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8篇
  免费   177篇
  国内免费   206篇
测绘学   46篇
大气科学   124篇
地球物理   72篇
地质学   441篇
海洋学   252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16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为深入理解热喀斯特湖与多年冻土间的相互作用, 本文以青藏高原北麓河盆地典型热喀斯特湖区域为例, 构建考虑热传导和热对流过程的水-冰-热耦合模型, 对热喀斯特湖作用下的多年冻土退化特征及热喀斯特湖的水均衡进行模拟,计算地质环境和气候变暖对热喀斯特湖水均衡和冻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热喀斯特湖周围冻土逐步退化并形成贯穿融区, 导致地下水循环模式发生改变;在地表温度作用下, 形成的活动层厚度为3.35 m;热喀斯特湖在整个模拟时段内表现为负均衡, 其排泄量在285~388 a间显著增加;地层渗透性能决定了热喀斯特湖和生态环境的发展方向;气候变暖加速多年冻土向季节冻土转变。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认识寒旱区生态水文过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3.
高速远程冰-岩碎屑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冰-岩碎屑流是高寒山区陡峭山体斜坡区冰崩、岩崩或滑坡解体后形成的冰屑、岩块和土颗粒混合体高速流动现象.由于裹挟了冰屑,冰-岩碎屑流具有超强的运动性,屡屡引发震惊世人的灾难性事件,是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下地质灾害研究的热点与前沿问题.通过对近40余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和评述,指出了冰-岩碎屑流的概念由来和主流定义方法,阐述了其成因机制的气候敏感性,结合典型实例论述了区域发育特征,重点分析了运动特征、减阻机理和冰屑影响机制.冰-岩碎屑流的超强运动性被认为与低摩擦冰减阻机理、摩擦热融减阻机理、侧限约束减阻机理密切相关.冰屑作为材料组分和融水来源,能够降低界面摩擦、改变冰-水-岩相互作用,进而形成复杂的热-水-力耦合作用.今后应加强研究冰-岩碎屑流事件的成因机制和时空分布规律、运动特性和冰屑影响机制、过程演化观测与预警评估技术,以期揭示冰-岩碎屑流运动机理,为冰-岩碎屑流及链生灾害的科学减灾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94.
周雪飞  徐嘉  张绪冰 《冰川冻土》2022,44(1):117-132
北极西北航道对北极资源开发与世界贸易格局有重要影响。针对当前西北航道通航适宜性时空变化分析研究中时空分辨率低、时效性差等问题,利用2015—2019年每年9月及2019年8月1日至9月20日的Sentinel-1 SAR数据,基于k均值非监督分类方法反演了十米级高空间分辨率海冰密集度。通过长时序宏观跟踪和短时序精细分析西北航道全线通航窗口,并以70%的海冰密集度作为阈值,测算了西北航道经过重要海湾及海峡累计不可通航的次数。结果表明:西北航道的航情随冰情而变,通航能力尚不稳定。具体来说,西北航道的冰情呈现东轻西重、南轻北重的格局,不可通航节点个数东少西多、南少北多。2018年9月西北航道通航情况最差,高于可通航阈值的海冰覆盖面积占总航道面积的35.24%,共有10个不可通航节点。2016年和2019年9月的通航情况较好,阿蒙森湾—科罗内申湾—毛德皇后湾—维多利亚海峡—富兰克林海峡—皮尔海峡—巴罗海峡—兰开斯特海峡段航道(航道C)可实现全线通航。进一步通过小尺度时间窗口研究发现,西北航道的最佳通航窗口为8月下旬至9月上旬,期间共出现3条全线通航的航道;最佳通航路线为航道C,其连续通航时间长达30天。  相似文献   
95.
陈丰  李雄耀  唐红  王世杰 《矿物学报》2015,35(2):255-266
水(冰)是最简单的化合物,也是宇宙中丰度最大的矿物。通常认为,水无嗅、无味,无处不在。然而,液态水或固态水却是异乎寻常的物质。水具有某些其它物质没有的,特别是赋予生命所要求的特殊性质,如氢键、水簇和kosmotrope离子等。本文综述水(冰)的结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分布以及与生命的关系。  相似文献   
96.
97.
基于美国冰雪中心以及AMSR-2海冰密集度产品,分析了1972—2019年在威德尔海域发生的莫德高地冰间湖(1973、1980—2017年)以及威德尔冰间湖(1974—1976年)的时空变化特征,从而为研究冰间湖的形成和长期变化机制提供依据。选用40%海冰密集度阈值识别冰间湖,发现威德尔冰间湖(平均面积为250 000 km2)从结冰期至融冰期一直存在,而莫德高地冰间湖(面积从1980年的1 350 km2至2017年的53 180 km2)则出现日期晚(晚于7月18日)且持续时间短(除2017年长达90 d以上,一般在3~23 d内)。这些时空特征差异反映了与威德尔冰间湖和莫德高地冰间湖相关的海洋对流活动的巨大差异。基于漂流浮标数据评估了2016—2017年莫德高地冰间湖出现前中后区域的温盐变化特征,发现2016年夏季表层水盐度升高,且在2017年变得更暖更咸,但在2018年却变淡。这可能与莫德高地冰间湖在2016年冬出现、2017年冬面积增大以及2018年冬未出现的现象密切相关。此外,2019年在离莫德高地西南方3 000 km的海域首次出现了一个冰间湖,这可能是由于风暴过境导致。海洋和大气在冰间湖的产生、维持以及消散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8.
The changes of plasmalemma permeability and some primary inorganic ions of Antarctic ice microalgae ( Chlamydomonas sp. ICE-L) in the low-temperature stress were examined. The plasmalemma of 1CE-L could maintain the stability at the freezing condition of -6 ℃. That signifies that it could maintain the proper function of plasmalemma and stability of the intracellular environment during sea ice formation. The function of inorganic ions on low-temperature adaptation of ICE-L was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X-ray microanalysis method. Low temperature (0 - -6 ℃ ) induces Ca^2 + concentration increment of cytoplasm, but after 24 h the content decrease quickly to normal value. As a matter of fact, Ca^2 +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as the second messenger in the low temperature adaptation of ICE-L. In addition, low temperature also influences on the other primary inorganic ions transfer and the cell maintains activity by keeping ratio balance among different ions. Above all, it is necessary for Antarctic ice microalgae to survive and breed by maintaining the stability of K^ + content and the balance of Na^ +/Cl^ -.  相似文献   
99.
冰中之火     
吴溪 《海洋世界》2009,(7):40-44
笼形水合物(Clathrate hydrates)是以水为基础的晶体,外型看起来像冰。水分子的氢键间构成了“笼形”结构,非极性的分子(通常为气体分子)被“困”在其中。换言之,笼形水合物是一种“笼形”混合物——此混合物中的“主人”是水分子,“客人”通常是气体分子。如果没有被困的气体分子的支持,外部的“笼形”结构就会崩塌,变成普通的冰或是液态水。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