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6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65篇
海洋学   106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01.
王淑红  颜文  陈忠 《现代地质》2010,24(3):589-597
海底冷泉系统中的钙同位素及其与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关系的研究已有少量报道,现有的研究均表明,冷泉系统中钙同位素的分馏受多种因素和过程的控制,孔隙水及碳酸盐中的钙同位素不仅可以用来识别甲烷缺氧氧化界面的位置,也可以用来探讨冷泉系统中钙同位素分馏的控制机制。阐述了冷泉系统的基本特征、研究现状及其钙同位素示踪的研究进展,并据此分析了冷泉系统的形成演化与天然气水合物的关系,指出了钙同位素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旨在为国内学者进一步深入开展冷泉系统与天然气水合物关系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2.
海底冷泉多由海底天然气渗漏形成,是以水、碳氢化合物、硫化氢或二氧化碳为主要成分的流体.它既是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标志,又与温室效应、海洋生态环境、冷泉生物群落等问题密切相关,对海底冷泉的流体渗漏通量和化学组成进行测定,对认识上述问题有重大意义.与实验室化学分析和数值模拟相比,原位观测可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作为冷...  相似文献   
103.
南海东北部陆坡冷泉系统的浅地层剖面特征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对南海东北部陆坡区浅地层剖面资料的处理,结合横跨陆坡区的长地震测线,总结了该区浅层气聚集、海底流体运移、泥火山和冷泉活动在浅地层剖面中的特征,并对剖面中出现的声学空白带现象做了分类.研究认为浊反射、增强反射等现象,反映了该区域存在广泛的浅层气聚集.对声学空白带成因的分析,认为窄空白带很可能对应海底流体运移的通道,而宽空白带则可能由沿地层分布的浅层气引起,同时提出了自生碳酸盐岩体散落分布造成声学空白的可能性.我们在南海东北部陆坡区发现了泥火山,并讨论了其运移通道及对BSR的破坏.同时发现研究区水体中存在声学异常体,推断为冷泉羽状流,指示该区存在活动的冷泉.本文依托大量的浅地层剖面数据,对南海东北部陆坡区的冷泉系统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对冷泉系统剖面特征的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可为南海冷泉系统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4.
黔南扁平村晚石炭世生物礁生物群落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黔南紫云猴场镇以西约4 km扁平村发现了新的大型生物礁组合。该礁产于马平组Triticites带内,时间上隶属于晚石炭世晚期。通过对该礁组合中生物群落的详细研究,将其自下而上划分为组合面貌不同的6个群落。其中成礁生物群落有两个:珊Ivanoviacfmanchurica,叶状藻Eugonophyllum和菌藻类蓝细菌群落及珊瑚Formitchevella群落。前者各种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独立发育构成小点礁,彼此平行排列,形成下部点礁层;后者由大型笙柱状排列的Formitchevella构成其上部主礁体。这些群落代表了生物礁的不同发展阶段,显示了在造礁过程中生物种类更替演化的特征,而群落演化与成礁有一致的对应关系,并控制着该生物礁的发育和规模。以特征生物Formitchevella为代表的造礁群落的组成、结构、生态特征和礁体生长发育模式在中国乃至世界上的石炭纪礁体中都是独特的,构成了晚石炭世罕见的非藻造架生物礁。扁平村生物礁的发现,丰富了世界石炭纪造礁生物群落的类型,为研究石炭纪造礁生物群落演化、礁体生长及建立生物礁生长动力学模型提供了新的实例。  相似文献   
105.
106.
五大连池火山与冷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火山活动与温泉关系的分析基础上,讨论了五大连池区的冷泉现象,结果表明火山区的泉水温度并不是描述火山活动性的惟一指标,五大连池区的火山气体,微震活动和地热梯度等特点清楚显示了该区火山群的活动性。  相似文献   
107.
中扬子台地下奥陶统红花园组造礁生物群落主要有五种 :蓝绿藻群落 (S群落 )、Calathium 蓝绿藻群落 (C S群落 )、Batostoma-Calathium群落 (B C群落 )、Archaeoscyphia-Calathium群落 (A C群落 )和Batostoma-Calathium 蓝绿藻群落 (B C S群落 )。群落的演化模式有两种 :①A C群落 /B C群落→C S群落 /B C S群落→S群落;②S群落→C S群落 /B C S群落→A C群落 /B C群落,它们分别对应于上下两期生物礁。群落最大的生态差别可能是其最适合的水深,说明其演化的主要动力可能是相对海平面的变化,根据各群落适应的水深特征,可推测红花园建礁期为一个海平面下降到上升的一个过程,相对海平面变化的最大幅度约为 15m。生物礁内生物群落的演化是海平面变化的灵敏示踪剂,可识别 5m左右的相对海平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8.
复合分异度不仅能表明化石群内属种的多寡,而且能反映各种个数分配是否均匀。它对划分生物群落和恢复沉积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文中讨论了复合分异度的概念,并选用了信息函数熵H(s)作为分异度的计算方法,分析统计了山东济阳坳陷东营凹陷沙三段至沙一段沉积时期的介形类分析化验资料,并计算了东营凹陷现有资料井各时期的分异度值,做出了分异度等值线图。根据分异度的值及区域内的优势种,共划分出了各时期的11个生物群落,即Limnocythere armata(具刺湖花介)、Phacocypris huiminensis(惠民小豆介),Pseudocandona boxingsis(博兴假玻璃介),Camarocypris elliptica(椭圆拱形介),Huabeinia unispinata(单刺华北介),Camarocypris ovata(卵形拱星介),Huabeinia chinensis(中国华北介),Camarocypris ovata(卵形拱星介),Huabeinia chinensis(中国华北介),Cyprois mina(小型拟星介),Huabeinia obscura(隐瘤华北介)。个体古生态资料和复合分异度值对生物相划分和环境划分起着重要的作用,结合生物群落划分出了东营凹陷各时期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09.
冷泉系统在大陆边缘海域中广泛发育,我国的南海北部海域因其独特的地质条件成为了研究冷泉系统的天然实验室。在冷泉系统中,由于甲烷厌氧氧化作用的存在,极大地促进了碳酸盐岩等自生特征矿物的形成。而自生碳酸盐岩继承了冷泉环境中的地球化学特征,是记录冷泉活动信息的优良载体。近十几年以来,国内外科学家对南海北部冷泉碳酸盐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有关南海北部碳酸盐岩最新研究成果的整体认识和未来的研究方向仍缺乏相应的汇总分析。因此,本文对近年来南海北部冷泉碳酸盐岩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目前研究主要关注冷泉碳酸盐岩的成岩过程及其环境影响,包括流体来源、氧化还原环境、元素循环等,而有关冷泉活动对全球变暖和碳循环影响的研究较少;同时大多研究基于单一期次的冷泉活动,有关地质历史时期的冷泉活动鲜有报道。本文在对已有研究基础上进行综述,认为未来需要在南海北部合适的区域进行大洋钻探,重建地质历史时期以来的冷泉活动,探讨其对全球变暖和碳循环的影响。基于前期的工作成果,笔者认为琼东南海域和东沙海域冷泉区是对地质历史时期冷泉活动进行深入研究的理想区域。  相似文献   
110.
冷泉流体沉积碳酸盐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6  
冷泉流体是指来自海底沉积界面之下的低温流体以喷涌和渗漏方式注入盆地, 并产生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及生物作用, 这种作用及产物称为冷泉?它是继洋中脊以盆下源中高温流体的热泉被发现和研究之后的又一个新的盆地流体沉积领域?日前研究较多的是以水? 碳氢化合物 (天然气和石油) ? 硫化氢? 细粒沉积物为主要成分, 温度与海水相近的流体, 广泛发育于活动和被动大陆边缘斜坡海底?冷泉流体沉积体系发育高密度的化学自养生物群, 以碳酸盐岩和天然气水合物为主, 有少量的硫化物和硫酸盐等?冷泉碳酸盐岩的产状有丘? 结核? 硬底? 烟囱? 胶结物和小脉等, 以化学自养生物碎屑和多期次的自生碳酸盐胶结物组成的生物丘最为常见, 它在物质来源? 形成环境? 形成作用等方面与传统来源于海水碳的碳酸盐岩建隆不同, 用术语 C h e r m o h e r m 表示, 以区别于传统海水碳酸盐岩建隆术语b i o h e r m s ? l i t h o h e r m s ? p s e u d o b i o h e r m s 和 b i o s t r o m e s ?地层中石化的化学自养生物丘常是含有大量底栖生物化石的碳酸盐岩建隆产于深水相沉积地层中, 在沉积环境和相分析上出现纵向和横向的不连续, 甚至出现反常现象?矿物以镁方解石? 白云石和文石为主, 与传统的碳酸盐岩相似, 在地球化学组成上最大的区别是冷泉流体沉积碳酸盐岩的碳来源于冷泉体系中的细菌生物成因碳, 具有特别负的碳同位素值?冷泉在海底主要沿构造带和高渗透地层呈线性群, 或围绕泥火山或盐底劈顶部呈圆形或不规则状冷泉群分布,或以海底地形低凹处和峡谷转向处呈孤立冷泉形式产出?冷泉流体以沉积建造流体为主?上覆快速堆积? 成岩压实和胶结作用? 构造挤压和变形作用? 深部的后生作用和成岩作用? 海底沉积物中的天然气水合物分解作用是建造流体向上运移进入海底成为冷泉的驱动力?冷泉碳酸盐岩的沉积作用主要有胶结作用? 充填作用和生物化学沉积作用?冷泉流体中的碳主要是以甲烷为主的碳氢化合物形式存在, 经微生物作用转变为 C O2 ,最终形成冷泉碳酸盐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