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149篇
地球物理   64篇
地质学   165篇
海洋学   339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正5月12日,我国"科学"号海洋科考船完成首个科考任务返回青岛母港。在本次航行中,"科学"号科考船携带丰硕的成果满载而归:在冲绳海槽发现了2个"黑烟囱"、4个热液溢流区,采集到硫化物、岩石和沉积物等地质样品30多件。"科学"号首航承担的是中国科学院海洋先导性科技专项和国家"973计划"项目的西太平洋  相似文献   
62.
The Ryukyu trench-arc system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types according to its subduction model. The normal subduction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Philippine Sea plate creates a hinge sedimentary wedge with large deformation at the collision front, while the oblique subduction in the southern part gives rise to a smaller accretion with small deformation than that in the northern part. The mechanisms that cause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these two types have been analysed and calculated by using gravity data based on the lithosphere rheology and the stress state of the lithosphere in the subduction boundary. The two types of subduction model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internal extension in the southern Okinawa Trough and the small extension in the northern part. The difference of the stress state between the two types of subduction model is also manifested in other tectonic features, such as topography, volcanic activity and crust movement. Modeling bathymetric and gravity data from this area suggests that the oblique subduction of low angle, together with smooth geometry of the overlying plate crust, results in small stress released on the south of the trench by the subduction plate. The intraplate faults in the southern Okinawa Trough behind the trench stand in surplus intensive stress. On the other hand, the normal subduction of high angle, together with strong undulation geometry of the overlying crust, results in more intensive stress released in the northern Ryukyu Trench than that in the south. The intraplate faults in the northern Okinawa Trough behind the northern Ryukyu Trench stand in small stress.  相似文献   
63.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冲绳海槽南部MD05-2908孔近1000年来沉积物硅藻数据进行研究发现,MD05-2908孔各样品在主成分一上的得分情况与该于孔淡水硅藻含量、夏季海水表层盐度变化以及台湾近1000年来的降水异常有良好的相关性,因此,各样品在主成分一上的得分可作为台湾东北部台风降雨指标,用来指示台风强降雨事件对南冲绳海槽海洋环境的影响情况.近1000年来台湾东北部台风强降雨事件波动增加,在1500~1800A.D.期间达到峰值;此外,5次典型的强台风降雨记录,分别发生于1040A.D.、1310A.D.、1530A.D.、1690A.D.和1900A.D.,其平均重现周期为215年(160~270年).利用MD05-2908孔各样品在主成分一上的得分重建的台风记录与广东、台湾等地已有的台风记录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进一步验证了硅藻作为研究工具重建古台风记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4.
借助冲绳海槽火山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讨论了海槽不同区段岩浆的温度、压力、密度和黏度等物理化学参数,以确定海槽岩浆的物理性质及其对海槽不同区段岩浆演化过程的影响.海槽北段的岩浆相对于中段表现出高压力、低温度的特征.由于海槽岩浆挥发分含量较高,北段岩浆的密度和黏度要高于中段的.但总的来说,海槽岩浆具有低密度、低黏度的特点,因此岩浆更容易穿透岩石圈,而且有利于岩浆结晶分异作用的进行.对海槽岩浆相对运移速度的研究显示,在外部条件及含水量相同的前提下,在海槽中段岩浆上升速度要大于北段的,这从岩浆物理化学性质的角度解释了为何海槽中段火山活动要强于北段的.  相似文献   
65.
利用X射线衍射(XRD)技术对冲绳海槽南部HOBAB4-S2站700年以来的黏土矿物组成以及结晶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对该区的沉积特征、物质来源以及黏土矿物所记录的东亚季风的演化历史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冲绳海槽南部HOBAB4-S2站黏土矿物组合总体是以伊利石(59–77 %,平均含量69 %)和绿泥石(11–17 %,平均含量14 %)为主,而蒙脱石(5–23 %,平均含量12 %)和高岭石含量(2–6 %,平均含量4 %)则相对较低。通过黏土矿物研究对物源进行分析,发现冲绳海槽南部研究站位的黏土矿物中,蒙脱石主要是来自于长江或者东海大陆架的再沉积。伊利石,绿泥石以及高岭石主要来自于台湾河流,尤其是兰阳溪。蒙脱石/(伊利石+绿泥石)比值的大小可以用来指示东亚夏季风的强弱变化。1320 AD以来的黏土矿物组合的变化较好地记录了部分中世纪暖期后期、小冰期以及现代暖期3个时期在百年时间尺度上的气候波动。该指标显示,相对于中世纪暖期后期,东亚季风强度在小冰期(1405–1850 AD)和在现代暖期(1955 AD)均存在明显的减弱,指示该时期台湾东北部-冲绳海槽南部地区处于相对湿润强降雨的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66.
通过对比研究了冲绳海槽南部、中部、北部岩心沉积物的稀土元素(REEs)组成和分异特征,揭示了冲绳海槽不同区域的物源差异。由于火山物质和周围河流携带的陆源物质贡献程度不同,各岩心沉积物REE组成存在显著差异。∑REE、∑LREE具由南至北递减的趋势,北部具相对更高的∑HREE,南部次之。LREEs与HREEs间的分馏程度,LREEs、HREEs内部分馏程度均由南至北依次减小。从粒度、微量元素和稀土特征参数的垂向变化来看,岩心S3物源相对单一,沉积环境随时间变化较小,主要受长江和台湾河流沉积物控制。岩心S10、S9沉积物来源更为复杂多样(特别是S9),沉积环境在时间尺度上发生了较大的变迁。岩心S10层位1主要受黄河和长江沉积物控制,层位2具黄河沉积物和火山物质混合的特征,岩心S9层位1是黄河沉积物和火山物质混合的结果,层位2主要受黄河沉积物控制。  相似文献   
67.
为进一步了解冲绳海槽浮岩的物理性质和地球化学特征差异,对冲绳海槽中部岩心沉积物S9中的浮岩进行了微观结构和地球化学组成分析。结果显示,冲绳海槽中部存在白色、灰白色及棕色3种浮岩,其中灰白色浮岩又可以根据构造特征分为气孔构造和流动构造浮岩两个亚类。浮岩的地球化学组成表明白色、灰白色及棕色浮岩都是由玄武质岩浆经过充分的分离结晶作用形成的流纹质或流纹英安质火山岩。玄武质岩浆在演化的过程中发生了斜长石、角闪石、辉石、Fe-Ti氧化物、磷灰石等矿物的结晶分离。结合有孔虫14C年龄,认为浮岩是冲绳海槽中部距今13.1 ka左右的长英质火山活动的产物。演化程度相对较低的棕色浮岩具有比白色浮岩高的TiO2, Al2O3, Fe2O3, MgO, CaO含量,且棕色浮岩具有相对低的稀土总量和轻稀土总量。根据浮岩的物理性质及地球化学组成差异推测,岩浆的黏度和压力是影响浮岩构造特征的主要因素。黏度大、连续减压的岩浆易于形成具有流动构造和密集气孔的浮岩,黏度小、阶段性减压的岩浆易于形成气孔大而疏松的浮岩。  相似文献   
68.
东海大陆架与中国东部大陆是一个完整的地理单元,东海大陆架是中国大陆在水下的延伸,连续延伸至冲绳海槽。冲绳海槽位于亚欧板块与菲律宾板块的交界处,地质运动活跃,已经逐渐脱离大陆的性质具备洋壳或准洋壳的性质,成为中日大陆架的天然分界线。在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上日本主张"等距离中间线原则",但是"等距离中间线原则"不具有普遍适用性,也不能达到公平的结果。而应当适用"公平原则",考虑多种因素。"自然延伸原则"是大陆架制度的权利依据,而且我国是大陆架自然延伸超过200海里的国家,所以应将大陆架的自然延伸作为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的主要考虑因素。  相似文献   
69.
本文从区域补偿模式和实验均衡理论出发,利用重力和地形资料计算了冲绳海槽的均衡响应函数.结果表明,冲绳海槽南段弹性板有效厚度和补偿深度明显大于中段.结合其他地质地球物理资料解释认为,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南、中两段岩石圈温度和补偿机制的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70.
冲绳海槽北段的重磁场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1992年之前,国内对冲绳海槽的调查研究主要集中在海槽的中部和南部,而对其北段的调查研究工作却很少。根据实测的重磁异常,较深入地分析了海槽北段的地球物理场特征,构造活动地壳结构及应力状态,结果表明冲绳海槽北段同样具有强烈的地壳构造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