中可能的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60.
甲壳质、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免疫与抗癌活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肖航 《海洋科学》1999,23(3):30-32
自1811年Bracomno发现甲壳质以来,人们对它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及开发利用。其研究和利用已涉及到工业、农业、医学、环境保护、国防、食品、日用化工等众多领域,尤其是在医药方面的应用,引起极大关注。据报道,甲壳质、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具有辅助免疫、抑制癌细胞及肿瘤生长等作用,因此,这类物质不仅可以作为健康人防癌、提高免疫力的保健品,还可以在临床上治疗早期癌症,并对中晚期癌症病人的放化疗起到保护作用,从而有效提高疗效、减少痛苦、延长病人的生命。1 甲壳质、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免疫活性及机理1.1 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