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60篇
  免费   513篇
  国内免费   624篇
测绘学   1484篇
大气科学   93篇
地球物理   509篇
地质学   1310篇
海洋学   794篇
天文学   159篇
综合类   320篇
自然地理   528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41篇
  2022年   153篇
  2021年   162篇
  2020年   147篇
  2019年   198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35篇
  2015年   180篇
  2014年   254篇
  2013年   199篇
  2012年   253篇
  2011年   212篇
  2010年   197篇
  2009年   236篇
  2008年   273篇
  2007年   212篇
  2006年   196篇
  2005年   175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141篇
  2002年   175篇
  2001年   160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7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2篇
  1962年   4篇
  1948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南海毛蚶形态特征对体重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机选取同龄南海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雌性62只、雄性59只,测量壳长、壳厚、壳高、后闭壳肌直径、放射肋数及活体重。采用通径分析方法研究南海毛蚶5个形态特征对体重的总效应,并以综合决定系数为确定形态性状重要性的准则。结果表明,两性中壳厚、壳高和壳长与体重均为正相关(p<0.01),直接和间接途径都不是体重的限制因素。壳厚、壳高的平均综合决定系数分别为0.423和0.412,是影响体重最主要因素且都具有育种意义。  相似文献   
62.
棕囊藻的生物学概述—I.形态分类和生理生态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洋浮游植物棕囊藻Phaeocystis spp.在自然界常以游离单细胞和由粘胶质包裹的细胞集群体两种细胞形式轮换出现,它在世界各营养丰富的海域中无处不在,并可形成高细胞密度、暴发性繁殖及形成赤潮.rRNA基因研究数据说明,目前全世界海洋分布的Phaeocystis spp.有3个分开种,即Phaeocystis pouchetii、Phaeocystis globosa和Phaeocystis antarctica.棕囊藻奇特的生理学和生态学特征是独一无二的,它复杂的多形态变化生命循环导致海域植物性和海底食物网(如微量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的结构与功能均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棕囊藻的生命循环体现了其主要的生态学特征,不同棕囊藻形态的生物化学和营养代谢与细菌,微型、中型和后生浮游动物的作用以及海洋环境中的物理结构均有关.在自然界,棕囊藻的生命循环中最常见和最重要的是它的集群体形态,集群体形态是一个具有整体生物学功能特征的生物实体.棕囊藻在生态系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关键在于集群体形态在合成糖粘胶质的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63.
羊栖菜茎部愈伤组织再生苗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石蜡切片法对羊栖菜纵裂主枝上愈伤组织再生苗的发生过程进行了形态解剖学观察。发现此种成苗方式是在主枝 (茎 )或假根处由外皮层分裂形成愈伤组织 ,再由愈伤组织分化成苗的一种无性繁殖方式。愈伤组织形成再生苗有望成为羊栖菜人工养殖种苗的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64.
中印度洋海盆生物硅质沉积区的锰结核有三种主要核心类型:(1)蚀变火山灰层碎块;(2)长英质浮石;(3)固结的残余沉积物(红粘土类型).结核中的形态变化是由于核心的形成、堆积过程(成岩或水成成园堆积)和结壳厚度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65.
以"3S"为代表的测绘新技术正在不断地扩大到各种工程建设中和经济生活中,应用测量学的教学内容必须引入数字测绘.随着数字测绘仪器和技术的普及,随着<数字测绘基础>教材的出版,开展数字测绘教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6.
从基本矩阵的性质和作用出发,首先从理论上证明了如果在一条2维直线上有多于给定的3个以上的匹配点,多余的点将被视为冗余点不能用作匹配点;然后针对该问题引入了Hough变换算法,在建立匹配点对应关系的同时剔除冗余的共线点。实验表明,用改进后的算法估计出的基本矩阵在平均余差和对极距离上都小于改进前的算法,提高了基本矩阵的估计精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67.
首先阐述了研究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的SAR图像模拟的重要性。然后针对SAR图像的几何特点,并顾及地面坡度、成像距离等因素对雷达波后向散射强度的影响,设计了基于强度积分的SAR图像模拟方案。根据Leberl构像模型计算SAR图像的像点坐标,采用强度积分策略对各点处的强度进行模拟,并进行归一化处理。通过仿真实验得到了满意的SAR模拟图像,验证了该模拟方案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8.
多目标粒子群算法与选址中的形状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址问题是GIS最基本的任务之一.一般性的选址是基于点的位置优化,可利用有关GIS功能完成.实际的选址问题是很复杂的.在给定设施的数量和面积前提下,需要在空间上确定设施的最佳位置,并对形状进行优化,以获取最大的效用.采用一般的方法无法求解这种最优化问题.而且,当选址问题涉及多个目标和不同的约束性条件时,就会变得异常复杂.提出了利用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和区域形状变异算法相结合来解决复杂的空间选址问题.具有智能的搜索方法,大大提高了空间搜索能力,并保持了搜索区域的连通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9.
与卫星测控中心的卫星轨道参数相比,地球同步卫星定位系统中轨道计算子系统所计算出的卫星星历数据具有实时性强、精度高的特点,如何有效利用该星历数据来分析卫星轨道运行情况是该领域的一个热门研究课题。在介绍卫星轨道测定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卫星速度变化率和卫星星下点为主要监视内容的卫星轨道监视系统,通过系统的试运行结果可以看出,该系统能够有效地监视卫星的瞬时和长期运行情况,为卫星的在轨运行管理提供了一种直观、形象的监视方法。  相似文献   
70.
采用盆栽试验,初步研究了干旱区绿洲土壤—胡萝卜系统中镉、锌、镍3种重金属的形态变化特征及其生物有效性问题。结果表明:供试绿洲土壤原状土中,Cd、Zn、Ni均以稳定的残渣态形式存在,而处理土壤中重金属被钝化的量有限,Cd的存在形式主要以碳酸盐态为主,Zn、Ni则主要以铁锰氧化态为主;3种元素的活性大小依次为Cd>Ni>Zn。根据回归分析,元素Zn对胡萝卜块茎和茎叶吸收Zn量贡献最大的分别是Zn的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氧化态;元素Ni对胡萝卜各部位吸收贡献最大的均为Ni的铁锰氧化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