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38篇
测绘学   39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112篇
海洋学   90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6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71.
南极地区气候系统变化: 过去、现在和将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极科学委员会(SCAR)下属的"南极与全球气候系统(AGCS)计划"专家委员会发布了"南极与南大洋气候系统(SASOCS)"白皮书,重点评估了过去50 a南极地区气候系统的变化并预估了未来100 a情景。白皮书总体认为,过去50 a南极气候系统变化表现出很强的区域特征。南极半岛地区升温明显,半岛及亚南极岛屿上的冰川均处于退缩状态;南半球环状模(SAM)转为正位相,西南极上空的暖湿气团入侵加强,南极冬季对流层有升温趋势,平流层变冷,极涡消退日期推迟;东南极外围的南极底层水变淡,Weddell海区的底层水有变暖趋势。虽有上述区域变化,整个南极地区在过去50 a中近地面气温并无明显升高,降水亦无明显增加。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冰面积也无明显变化,只在某些扇区变化强烈。模式预估结果为:到21世纪末南极内陆地区将增暖(3.4±1.0)℃, 海冰面积将缩小约30%。现有的冰盖模式尚不足以回答未来气候变暖情景下冰盖融化与海平面变化之间的定量关系,有待更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2.
日前,由英国南极局科学家史密斯博士率领的4人科学考察队,开始对南极冰盖下隐藏的湖泊进行探测。这一大小大约相当于英国的Wind-ermere湖的南极冰下湖泊,可能含有对地球生命、气候变化和未来海平面上升等研究有价值的线索。科学家们目前对这一隐藏在冰下的湖泊已经有了一个大约的认识:它位于南极冰表面以下3.2km处,窄长的形状,面积大约18平方公里;对湖泊深度的最初探测结果是105m,表明湖泊水体深厚,因而是未来研究微生物生命和获得气候记录的理想之地。为此英国有关部门制定了令人激动的考察计划,史密斯博士带队开始进行的探测是该计划的第一步。如果进展顺利,下一步将进行钻孔探测,对湖中水体进行采样,英国希望最早在2012~13年完成采样探测。  相似文献   
173.
青藏高原大冰盖假说的提出与扬弃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M.Kuhle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青藏高原冰期发育大冰盖假说,连续发表20多篇文章,喧闹一时,吸引很多人注意,一批中国学者首先反对,不少欧、美、日等国学者专程为此问题上高原考察,结果均持异议。1991年第13届INQUA大会前后,很多学者参加的横贯青藏高原考察,未能看到冰盖假说的任何实证。IGCP计划253项为此问题设立的成问题冰盖工作组,工作组组长N.Rutter专文评论M.Kuhle假说中的许多错误,认为绝大多数学者均拒绝接受冰盖论,但M.Kuhle仍坚持其原先论点。现在可以说在科学讨论中大冰盖假说实际上被扬弃了  相似文献   
174.
1942年,李四光曾研究桂北第四纪冰川遗迹,嗣后,引起学术界争鸣,至今仍有人提出质疑。笔者根据1968年以来在广西长期工作的观察,认为桂北冰川的遗迹是存在的。现就有关资料整理记述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5.
龙门山彭州—什邡地区的巨型冰川漂砾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周自隆 《四川地质学报》2001,21(2):122-125,128
论述了塘坝子等地的“飞来峰”是由汶川搬运到喜州等地来的巨型冰川漂砾,同时分析了“飞来峰”石灰岩呈角砾状是由冰劈作用和厚层冰雪压碎作用,再经胶结的结果,提出了冰冻灰岩这一词语。  相似文献   
176.
南极内陆考察沿线GPS高精度定位点测量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山站至 Dome- A考察是中国承担的“国际横穿南极科学考察”( ITASE)计划的一部分。考察沿线布设有 GPS高精度定位点 ,通过两期观测数据的计算可知 ,考察沿线的冰川整体上以8- 2 4 m/a的速度向西北方向 (兰伯特冰川盆地方向 )流动 ,而且 ,越接近冰盖边缘 ,运动速度越快 ,最快达到 1 0 0 m/a。同时 ,由于冰川的流动 ,引起了 GPS点垂直方向 0 .2 - 1 m的沉降量  相似文献   
177.
东南极冰盖中山站-DOme A断面路线考察的初步结果   总被引:7,自引:11,他引:7  
1996年以来,中国国家南极考察队连续3次进行了南极冰盖内陆考察,最远点距海岸1100km,海拔3900米,沿考察路线对冰盖表面地形,表面雪层特征,雪积累速率,冰体厚度和运动速度等进行现场观测,采集0.6-3.3米深度雪坑样品,在4个地点钻取50-100m,深度冰芯5支,部分资料和样品的初步分析表明,由于研究区域毗邻Lambert冰川和格罗夫山,冰面地形较多起伏,中段很大区域坡面朝向Lambert冰川,自中山站向内陆460km积累速率为46-210kg.m^-2.a^-1(相当于12-60厘米厚度雪层),表面1米深度雪的密度为350-450kg/m^-3,雪变成冰的深度(密度达830kg.m^-3)在几个冰芯钻取地点大约为60米,说明研究区域内雪的变质过程基本相同,300km处50米冰芯初步分析显示,过去几十年积累速率和温度均呈上升趋势,这虽然与南极地区其他针点的结果相一致,但却和毗邻的Lambert冰川西侧研究结果相反。  相似文献   
178.
全球冰川消融加剧使人类环境面临威胁   总被引:11,自引:10,他引:11  
沈永平  梁红 《冰川冻土》2001,23(2):208-211
随着气候变暖,全球覆盖的冰川及其它各类冰体消融越来越多,近几十年来冰消融呈加速趋势,冰川的消融会影响到全球气候,使海面上升,引发区域淹没、冰雪灾害、冰川洪水自然灾害等,这些都威胁着人类居住的环境安全,并可能改变着许多的动植物种群的习性和生境,不断加剧的冰冻圈变化已影响到我们的生存环境,必须加强环境保护意识,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相似文献   
179.
对全球海面变化均衡模式的改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学祥 《地质科学》1992,(4):404-408
以J.A.Clark为代表的全球海面变化均衡模式为基础,讨论冰盖形或对地核运动的影响。数值计算表明,由于地核偏离地心的运动,不同海区大约有±1.54m的海面波动。把这个结果叠加在均衡模式的结果之上,会使预测的结果与所观察结果更为符合。  相似文献   
180.
《地理教学》2005,(4):46-46
国家海洋局8日授权新华社发布了中国南极冰盖昆仑科考队的有关情况,向全国人民进行“汇报”:在历时63天的考察中,中国南极内陆冰盖昆仑科考队开展了大量科学考察工作,硕果累累。目前12名科考队员精神状态良好,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