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0篇
  免费   177篇
  国内免费   206篇
测绘学   46篇
大气科学   124篇
地球物理   74篇
地质学   441篇
海洋学   252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16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01.
导线覆冰极值的概率分布模拟及其应用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南方地区多个气象站和电力部门观冰站的导线覆冰逐日冰厚资料,将广义极值分布和广义帕雷托分布引入导线覆冰的概率模型研究中,通过超门限覆冰次数的泊松分布拟合检验,结合H ill图解,提出了基于超门限峰值法门限值的确定方法;对两种分布在导线覆冰极值模型拟合的适用性研究表明,广义帕雷托分布对各站覆冰冰厚极值的拟合精度最高;重现期冰厚极值估计随样本长度的变化分析表明,广义帕雷托分布模型极值估计的稳定性比广义极值分布强,一般样本容量达到25 a左右时,广义帕雷托分布重现期冰厚极值的估计趋于稳定,可以作为短序列下估计导线覆冰极值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2.
王文  蔡晓军 《干旱气象》2010,28(1):26-29
通过对四川省甘孜州二郎山与西南地区108个气象观测站的气象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筛选出13个气候特征比较接近二郎山的站点,利用二郎山的覆冰资料和邻近站的气象要素对二郎山的覆冰厚度进行重建。使用最优子集回归方法建立了二郎山覆冰序列与康定气象因子之间的数学模型,恢复了二郎山1951~2001年的覆冰厚度资料。趋势分析表明重建的序列与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气候变化的趋势是一致的,为划分我国西南地区覆冰等级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3.
为研究沿岸固定冰的形变特征,本文基于2018年1—3月连续获取的5景Sentient-1A雷达数据,利用差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D-InSAR)技术对波罗的海东北部的沿岸固定冰进行了探测.阐述了重复轨道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探测固定冰形变的基本原理及数据处理流程,并结合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固定冰形变产生的原因.研究指出:3个...  相似文献   
104.
东南极冰盖内陆深处几个雪坑离子浓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南极中山站-Dome A断面距海岸800~1 100 km(海拔2 850~3 760 m)的内陆深处3个雪坑进行了雪层剖面观测和雪样化学分析.氧同位素、可见层位特征与主要阴、阳离子浓度的剖面对比分析表明, 同位素季节变化信号不明显, 而太阳辐射冰壳与某些离子(如Na 、 Cl-等)浓度变化有较好的对应.研究区域主要的几种离子如Na 、 Cl-和SO2-4等与东南极内陆其它区域雪坑中的相似, 但NO-3和NH 4有较大差异.在高原中心区域, NO-3沉积后很大部分又逸散返回大气, 因而雪层中平均浓度很低但表面处的浓度却异常地高.在海拔2 850 m处, 各种离子的浓度随深度增加而增加, 在海拔3 750 m处则为相反趋势, 在海拔3 380 m处趋势不明显.如果离子沉降速率保持不变, 这种特征意味着近20 a来降雪积累速率在高原中心区域为减少趋势, 在海拔较低的区域则为增加趋势.在所有雪坑中, Na 和Cl-具有非常好的正相关性, Cl-/Na 为1.24~1.61, 略高于海水中的值(1.168), 说明Cl-虽然主要来源与于海盐, 但仍有一小部分为其它来源.非海盐SO2-4在不同雪坑中显示出不同特征, 对其是否能指示火山喷发等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5.
在阿尔金南缘玉苏普阿勒克塔格北侧出露的冰沟组火山岩为一套与滨浅海相细粒陆源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共生的中基性火山岩,主要岩石类型有蚀变熔结凝灰岩、安山质凝灰熔岩和强蚀变玄武安山岩。该火山岩作为Columbia超大陆裂解阶段的物质记录,对其年代学和产出的地质构造背景的探讨,有助于探讨阿尔金南缘前寒武纪构造演化过程。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强蚀变玄武安山岩样品具有两组锆石年龄,第一组年龄分别为944. 7±6. 4 Ma(n=8,MSWD=0. 057)和951. 2±6. 3 Ma(n=12,MSWD=0. 042),测点位于锆石震荡环带上,显示了典型的岩浆锆石的特征,代表火山岩的形成时代,属青白口纪早期;第二组年龄介于446±5~458±4Ma,与区域高压—超高压岩石的原岩的退变质时代(~450 Ma)一致,可能代表受该期陆壳深俯冲/折返事件改造。另外,228±6 Ma、229±4 Ma和130±1 Ma的年龄信息,可能代表火山岩还遭受了晚三叠世和早白垩世构造热事件改造。构造背景分析表明,该火山岩形成于板内裂谷环境,对应于Columbia超大陆裂解阶段的晚期,之后索尔库里群沉积盆地由拉张转换到汇聚的构造背景,转为Rodinia超大陆汇聚阶段。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和该火山岩年龄信息,进一步制约了阿尔金南缘Columbia超大陆裂解和Rodinia超大陆汇聚的时限分别为945~1602 Ma和871~945 Ma。  相似文献   
106.
黎敦朋  罗坤  肖爱芳  孔令添 《地质学报》2019,93(12):3095-3110
福建李坊重晶石矿床是东南沿海地区发现的一个大型独立重晶石矿床,已有30余年的开采历史,在沉积重晶石矿床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对该矿床的成因和成矿时代仍众说纷纭。本文通过对福建李坊重晶石矿床中矿石组构的野外调查、电子探针分析和重晶石的流体包裹体测温,取得如下发现和认识:①首次在重晶石矿石中发现了管孔状构造、角砾状构造、蜂窝状构造等热水喷流通道相沉积构造;②首次在重晶石矿石中发现具有热水成因指示意义的同生钡冰长石矿物;③140个重晶石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值为89.3~208.5℃,均值为162.7℃,表明李坊重晶石矿床属于低温热水沉积矿床;综合矿石构造、矿物学和流体包裹体测温等证据,提出李坊重晶石矿床为"白烟囱型"热水沉积矿床的新认识,为华南地区早古生代热水沉积矿床的研究和找矿勘探提供了重要新资料。  相似文献   
107.
文章基于山东半岛岩溶洞穴(上小峰洞)一根长约41 cm的石笋SD1的铀系测年和稳定同位素组成分析,获得138. 0~125. 8 ka B. P.平均分辨率为30年的石笋δ18O 和δ13C时间序列,并据此讨论了倒数第二次冰消期区域气候和环境变化的特征及与全球变化的联系.在倒数第二次冰消期,上小峰洞石笋( SD1)δ18O的变化与中国南方石笋δ18O的变化具有类似的阶段变化特征,进一步确认了冰消期北大西洋气候对亚洲季风的重要影响.通过对山东石笋高分辨δ18O记录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发现该记录存在显著的约60年、 75年和1620年周期,表明太阳活动和北大西洋涛动与该地区气候变化有紧密的联系.同时,通过对比东亚季风区高分辨率石笋记录,认为在倒数第二次冰消期为"两步冰消"的变化特征.除此之外,上小峰洞石笋碳酸盐δ18O冰期和间冰期平均值的差异仅为0. 7‰,远小于内陆洞穴石笋碳酸盐δ18O冰期和间冰期平均值的差异(羊口洞约为1. 4‰,董哥洞约为2. 2‰,三宝洞约为2. 4‰).这一显著差异可能主要源于海岸线迁移造成的海陆格局的变化对区域季风降水及降水氧同位素组成的重要影响;并且冰期-间冰期海平面变化对近海环境记录、大陆架下垫面、海洋沉积物气候指标等都可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8.
福建李坊重晶石矿床是闽浙地区发现的唯一的一个大型独立重晶石矿床,为厘清其成因,本文对矿床中的矿石和围岩进行了详细的组构和矿相学研究。结果显示,重晶石矿石具有角砾状构造、碳膜构造、蜂窝构造、管孔构造等典型热水沉积构造;围岩也具有碳膜构造、块状构造和条带状构造等热水沉积构造。且矿石与围岩具有同沉积的特征。另外,对采自435中段的层状矿体中的10件重晶石矿石样品还进行了电子探针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矿石的主要矿物为重晶石,其主要成分Ba O含量为62. 905%~65. 737%,SO3含量为34. 263%~37. 235%,Al2O3为0. 058%~0. 216%,Sr O为0. 190%~0. 363%,反映重晶石的形成可能与热卤水的活动有关。矿石中的次要矿物为钡冰长石、钡长石和黄铁矿,偶见钡云母和方解石。在Si O2/(Na2O+K2O)-MnO/Ti O图解上,样品点全部落入热水成因区。综上研究认为李坊重晶石矿床为热水沉积成因。  相似文献   
109.
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全极化SAR数据的极化特征获取海冰密集度算法。首先,对全极化SAR数据进行多视化及滤波等预处理,以获取相干矩阵与协方差矩阵;其次,通过相干矩阵与协方差矩阵获取若干极化特征,对这些极化特征进行相关性与冗余性分析,构建最优特征空间;然后,将最优特征空间作为输入量放入神经网络分类器中,得到海冰分类结果;最后,根据海冰分类结果提取海冰密集度。选用拉布拉多南部海域2景全极化Radarsat-2影像获取海冰密集度,与业务化海冰密集度产品ASI-3125进行对比研究。本文算法结果与ASI-3125海冰密集度分布趋势基本一致,总体上略大于ASI-3125海冰密集度,标准差值分布为3.46%和6.82%,说明利用高分辨率全极化SAR数据在监测边缘区域小尺寸破碎海冰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10.
从中山站到冰穹“A”的这条路上,有三个地方,冰裂隙比较密集:第一段是前60公里,包括出发基地。在那里,有好几次,我们雪地车的履带陷进冰裂缝。还有一次最险的,一名中山站的队员整个掉了进去,幸好掉的不是很深,下去几米被一个小平台托住了。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最终被救了上来,经历了一次死里逃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