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5篇
  免费   220篇
  国内免费   383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45篇
地质学   973篇
海洋学   112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81.
鄯善红台硝酸盐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新疆鄯善县红台硝酸盐矿床主要产于第三系桃树园子组上部碎屑岩中,矿化带总体沿山前呈向南突出的弯月形展布。矿体呈层状、似层状。盐类矿物垂直分带明显,自上而下依次为硝酸盐、氯化物、硫酸盐。硝酸盐矿物主要为钠硝石,含微量钾硝石、钡硝石。矿石中普遍含钠硝矾,是我国首次发现的硝酸盐、硫酸盐复盐矿床。钠硝石矿体赋存于桃树园子组地层构成的洪积剥蚀残留台地上部近地表处,矿体埋深仅0~0.2m。矿体形态受地形制约,具席状矿化特点。受地形及地表水影响,矿体形态、矿层厚度与矿石品位变化大。矿床受后期地表水溶蚀破坏,盐溶裂隙、洞穴十分发育,使矿体在平面上呈龟壳状,连  相似文献   
82.
高位滑坡的运动转化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位滑坡剪出口高于坡脚,它一旦滑离滑坡发生区,运动可能转化成四种形式:1.崩塌:由滑体经分级解体滑过剪出口处依次向前倾倒而成;2.碎屑流动或3.碎屑滑动:由滑动块体经碎屑化而成;4.泥石流:在适当的细粒物质量和水体条件下生成的碎屑流动。  相似文献   
83.
碎屑白云母是碎屑岩中常见的、来自源区的稳定成分,可以用来指示源区性质,多硅白云母是碰撞造山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的特征矿物。对大别造山带同造山期沉积而成的江汉盆地东部上三叠统-中侏罗统砂岩碎屑白云母化学成分研究表明:上三叠统该区地层砂岩中碎屑白云母多以低硅白云母(Si<3.2)为特征,暗示此时大别造山带高压-超高压岩石很可能没有出露地表;自下侏罗统开始,砂岩中碎屑白云母中多硅白云母(Si>3.3)大量出现,中侏罗统砂岩多硅和低硅白云母发育,表明大别高压-超高压岩石在早侏罗世即已出露地表并经剥蚀搬运至盆地。这一结果从沉积学角度为约束高压-超高压岩石的折返时序和大别造山带演化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84.
85.
五大连池近代火山老黑山火烧山火山喷发过程的考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以当代火山学的研究思路和观点,为恢复五大连池两个近代火山,老黑山火烧山的喷发历史过程进行了野外考察研究工作。老黑山火山锥是由三套不同的碎屑堆积物组成。在锥体的南侧、东侧和西侧以及北测和北西侧有5个熔岩溢出口,按它们形成先后关系,认为有早、中、晚三期熔岩流。本文还对老黑山火山锥上的寄生火山、结壳熔岩与渣状熔岩的分布、流动特点及形成的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最后得出结论:老黑山火山是经多期次喷发活动形成的。火烧山火山锥是一碎屑化泡沫化程度很低的浮岩块和熔岩碎块组成,同老黑山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86.
湖相生物碎屑灰岩热模拟气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高岗  常亮 《现代地质》1998,12(1):103-107
通过对山东平邑盆地下第三系湖相生物碎屑灰岩加水热模拟气的研究,探讨了热解气的产率、组成及结构参数的变化特征。湖相生物碎屑灰岩热解气总体上以非烃气为主要组分,非烃中又以CO2含量最高,其高含量与碳酸盐岩分解有关;其次为N2和H2,CO含量甚微。烃气中以烷烃为主,烯烃含量很低。在正异构烃组成中异构烃含量相对高。干燥系数和酸烷比随模拟温度升高而规律变化,可以用来衡量有机质的成熟度。  相似文献   
87.
对来自祁连与秦岭造山带交接部位秦安地区葫芦河流域的“葫芦河群”浅变质砂岩中大量碎屑锆石的LA-ICP-MS U-Pb测年结果发现,其中含有年龄为2 302~2 578 Ma的锆石颗粒。这些锆石年龄均十分谐和,且阴极发光图象上显示具有典型岩浆型振荡环带结构和岩浆成因锆石的w(Th)/w(U)为0.11~1.42,表明这些锆石为新太古代末期构造岩浆作用的产物。这些锆石是该区域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锆石,表明祁连与秦岭造山带交接部位可能存在比陇山岩群和秦岭岩群更古老的陆壳。  相似文献   
88.
楚科奇海盆M04柱晚更新世以来沉积古环境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第五次北极科考"采自楚科奇海盆的M04柱进行粒度、冰筏碎屑、黏土矿物、岩心XRF扫描、沉积物颜色分析,初步建立了楚科奇海盆晚更新世MIS4期以来的沉积地层框架。MIS4期以来,楚科奇海盆M04柱沉积物粒度和黏土矿物组成具有明显的冰期/间冰期变化特征,冰期沉积物粒度分布以双峰态为主,由洋流搬运和海冰搬运沉积组分组成,伊利石含量高、高岭石含量低;间冰期沉积物具有三峰态粒度分布特征,由海冰搬运、洋流搬运和冰山搬运沉积组分组成,伊利石含量低、高岭石含量高。通过M04柱黏土矿物组合类型与北冰洋边缘海盆的表层沉积物黏土矿物组合类型对比表明,晚更新世以来楚科奇海盆沉积环境发生显著变化:温暖的间冰期受波弗特涡流驱动,波弗特海为研究区的物源输入提供了主要贡献;寒冷的冰期表层环流呈反向输运,细颗粒物源碎屑以东西伯利亚海的输入为主。  相似文献   
89.
梁文栋  胡修棉 《地质学报》2023,97(9):2975-2991
现代河流沉积物忠实地记录了流域盆地内的母岩、风化、搬运和沉积过程中的化学、物理过程以及人类活动的改造作用,是探索和验证源- 汇系统等理论的重要媒介。本文以全球现代河流砂组分数据库为基础,总结了碎屑组分、重矿物组分在不同大陆的分布特征,探讨了其在物源识别、源区贡献率计算、沉积物产生及搬运过程中气候- 构造等影响因素的评估、对源- 汇系统的研究启示等方面的应用。今后建议加强基于大数据的沉积物组分对气候- 构造- 人类活动的响应、沉积物产生及通量、高时间分辨率的沉积物组分变异性、不同物源定量化方法的差异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90.
四川盆地晚三叠世碎屑组分对物源分析及印支运动的指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沉积物源分析是认识盆山演化的重要途径.四川盆地上三叠统的砾岩碎屑、砂岩骨架颗粒、碎屑重矿物组分显示,晚三叠世存在5大物源,它们分布于龙门山北段-中段、大巴山、龙门山南段、盆地东南和盆地南部.碎屑物源总体以"再旋回造山带"和"大陆板块"类型为主,其中,龙门山北段-中段和龙门山南段以"再旋回造山带"类型为主,而盆地东南部和南部以"大陆板块"类型为主."再旋回造山带"类型可细分为"混合造山带"及"碰撞造山和褶皱冲断带"两种类型,龙门山北段和龙门山南段均以"混合造山带"及"碰撞造山和褶皱冲断带"类型为特征.盆地物源分布存在阶段性特征:早期,龙门山北段-中段、大巴山物源规模较大,盆地东南和南部规模较小;晚期,盆地东南和南部规模增大,各方向呈均衡分布格局,这与周缘板块构造活动的阶段性有关.晚三叠世,龙门山北段由西北向东南方向挤压,构造活动强度总体具有弱-强-弱的演变趋势.须二期,龙门山北段逆冲-推覆开始形成,并暴露水面遭受剥蚀,向盆地提供物源;须四期为盆地最活跃期,龙门山北段进一步挤压抬升剥蚀,盆内沉积中心也由西北向东南迁移;须四期后,龙门山北段剥蚀区继续向东南推进,但构造活动强度渐趋和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