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5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66篇
测绘学   68篇
大气科学   41篇
地球物理   103篇
地质学   216篇
海洋学   116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13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71.
2007年3月,第四个国际极地年对极地的探测和研究计划在各国相继正式启动。2007年3月1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代表中国政府在北京宣布了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正式启动。国际极地年被誉为国际极地科考的“奥林匹克”盛会,全球科学家曾分别于1882,1932和1957年联合组织过三次国际  相似文献   
672.
673.
674.
《地理教学》2009,(6):F0003-F0003
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泊,湖面海拔1048米,平均水深达8米以上。其中大湖面积988平方公里,西南部的小湖区由16个小湖泊组成,大小湖总面积为1228平方公里。汇人湖泊的河流主要来自西北的开都河、马拉斯台河等,多年平均入湖径流量为26.8亿立方米。湖水经西南部的孔雀河排出,平均每年出流量为12.5亿立方米。博斯腾湖水域辽阔、烟波浩淼,被誉为沙漠瀚海中的一颗明珠。  相似文献   
675.
大量实测资料及综合研究表明,在内陆干旱区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变异影响状况具有独特的标识特征,且具有一定的警示性和重要指导意义。当水循环中研究区径流量实测值离均系数小于0时,表明这时该水循环过程已失去了天然状态特征,实测径流量累计过程线明显偏离天然径流量累计过程线。在年内,每年的5月份受春旱农灌大量引用出山地表径流水量影响,地表径流量及其累计过程线偏离天然径流过程线最为严重,地下水补给量及泉水溢出水量也具有类似衰变特征。上述水循环衰减的程度,与该流域中游区灌溉面积和引用水量增加密切相关。其中20世纪80~90年代人类活动对流域水循环衰变影响程度从50年代的19%增大至54%,远超过流域尺度水循环自然调节能力,其拐点为37%。  相似文献   
676.
本研究运用双频雷达(60MHz和179MHz)获取的南极中山站-Dome A断面的雷达回波探测数据,对冰盖浅部100-700m的雷达内部反射层和接收功率变化定量计算分析表明,60MHz的雷达回波能量比179MHz衰减得更快;中山站-Dome A断面冰盖浅层700m以上的雷达反射层形成的主导原因是冰密度的变化;断面上不同测站点间同一深度的接收功率差值达到10dB,表明冰盖浅层散射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77.
日本岩手宫城内陆地震40天后的2008年7月26、27日两天,日本地震学会分别在栗原市和一关市,组织召开受灾区居民“居民地震讨论会”。两个会场分别都有100多位居民参加。  相似文献   
678.
《内陆地震》2010,24(1):40-40
经《内陆地震》编委会研究决定,组织专家对2008年度在本刊上发表的论文进行优秀论文评审,并对优秀论文作者予以适当奖励。2009年12月9日上午,召开了《内陆地震)2008年度优秀论文评审总结会议,经专家评定,2008年度发表在本刊上的下列6篇论文被评为优秀论文:  相似文献   
679.
根据南极大陆冰盖近表层的物理模型设计了一个垂直一维的冰盖近表层能量传输模式, 采取合理简化的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并构造一套完整的数值求解方法, 实现了对冰盖表面及近表层内能量传输过程的数值模拟. 利用最新获取的东南极高原Dome A自动站的气象观测资料, 通过计算冰盖表面能量通量作为模式上边界条件驱动模式求解冰盖表面及近表层内温度的季节变化过程, 将模式模拟结果与4个观测深度(0.1, 1, 3和10 m)的雪冰层温度进行了对比检验, 取得了与观测较为一致的季节变化过程, 并能够揭示出比观测更为细致的冰盖近表层内温度垂直分布结构及其季节变化特征. 通过模式结果分析得到的冰盖表面能量平衡特征表明: 1) 冰盖表面能量平衡全年主要表现为负的净辐射与正的感热通量之间的平衡, 季节差异显著; 2) 冰气相互作用机制主要是大气以感热形式输送给冰盖, 并在春季显著增强. 因Dome A特殊的地理位置, 研究结果对南极高原内陆中心地区具有较好的代表意义.  相似文献   
680.
美国气候一统计学家对厄尔尼诺在最近300年间的活动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将它与同一时段内太平洋热带地区火山活动资料进行了对比。考虑到了降落在冰盖上的火山灰数量的目测指导,以及每次喷发时爆发力的地质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