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3篇
  免费   178篇
  国内免费   206篇
测绘学   45篇
大气科学   124篇
地球物理   72篇
地质学   441篇
海洋学   250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16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许金义 《贵州气象》1994,18(6):31-36
本文提出了六盘水高海拔山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是形成严重冰凌的主要原因。从中分析了覆冰种类及参数。这些参数对指导架空线路和通讯线路等防冰、抗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2.
高向群  黄茂桓 《冰川冻土》1994,16(3):259-264
应用人造多晶冰开展了正弦振动荷载和恒荷载压缩蠕变实验。振动应力的最大值为0.50MPa,最小值为0.34MPa,对时间的平均值为0.42MPa,实验频率在10^-2-5Hz范围内变动。恒荷载实验的初始应力为0.42MPa,实验温度一律为-1℃。当应变很小时(低于~0.14%)样品在一个振动周期内发生的可恢复应变随应变的增加而增加。一个振动周期内可恢复应变的量级为10^-4。振动荷载下样品最小平均应  相似文献   
63.
土类对正冻土成冰及冷生组构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通过室内相同温度条件下5种土类的冻结试验,研究了不同土类冷生组构的形成,试验表明,分凝冰层及冷生组构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土的水,热性质以及分散度等因素。日本火山灰中冻结缘具有较高的导湿系数,且冻结锋面前移速度缓慢,形成7.2cm的厚冰层;临夏高岭土、内蒙古粘土和兰州黄土中冻结缘导湿系数逍渐减小,且冻结锋面前移速度逐渐加大,形成从厚层状到微层状冷生构造的演变,分凝冰层厚度逐渐减薄,从3-10mm到小于1  相似文献   
64.
黄茂桓 《冰川冻土》1995,17(4):366-370
本简要介绍我国学1987年以来在国内外冰流动理论和试验研究中取得的进展,包括晶粒长大规律、异向性冰的第三蠕变、压剪联合作用下冰的流动以及全新世冰和冰期冰流动性质的差别等,并加以评论。  相似文献   
65.
对青藏高原小冬克玛底冰川和古里雅冰帽上的数个雪坑和浅冰芯的观测,得出其碱度(OH-)剖面、雪坑和冰芯的液态电导率(EC)变化与OH-之间呈良好线性相关(r≥0.8).分析表明,无论在季节、年际或百年际时间尺度上,EC与OH-间的相关性以及EC与可溶离子总量(TDS)间的相关程度是大致相当的.EC的波动主要取决于粉尘来源的碱性盐类(尤其Ca2+)的变化.因此,EC参量运用到深冰芯研究中,可反映历史时期大气粉尘载荷的变化,对反演沙漠演化、大气环流有重要意义.古里雅冰芯记录表明,大气粉尘的中、长期变化可能取决于气候参量的组合特征"冷-干"气候阶段粉尘量上升,EC和OH-值高;"暖-湿"阶段粉尘量下降,EC和OH-值低.20世纪初以来,随着藏北高原气候呈现暖湿化趋势,大气粉尘载荷明显下降.因此,EC可作为显示大气尘埃载荷变化的宏观标尺,是气候波动的"指示器".  相似文献   
66.
随着我国地质遗迹调查与保护工作的蓬勃开展,各时代地质遗迹包括第四纪冰川遗迹均广泛地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与此同时,一些不实的报道,如浙江省庆元、新昌、上虞等地区发现冰臼群、冰石河等冰川遗迹的消息多见诸报端(叶隆生,2006;刘忠永,2005;韩同林,2007)。与浙江庆元、新昌、上虞毗邻的缙云县大洋山地区地理位置独特,在主峰石鼓尖也有人发现了与庆元、新昌等地相类似的“冰臼群”。对于这些“冰臼群”的成因进行深入的探索,可为揭开上述地区所谓“冰臼群”的神秘面纱提供有力的证据。1地质背景大洋山地区位于丽水-余姚深断裂东侧、上陆-…  相似文献   
67.
基于中国第21次南极考察中获得的69°00'S、76°24'E附近普里兹湾夏季海冰边缘区内破碎海冰的航拍照片,利用图像处理的方法从中提取了破碎海冰的若干几何参数,得到了海冰边缘区内随着与开阔水域距离增大,海冰面积、平均钳测直径等几何参数的变化规律。并按其尺寸的变化规律将海冰边缘区划分为边界区、过渡区和内部区三部分,其变化和波浪在冰边缘区中的衰减过程紧密相关。圆度的变化则说明海冰边缘区中海冰磨损最充分的地方是在冰间相互作用最明显的过渡区。另外,一种改进的幂函数分布和Weibull分布用来对破碎海冰尺寸的累积频率进行拟合,分布函数中各参数的变化情况很好的反映了海冰边缘区内破碎海冰的分布变化。其中,参数Lr随着与开阔水距离增加而增大(说明由于波能衰减导致可以出现的破碎海冰最大尺寸的增加);尺度参数L0随着与开阔水距离增加而增大(反映了破碎海冰平均尺寸的增加以及由于波能的衰减而导致单位面积区域内尺寸较大的破碎海冰所占比例的增加);分布维数D随着与开阔水距离增加而减小(说明了由于波能的衰减导致破碎海冰所受约束条件的减弱);形状参数γ随着与开阔水距离增加而减小(说明了随着波能的衰减破碎海冰尺寸分布范围的增大)。  相似文献   
68.
DUT-1合成模型冰的弯曲强度和弹性模量实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渤海海冰物理和力学特征值和国内水池实验室能力,以1:10~1:30比尺要求,发展了DUT-1合成模型冰.文中简介该模型冰的理想参数、成分和制备过程.就其弯曲强度和弹性模量进行系统的实验分析.通过500多次弯曲实验,获得该模型冰在不同加载速度下的破坏方式,各向同性证据和弯曲强度为35~65kPa和弹性模量平均53MPa的结果.并且得到弯曲强度和弹性模量在实测湿密度范围内呈递增关系,浸水模型冰性能稳定时间超过4h,弹性模量与弯曲强度之比82%超过2000.  相似文献   
69.
施雅风 《第四纪研究》2002,22(4):312-322
1999年 5期《第四纪研究》刊登的“青藏高原冰期环境与冰期全球降温”论文 ,内容丰富 ,提出了许多重大问题和新鲜讯息 ,发人深思。本文就部分内容进行讨论 ,认为根据新近若干冰期降温值较大的信息 ,就得出冰期降温幅度为过去认识的两倍的普遍性推断 ,还为时过早。青藏高原新近研究表明夏季降温值是较小的 ;冰川平衡线高度取决于以夏季温度为标志所提供的消融热量与全年降雪积累量的平衡 ,单纯就降温值 ,不能决定平衡线下降值 ;全球各地气候、地形差别很大 ,冰期变化也很悬殊 ,不存在全球均一的 1 0 0 0m左右平衡线下降值 ,干旱区的下降值多低于此数。青藏高原末次冰盛期 (LGM)冰川堆积 (终碛、侧碛 )和侵蚀形态(冰斗、槽谷 )一般保存良好、形态鲜明 ,较易识别 ,近年已获取测年资料 ,证明过去地貌法判别的LGM冰川规模 ,并以此决定的LGM平衡线位置基本恰当 ,当然也有误判者。从 2 0世纪 2 0年代起 ,研究者逐渐认识高原内部主要是中西部LGM平衡线下降值较小 ,经过多次改进的LGM平衡线高度分布图显示约有 1 /3左右地区 ,平衡线下降值不足 30 0m ,实为世所罕见。其原因可能主要在高原西北部是全球惟一高海拔寒旱核心区域 ,为极大陆型或极地型冰川分布区 ,以现代西昆仑山崇测冰川、古里雅冰帽为例 ,平衡线高度  相似文献   
70.
Reiking  RF Martner  BE 《气象科技》2001,29(1):51-54
引言近年来,借助于有显著改进的遥感及模拟的方法,天气研究和应用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然而,人工影响天气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到了需要抉择的重要关头。由于在流域范围内重要区域缺少使人信服的降水增加一致性的证据,这个领域或是将变成不再存在,并且当世界淡水危机是如此的严重以致不能不管时,只能等待未来几代人的努力才能解决,或是将实施战略研究,通过采用新技术进入现代主流来寻找保障继续发展的技术。为了更好地证明作为基础的假设并在应用中提供可能的产品,实施战略研究是很有必要的。然而,直到现在,除了孤立的研究计划以外,还没有涉及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