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6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44篇
地质学   86篇
海洋学   60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3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浙江138矿床铀的富集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其韬 《铀矿地质》2002,18(1):41-55
138铀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沉积-成岩及改造再生阶段。本对两个阶段中,铀沉淀富集的因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22.
本文利用河南县牧气观测资料,根据垂穗披碱草的生物学特性,探讨牧草的再生能力与积温、草原干湿指数、产草量的关系,提出科学利用草场,合理轮牧的依据。  相似文献   
223.
论凤山铜矿床的再生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立生 《矿产与地质》1992,6(6):431-439
凤山铜矿床产于中元古界昆阳群绿汗江组凤山段,其下伏为中元古代晚期的滇中裂陷槽中的狮山铜矿床。凤山铜矿床矿体呈脉状、巢状、囊状,切割围岩,形态产状受断裂构造及狮山段紫色层“刺穿体”的控制,是典型的后生矿床。矿石物质成分(以黄铜矿、斑铜矿为主)、黄铁矿的Co含量(0.6%)及Co/Ni比值(75.71)和硫化物的δ^34S值均继承了狮山铜矿床的特点;矿石具碎斑状、角砾状,细脉状和网脉状等后生矿石构造,凤山铜矿床黄铜矿、斑铜矿对各种波长入射光的反射率均高于狮山铜矿床黄铜矿、黄铜矿的Cu、Au、Ag含量高于狮山铜矿的黄铜矿,而S、As、Zn含量低于狮山矿的黄铜矿。基于上述特征,提出了凤山铜矿床的再生成矿模式。凤山铜矿床的成矿物质来自下伏的狮山铜矿床及狮山段紫色层细碧质火山角砾岩,经后期非含矿热液溶解而沿构造上升,而后在上覆地层的构造中沉淀、富集而形成再生矿床。  相似文献   
224.
青藏高原造山带的某些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炳蔚  王彦斌 《地球学报》1994,15(Z1):45-53
以昆仑中央断裂为界,青藏高原可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的造山带是在刚性基底地壳上发育起来的。造山前期是裂陷槽发展阶段,并以简间的碰合褶皱成山。造山期后构造变形也简单,以逆冲、叠覆构造为主。南部的造山带是在柔性基底地壳上发育起来的。它的特点是活动性强,经我旋回开、合造山前期出现有连贯性较好的洋盆及两侧广阔的陆缘沉积,造山期后变形复杂,除逆冲、叠覆构造外,出现大量平移断层。这一部的构造格局形成了青藏高原造山带一系列独有的特征。  相似文献   
225.
例举了离子交换水处理工艺,讨论了逆流再生离子交换器的结构设计特点,并给出主要具体设备参数。  相似文献   
226.
《海洋世界》2010,(4):9-9
器官再生的秘密即将揭开,未来世界也许会更加匪夷所患 ·壁虎断了尾巴可以长出来,这种神奇的本领让人类羡慕不已。十年前开始的一项研究最近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果:定位了哺乳动物中一个调控组织再生的基因。  相似文献   
227.
城市再生:21世纪中国城市化趋势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城市再生是城市化深化的必然结果。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城市开发概念经历了5次变化,即城市重建、城市振兴、城市更新、城市再开发和城市再生。每一概念都包含丰富的时代内涵,并具有连续性。我国大规模的城市更新改造是从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始的,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的开发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在实践上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教训,在理论上引借了“城市有机更新论”。21世纪我国大城市都不可避免地要踏上城市再生之路,城市再生是新世纪内涵式、质量型城市化政策的必然选择。我国城市再生在实践和理论上面临的5个方面的重要问题,即“逆工业化”和“第三产业化”、“郊区化”与“中产阶层化”、城市社区建设与就业、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和利用以及城市再生的法制建设、规划和管理。  相似文献   
228.
通过盆栽试验探讨了红壤施用不同浓度的硼、钼微肥对圆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植株生长和叶肉细胞超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1.0、3.0、7.0mg·kg^-1的硼酸或0.5、1.0、4.0mg·kg^-1的钼酸铵都能增加圆叶决明的株高、分枝数、干物质重和硼/钼元素的吸收,稳定细胞壁、细胞膜、叶绿体膜的结构,增加叶绿体的数量;其中以3.0mg·kg^-1的硼酸或4.0mg·kg^-1的钼酸铵为最佳施用量.本研究证实了在施用的硼、钼浓度范围内,施用较高浓度的硼酸(7.0mg·kg^-1)会对植株产生一定的毒害,而施用高量(4.0mg·kg^-1)的钼酸铵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毒害症状.  相似文献   
229.
230.
谢丽 《中国沙漠》2007,27(1):105-109
民国时期和田地区人口数量达到60余万,为此前历史人口最高峰值,年社会消费薪柴6\^5×108 kg以上,折合乔木330余万株,年人均消费8株左右。薪柴高消费引起各绿洲植被系统质量劣化,植被系统物种失衡,表现为垦区之间居民薪柴结构存在多种差别。主要垦区因人口规模较大,开发历史较长等原因,薪柴消费积累效应强,野生植被存有量稀少,大多垦区以人工植被为主要薪柴来源,人工植被薪柴占总薪柴量的60%~80%,又造成垦区人工植被数量减少过快。为保持垦区植被平衡,地方政府积极推动植树造林运动,但年平均人工栽植林木与一年消耗数之比大体为1∶1\^02~1∶2\^16,植树数量不足以补偿薪柴消费的减少,对绿洲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